鄧福江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思政教育;機遇;挑戰
一、高職思政教育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機遇
時下,互聯網技術迅速崛起,這為當代教育提供更多的參考方向。在這樣的背景下,交互式教學成為眾多教師的研究重點,通過運用全新教學方式,可以改善思政教學現狀,幫助教師構建有效教學環境;打破傳統思政教學的限制性,進一步推動教學發展。
(二)挑戰
1.思政教育偏向專業教育
在我國,職業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同時高職教育以區域發展為宗旨、以市場就業為導向、以提高辦學質量為核心,以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等第一線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不過當前我國高職教育普遍存在重視專業教育、弱化思政教育的情況,空間以及資源的缺失導致大學生的理念信念缺失、道德滑坡。
2.思政教育未定位
首先,在教育目標設置方面。當前,很多高職院校思政教師在設置目標的過程中,直接參照教育部門所頒布的方案,或將其直接照搬,不過在落實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與本校實情不符的情況,新時期下的教育改革目標難以實現。其次,在新時代下的思政教育改革中,很多教師并未意識到學生綜合發展與制度是息息相關的,導致新時期的教育目標很難實現。
二、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對策
(一)順應新時代,積極運用微信公眾號
在新時代下,高職思政教育迎來改革,為了體現高職思政教育的引導價值,并滿足學生綜合發展需求,教師可順應時代發展,運用微信公眾號開展有效教學活動。通過不斷的實踐,不難發現微信公眾號可以打破教學改革瓶頸,推動教學發展。為此,在新時代,思政教師可運用微信公眾號,開展教學活動。例如,在講“鄧小平理論”相關內容時,筆者在課前申請了一個微信訂閱號,并提前將課堂學習內容上傳到公眾號平臺。隨后,筆者將微信公眾號的二維碼發放到班級群,讓學生關注之后進行學習,當他們有不懂的問題時,則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結合學生的評價,教師可以明確學生的學習弱點,在之后的教學中進行細致講解,進而提升教學針對性,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此同時,高職院校也可繼續擴大微信公眾號平臺,為廣大思政教師和學生創設發展空間。在新時期,高職院校的領導人員需要重視線上公眾平臺的建立,進而創設更為有效的、滿足學生實際發展需求的資源庫。在全新平臺的支持下,學生可以及時查閱資料、進行學習,也可以與教師實時溝通。
(二)開展實踐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在新時代,為了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并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和思維的發展,思政教師可積極開展實踐教育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相關知識,樹立良好認知。例如,在針對“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學生的思政教學中,筆者開展了“探索行業發展,明確單位用人目標,規劃職業道路”的實踐教育活動,本次活動筆者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成員需要前往不同的校企合作單位,掌握不同崗位的用人標準以及對人才能力的要求,并將這些內容進行整合,可以制作成PPT、短視頻,也可以以講解的方式拍攝簡短紀錄片,隨后學生需要結合這些內容,做好就業、創業以及求學規劃,在課堂上與其他小組成員分享,大家圍繞話題探究,如何成為新時代下的技能型人才。這樣,通過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可以強化學生的職業認知能力和綜合素養,助力教師完成新時期下的教育改革目標。
(三)完善教育教學方案
新時代,思政教師為了最大化教育效果,需要側重教育方案的完善。首先,選擇有效教學方式。在全新時代下,混合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深受學生喜愛,因此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需要選擇有針對性、能夠體現學生主體的教學方式,從而保證學生學習興趣的建立以及整體能力的發展。其次,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需要體現職業教育的特征,讓學生能夠在全新內容的指引下,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和素養,切實推動教學改革。最后,提升教師教育能力。通過開展培訓、教育調研組織教師分析新時代的思政教育形勢,讓教師掌握更多教學方法,從而滿足學生綜合發展需求,實現學生綜合化發展目標。
三、結語
目前,雖然思政教育改革已經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在其發展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主體不明確、教學方式單一等,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且教育效果不佳。對此,高職思政教師需要立足實際,結合新時代教育改革要求和學生能力發展需求,通過豐富內容、全新教學方式打造精品課堂,從而提升教學效果,促使學生綜合化發展。
參考文獻:
[1]伍治平.新時期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實踐開展探析——評《新時代高職院校工科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探索》[J].中國測試,2021,47(03):182.
[2]葉來·葉爾扎提.新時期高校思政教育范式轉換路徑探析——評《高職思政教育互動式實踐指導》[J].中國測試,2020,46(1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