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清童
關鍵詞:高中音樂;音樂鑒賞;鑒賞課程;教學策略
通過音樂鑒賞課程的開展,教師一方面可讓學生獲得良好的視聽體驗,另一方面還能促進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提升,讓他們理解、表達、表現音樂,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提升整體的高中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質量。在本文的論述過程中,筆者結合個人多年的教學經驗,注重從如下兩點簡要介紹:
一、開展高中音樂鑒賞課的作用
(一)提升學生的音樂品鑒能力
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從如下兩個角度提升學生的音樂品鑒能力。角度一,在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音樂作品背景的前提下,適時地融入專業性的音樂知識,比如音色、旋律等等,讓學生從專業的角度對相應的音樂知識進行品鑒,促進他們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角度二,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獨有鑒賞力。教師可為學生搭建展示個人音樂學習看法的舞臺,并讓學生學會運用個人的生活體驗品味音樂中的背后情感(比如分析情感與旋律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音樂賞析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學生的音樂領悟能力
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需尊重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要加入音樂鑒賞的“引子”,即引入多元化的音樂文化背景,讓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入鄉隨俗”,促進學生音樂領悟能力的提升。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尊重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讓他們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暢所欲言,更應注重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音樂鑒賞問題,即以學生的思維解決學生的音樂鑒賞學習問題,使他們真正意識到個人音樂鑒賞中的錯誤,并進行針對性糾正,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眾所周知,高中生已經具有獨立的思考問題方式,初步形成音樂學習價值觀。為此,在開展高中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展示個人才智的空間,真正為學生提供展示個人音樂表現的舞臺,讓學生運用多種方式表現音樂,增強他們的音樂表現能力,使學生真正將所學運用在個人的音樂作品中,提升他們的音樂表現能力。
二、開展高中音樂鑒賞課的策略
(一)構建最為接近學生認知區域的音樂鑒賞課程
在高中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立足學生,構建最為接近學生認知的音樂學習區域模式,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學習的“可觸碰性”,喚醒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更為積極地投入到音樂的鑒賞課中,促進學生綜合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在具體的論述中,教師注重從如下幾點入手:
以《梁山伯與祝英臺》歌曲為例,教師開展如下的授課方式:第一點,引入學生熟知的情境。教師引入如下的情境:梁山伯與祝英臺紛紛化蝶的場景。第二點,交流情感,引入教學內容。在上述情境展示結束后,教師與學生溝通,并結合他們的看法給予相應的指導,使他們更為深入地理解此首曲目的情感。第三點,開展教學。教師做出如下的提問:“改首曲目是運用小提琴演奏的。小提琴中的那些旋律可以展現出作者的情感?請具體分析。”與此同時,教師講授相應的小提琴演奏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將小提琴知識與音樂中的情感進行融合,提升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
(二)以區域性的文化為基點開展高中音樂鑒賞課程
眾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各個民族的歌曲構成了中華音樂的華美篇章。在音樂鑒賞課程中,教師為了拓展學生的音樂學習眼界,增強他們的民族自信,可以地域文化為基點開展相應的高中音樂鑒賞課程,讓學生在了解我國幅員遼闊的多元民族文化的同時,提升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
以“陜北民歌”欣賞為例,教師可引入陜北的相關視頻,讓學生了解陜北特有的風俗以及風土人情。與此同時,教師可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并結合他們的回饋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使他們更為深入地了解我國陜北文化。在此之后,教師可引入陜北民歌,并讓學生結合個人的對陜北的理解分析陜北民歌的特點,促進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
(三)以個性化的發言為平臺開展音樂鑒賞課程
在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真正尊重學生的音樂賞析“主觀體驗”,讓學生的音樂鑒賞在具有專業性的同時,更能夠擺脫原有音樂鑒賞思維的束縛,打造個人獨有的音樂鑒賞烙印,促進學生音樂綜合鑒賞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開展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真正為學生提供更為多元的音樂鑒賞模式,并結合學生的表現給予相應的指導,真正讓他們感受到音樂學習的魅力,促進學生綜合鑒賞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閆文娟.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高考,2018(12).
[2]張峰.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策略[J].文理導航(上旬),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