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銘 周煜 李佳婕
摘 ?要 ?本文以襄垣縣大眾籃球賽事作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對襄垣縣籃球賽事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襄垣縣籃球參與人群基數大,賽事舉辦氛圍良好,但籃球場地設施數量緊缺;小籃球賽事和學校籃球賽事發展起步晚,水平受限;業余籃球賽事豐富,但賽事水平和賽事觀賞性較為低下,并依據賽事現狀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 ?賽事體系 ?大眾籃球賽事 ?對策研究
一、前言
隨著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積極推動,大眾籃球賽事得到蓬勃發展。近年來,襄垣縣的籃球協會、政府機關以及煤礦企業單位都會舉辦不同年齡、不同級別的大眾性籃球比賽,但賽事體系和賽事水平仍需完善和提高。本文將對襄垣縣大眾籃球賽事的開展現狀、發展困境進行相關研究,旨在促進襄垣縣大眾籃球賽事的發展和籃球水平的提高。
二、襄垣縣大眾籃球賽事的組織舉辦情況
通過籃球賽事情況的具體調查,我們發現襄垣縣除了傳統的籃協會員聯賽外,還開展了校園籃球賽事以及煤礦集團籃球賽事等。這一系列大眾籃球賽事活動的開展推廣了籃球運動在縣城的普及,也豐富了人民的休閑娛樂活動。
(一)襄垣縣籃球協會會員聯賽
襄垣縣籃球會員聯賽是襄垣籃協在襄子老粗布和襄垣農商行等贊助商的贊助下開展的賽事。本項賽事已經成功舉辦十八屆,有燈光球場和體育館兩個賽區,參賽隊伍從八支到十六支不等。這一賽事包容了不同年齡、不同群體、不同專業水平的籃球愛好者,可以廣泛吸納籃球愛好者,為業余籃球愛好者提供絕佳的平臺與賽事體驗。
(二)襄礦集團職工籃球聯賽
襄垣煤礦集團職工籃球賽的參賽隊伍為集團下屬企業單位,參賽人員由集團職工和外聘CUBA運動員組成。該項賽事的開展在集團范圍內推廣了大眾籃球活動,外聘球員也提高了比賽觀賞程度,極大豐富了職工的業余生活。
(三)襄垣籃球協會青少年籃球聯賽
在深化體教融合的大背景下,襄垣縣籃球協會在近年來開始開展青少年籃球聯賽,讓中小學生參與到籃球賽事中來。全縣范圍內的中學生籃球賽事具備了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參與熱情。除了此項青少年籃球賽事,各校也根據實際成立來籃球社,逐漸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校際間的友誼交流賽,校內年級間、班級間的籃球比賽,為學生球員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
三、襄垣縣大眾籃球賽事的管理工作
襄垣縣大眾籃球比賽是由體育局主辦、籃球協會承辦。如果是集團系統的比賽,體育局和籃球協會將安排專業人員去監督和指導。根據襄垣籃協工作人員介紹,襄垣籃球協會負責籃球賽事的組織運行和監督管理。賽前建立賽事組織領導機構、確定賽事組織方案、編制競賽規程、提前安排場地設施,抽調、聘請裁判、工作人員,并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學習等;賽間要根據比賽日程安排好裁判員和場地工作人員,還有賽事服務、觀眾秩序管理、安保、急救等比賽管理工作;賽后管理包括發布成績、資料歸檔、回收器材、財務決算和賽事總結等等。
四、襄垣縣大眾籃球賽事的商業贊助和市場推廣
據籃協工作人員介紹,籃球賽事的商業推廣較為滯后,商業贊助一般分為三類:賽事冠名贊助、球隊冠名贊助和場地廣告招商。但是由于襄垣縣體育賽事觀賞性和市場化水平較為低下,商家大多是因私人關系而參加贊助的,贊助費從幾千到幾萬元不等。賽事運行的經費主要是來自財政預算經費。而煤礦集團的賽事則是由集團和各下屬企業撥款開展,沒有進行商業贊助招商。
在市場推廣方面,對賽事的推廣主要還是主辦方和參賽運動員在自己的社交媒體發布賽程或精彩鏡頭,賽事信息很大程度上還是停留參賽者或者其他業余愛好者的圈子里,未能夠擴散到時候更廣泛的領域,社會曝光率不夠。
五、襄垣縣大眾籃球賽事的發展對策
1.在場地設施方面,襄垣縣體育局及相關部門應當加大對公益性體育設施場館的建設,積極開放使用體育場館,這對提升球員競技水平,提升賽事觀賞度有積極作用。
2.在開展青少年籃球賽事方面,襄垣縣的青少年籃球賽事起步晚,發展緩慢。青少年作為建設體育強國的基礎人群,大力開展學校體育賽事不僅能提升青少年的體質,更能夠促進青少年人格、精神方面的健全。
3.在賽事運行管理方面,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及鄉鎮辦應積極開展大眾籃球運動,營造良好的大眾籃球運動氛圍。其次,充分發揮籃球協會的作用,大膽嘗試把大眾籃球運動賽事的實施權和運作權交予籃球協會實施。作為賽事的主辦方,襄垣籃協也應該向國內其他優秀賽事主辦方學習方法經驗,以提高賽事水平、提升賽事服務。
4.在商業推廣方面,現階段襄垣籃協舉辦的襄垣籃協會員聯賽面臨贊助招商難、無門票收入等問題。主要原因是賽事的觀賞性較低,社會關注度不夠。要完善襄垣縣大眾籃球賽事,首先要為本地球員提供良好訓練環境以及合理聘請高水平運動員,以此來提高觀賞性。其次,還要和襄垣縣融媒體合作,為賽事做推廣宣傳,提升曝光度。
六、結語
襄垣縣大眾籃球運動賽事已經初具雛形,但與成熟完善的大眾體育賽事還有很大差距。襄垣縣體育局及有關組織部門應當充分整合資源、拓寬引資渠道、克服困難、大膽創新,不斷完善賽事體系,同時積極引導廣大市民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養成健康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