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樺
關鍵詞:信息化;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路徑
處于技術蓬勃發展的背景下,涌現出各種新型教學方法,并深得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師的廣泛認可與青睞,不僅能夠為教師實施改革提供新思路,還能夠契合時代發展特點,改善職業教學形勢。鑒于此,本文需以教師實踐經歷為切入點,分析信息化背景下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所存問題,并提出具體改革路徑,旨在為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者提供借鑒和思路。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
現階段,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師需充分意識到引進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并積極探尋引進先進理念與技術的有效契機,而依托信息技術開展計算機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其一,優化計算機課堂教學成效。結合計算機專業所設課程特點來看,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專業性以及實踐性地課程特征,若教師只講解理論部分,會使得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掌握變的淺顯且表面,甚至還會影響計算機專業教學質量。久而久之,還會使得學生產生抵觸心理或厭煩情緒,最終無法實現計算機教學目標。若教師嘗試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有效融合起來,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內需與動力,最終吸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計算機課程講解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二,提升計算機專業師資水平。處于互聯網經濟時代背景下,為切實優化教學成效、構建高效課堂,身為計算機專業的組組織者、監督者和參與者,需通過多種途徑來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最終能夠掌握各種先進技術與設備,為學生提供優質服務。
其三,促進計算機教學改革進程。很多計算機專業教師深受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與影響,沿用傳統教學方式容易使得教學氛圍變的沉悶和乏味,最后引發學生產生消極情緒。若教師積極引進先進技術,也能夠打破當下教學壁壘,為教師改革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模式提供新思路,進而最大程度上提升計算機專業教學質量。
其四,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伴隨社會的穩步發展,社會發展趨勢和行業升級創新都對人才培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順利對接社會崗位,學生促進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實踐技能,還應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則能夠有效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也為實現計算機專業教學目標提供有利條件。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中所存問題
(一)教材版本嚴重脫離實際
目前,多所高職院校仍沿用多年之前的教材版本,教學案例陳舊、教學數據滯后,且存嚴重脫離實際生活的問題。處于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計算機技術更新換代速度較快,與此同時,也需要高職院校及時更換教材版本,更新教學案例,使得教材內容與計算機發展維持在同一水平上,進而切實培育學生的計算機專業素養和實踐技能。
(二)教師專業素養亟待提升
現階段,高職院校聘請的計算機專業教師都是各種高等院校的畢業生,雖然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但是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對教材內容的掌握和理解也比較有限,從而影響了計算機專業教學質量。一些教師并未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延伸與拓展,一味地照搬課本,并不注重師生互動,容易使得教學客套變的沉悶無聊,最終無法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三)理論實踐教學比例失衡
基于計算機專業課時是固定的,但是多數教師更加傾向于理論講解,因此,設置的實踐、理論課程教學比例時不夠合理,對教材實踐教學部分進行了壓縮,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理論教學上,最后無法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實踐教學環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實踐技能的提升。
(四)教學設備無法與時俱進
計算機專業教學的順利進行,不僅需要師生參與,還需要課程教材和教學設備,而計算機專業與其他專業有所不同,高職院校需要為專業教學提供先進的實踐設備和訓練基地。但是多所高職院校并未給計算機專業提供充裕的資金支持,導致計算機設備更新緩慢,操作系統陳舊,缺乏實訓基地,最終影響計算機專業整體教學成效,也影響了學生的課程學習質量。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職計算機教學的改革路徑
(一)革新課堂教學方式
一些計算機專業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仍沿用“說教式”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使得課程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鑒于此,教師有必要在信息化背景下,探尋優化課程設置、充實教學內容的有效途徑,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內需與動力。其中教師需通過互聯網渠道來學習和借鑒其他院校的先進教學方式,旨在構建極具趣味性和新穎度的計算機課堂,從而能夠切實提升計算機教學質量。比如,教師可以引進分組教學法落實教學活動,教師需考慮到班級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層次、接收能力等因素,并在尊重學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之后,教師還可以結合計算機專業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來為不同層次的小組提供與之相應的學習任務,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參與到合作探究與獨立思考中。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結合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實踐技能來完成小組合作任務。最后,教師需要細致觀察學生的合作表現,并記錄他們所遇問題和困惑,并進行問題專題講解,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瓶頸,從而極大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活躍度,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興趣與潛能,為他們后續發展奠基。
