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鶯
摘 ?要 ?在遵循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小學體育教師應根據班級和學生的特點開展體育教學工作,并幫助不同階段的小學生制定個性化的體育運動方案,以運動處方的方式鼓勵小學生持續進行體育運動,鍛煉強健的體質和意志,樹立集體主義、團隊意識等觀念,培養不怕困難克服困難的精神。
關鍵詞 ?小學體育 ?體育教學 ?學生體質
體育課是增強小學生體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小學生普遍喜愛的課程之一。在分析研究小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對其體育運動興趣的基礎上,教師可根據不同體質、不同性別、不同特點的小學生具體情況幫助其選擇體育運動項目,開具“運動處方”,形成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學生身心健康新模式。
一、課堂教學因材施教
普通小學以男女混合分班為主,同一班級中學生的情況相差很大。因此,需要體育老師在開展體育課時因材施教,在遵守教學大綱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不同愛好和不同體質,采用動態的教學手段完成教學任務。在這一過程中,充分保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是關鍵因素之一,同時需要重點關注性格內向、體質較差或因其他原因而不適宜某些體育運動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避免傷害學生脆弱的自尊心。
二、課余運動處方定制
所謂運動處方其實是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由任課老師因人而異地制定運動方案,以最適宜的運動方式為每個學生制定運動和訓練方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學生的課外作業減少,課外可自由支配時間增加,因此給小學生制定個性化的運動方案成為可能。運動處方的定制需要綜合考慮如下因素,以增強其適用性。
第一,針對低年級小學生的運動處方,應以學校體育教學為主,以提高對運動的興趣為前提,在綜合考量學校、家庭或緊鄰社區所擁有的運動條件基礎上,以適合其年齡地跑、跳或簡單器械類運動為主,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適當選擇棋類運動啟蒙。針對中年級的小學生,因其已經具備一定的體育運動能力和相對強健的體質,可以根據其興趣愛好適當增加球類運動的啟蒙,并在老師或監護人的協助或監控下開展運動,以保障運動安全。
第二,對于高年級小學生,由于小升初升學過程的需要及以后中考體育考試的需要,應增加50米、100米短跑和800米、1000米中長跑的運動項目,并按照教學大綱和當地教育管理部門的要求開展如跳繩、實心球等有針對性的訓練和運動能力培養,以滿足小學生升學和身體體質雙方面的需求。如有某小學為幫助學生搞好強健體魄和為后續考試打基礎,針對學生具體情況和同年齡階段的運動能力要求制定階段性的運動方案,并根據學生達標情況和發展需求動態調整運動方案。這樣不僅能對學生的當前運動起到幫助,且能養成學生鍛煉習慣,對學生后續體育發展起到助力作用。此類周期性的運動處方模式,能為實現小學生體育運動處方化定制提供良好的范例。
第三,發現具有特殊運動潛質的小學生,體育老師應根據自身的經驗或與當地專業體育機構(如體校、俱樂部或專業運動隊等)進行溝通、考察和判斷,如其確有極佳的運動潛質,則需要在尊重學生、學生家長的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專業培養的方案,在專業方向上按科學規律進行培養和訓練。例如,北京某小學男生對游泳有著深厚的興趣,在幼兒園階段開始啟蒙游泳訓練。入學后,在小學體育老師的鼓勵和配合下,該生堅持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少年宮的相關培訓,并參加了一系列北京市和全國青少年的游泳比賽,這培養了他做事情有計劃、遇困難能堅持等優秀品質,并配合學校開展校內游泳普及活動。同時,由于接觸面廣,該生性格開朗,學習認真,并在小學高年級時對其他許多體育運動產生了深厚的興趣,成為了一個成績優秀、品德端正、體質健康的三好學生。
三、興趣培養與持續堅持
多數小學生具有興趣轉移快的特點,當他們自認為對某項目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后,由于參加運動本身的艱苦或重復運動形成的枯燥而容易轉移興趣。對此,教師需要有充分的認識,并需要采取措施予以糾正。第一,要以精神激勵促進小學生形成自我激勵,堅持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如教師以語言表揚、低值易耗品的物質獎勵等方式的外激勵,促使小學生度過困難階段,助力其生成內在的自我激勵,形成長期運動的習慣,同時培養堅定的意志。第二,以同興趣愛好的同學形成小組,以同學之間的互相激勵作為小學生堅持運動的依托,以共同愛好促進體育水平的提高和促進同學之間友誼的形成。第三,以班級競爭、小組競爭等為引導,促進小學生保持體育運動的興趣并培養團隊意識。第四,以校級運動會、市縣運動會為中長期目標,指導小學生提高運動成績和培養集體榮譽感。
四、結語
小學生的體育教育和身體體質的增強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國家培養更多合格建設人才的客觀需要。在“雙減”的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更應緊貼時代和小學生的身體、心理特點,激發小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熱情,并通過處方化的運動實施方案,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運動的樂趣,熱愛生活珍愛集體,并快樂、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鄧輝劍,唐金根.運動處方式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20,39(06):56-59.
[2]杜雷飛.不同健身運動處方對小學生體質影響的實證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10):166-167+169.
[3]胡哲生.運動處方是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J].運動,2014(12):108-109.
[4]王忠孝.運動處方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1(12):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