(二)創設優質教學環境
為切實提升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質量,推進教學改革進程,達到預期教學效果。教師有必要在尊重學生心理發展特點與成長規律的基礎上,創設優質教學環境。處于高職階段的學生,思想比價自由,不想被束縛,因此,教師可以借助這一點來創設和諧自由的課堂環境,使得學生能夠以輕松的心情和飽滿的熱情參與到計算機課堂學習中,深化他們對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的認知與理解。除此之外,這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氣氛,還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潛能以及釋放學生天性,有利于培育他們的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教師通過創設和協辦的教學環境,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求欲,緊跟教師教學思路,積極配合教師完成學習任務。綜合來講,教師結合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特點來采取適宜的教學方式,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能夠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同時,能夠培育學生的計算機學科素養和多項品質技能。
(三)強化實踐教學部分
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師應充分意識到除去教授學生基礎知識之外,還應著重培育他們的實踐技能,為此,教師需調整課程安排,適當提升實踐教學比重,就給學生充裕的時間進行上機操作和實踐訓練。其一,以計算機課程中所含的基礎試驗、軟件試驗以及硬件試驗為主來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引進最新教學案例,并以此為基點來進行適當延伸與拓展,從而使得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其二,教師需結合教學內容來布置具有綜合性的課后任務,比如要求學生在兩周之內完成課題設計、編碼以及調試,最終還應結合自己的實踐任務設計報告,從而使得他們的專業技能得到穩步提升。其三,教師還應到企業進行一線調查研究,結合企業所學來引導學生進行大規模應用系統建立與開發,提升他們的知識整合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布置以下實踐任務“使用最新Word18版來制作個人簡歷,使用Excel 2018版本對班級學生成績數據進行整理與歸類。”此外,院校還可以借助各種先進技術來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比如學生可以在多媒體教師進行上機操作,在電子閱覽室進行資料查詢,最終能夠切實提升他們的實踐技能,成為市場所需的計算機專業人才。
(四)增強師資培訓力度
高職院校需要意識到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師的專業水準和實踐能力。為適應社會發展趨勢,計算機教師需及時獲取行業訊息,從而能夠把握計算機領域的前沿技術和發展趨勢,從而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第一,院校應嚴格監管計算機教師選聘機制,著重選擇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實踐技能的專業型教師。第二,院校還應組織開展“1+X”證書培訓活動,著力打造一支職業素養突出、專業能力過硬的“雙師型”師資隊伍。處于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院校需與其他院校達成合作關系,派遣優質教師到其他院校進行實地參觀,參與多校聯合舉辦的座談會、分享會,最終能夠切實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實踐經驗,拓展他們的認知視野,從而能夠開展系統性、專業性教學工作。第三,教師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在實踐教學中更新教學理念,積極推進教學改革進程,通過互聯網渠道學習先進教學理念與操作技術,最終能夠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實踐指導,使得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為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發展趨勢,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師應立足于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探尋優化教學成效、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措施,比如通過革新課堂教學方式、創設優質教學環境、強化實踐教學部分、增強師資培訓力度來為社會發展、國家建設輸送高質量計算機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陽敏輝.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職計算機教改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9,16(27):2.
[2]鄧登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和路徑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20,17(14):2.
[3]陳新佩.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和路徑[J].通訊世界,2020,27(9):2.
[4]陽敏輝.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職計算機專業教改路徑思考[J].南方農機,2019,50(9):2.
[5]徐亮亮.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探析[J].發明與創新·教育信息化,2020(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