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江
摘要:所謂深度學習,就是從學生記憶與理解基礎上出發,對所學新內容進行批判,并將所學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達到舉一反三的目標。對于高中歷史教學而言,深度學習打破機械記憶的方式,利用所學知識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通過史學思維對教學內容背后的內涵進行理解,剖析內涵,從中獲取經驗與啟迪。深度學習能夠打破傳統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深度學習;策略
引言
教師在對高中歷史教學進行完善的情況下,讓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得以養成。教師優化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時候,會讓學生分析所學知識。而且,在創設利于學生全面發展進步的教學形式之下,更好地發揮出教學精髓。教師對高中歷史教學課堂進行完善和升華,不斷地指引學生感悟學習精彩,讓學生感悟歷史學習的實際意義。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興趣低,缺少學習準確認識
學生面對歷史知識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教學理念比較落后,并不能為學生提供屬于自己個性化學習空間,這阻礙了學生學習進步和發展,讓學生面對歷史知識學習的時候失去了方向,難以從綜合性角度入手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發展和進步空間。教師不能為學生活躍學習氛圍做好準備,應該引起關注和改進。
(二)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氛圍枯燥
教師實際進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時候,確立的教學形式和手段比較單一,并不能為學生提供活躍的學習氛圍,這阻礙了學生學習進步和發展,學生失去學習方向,并不能帶動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和進步。學生在不能提高歷史學習效果的情況下,讓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失去了方向和機會。因此,要想帶動學生學習發展,教師需改進教學手段,形成合理的教學模式和體系,讓學生積極思考和研究。在不斷感悟歷史學習精彩的情況下,指引學生成長和學習進步。
二、高中歷史教學推進深度學習的思考與策略
(一)以零散知識為基礎,構建學習體系
傳統歷史課堂上,歷史教師常依據教材內容開展教學,再適當補充一些內容。這種教學模式非常機械,學生無法依據內容將零散知識整理成知識體系,更無法發揮獨到見解。因此,開展深度學習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構建學習體系,將零散而孤立的歷史知識串起來,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在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相關知識時,共產黨成立的過程十分復雜,教材不可能將整個前因后果全部體現出來,因此教師就要結合史實,引導學生建立學習框架,逐漸形成體系。中國共產黨是歷史與人民必然的選擇。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成立的基礎,涉及階級基礎、思想基礎及組織基礎等內容;其次,教師要講述形成過程,包含成立時間、地點、人數等;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熟悉知識體系,讓學生將所學知識串起來,制作思維導圖,對學習成果進行鞏固,加深理解和記憶。
(二)優化提問,推進深度學習
在深度學習過程中,提問非常關鍵,是教師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更是學生自主探索的成果體現。但是提問是否能達到效果,就需要教師在這方面下功夫。歷史教師必須要優化提問,才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當然,優化提問方式比較多,主要有逆向式提問、漸進式提問及開放式提問等,下面以漸進式提問為例,對優化提問進行探討。漸進式提問,教師在互動過程中預設系統問題,逐漸引導學生朝主題靠近,完成已知領域向未知領域的探索。比如,在開展“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目的”相關內容教學時,可采用漸進式提問。先提出: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目的什么?許多學生都能回答:解決危機。然后,教師接著提問:怎樣理解其內容呢?有些學生能回答,有些有點茫然。繼續追問:共產主義社會有哪些特點呢?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漸進式設問,不斷加深學生的理解和思考,發揮深度學習的作用。
(三)加強課堂教學引導,樹立時空觀念
教師在實際教學的時候,應緊緊把握學生的核心素養養成,為學生時空觀念進行培養指導。從根本上來說,時空觀念是相對抽象的。高中教學時期,教師需要在時空觀念培養上做出努力,為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提供方向和指引。學生在時空觀念不強的情況下,面對歷史事件分析的時候,并沒有展現出較強的聯系,而且學生歷史知識遷移能力不強,水平難以得到提高。教師要選擇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學生時空觀念的合理培養。例如,教師在進行《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教學過程中,通過思維導圖模式,通過樹狀圖進行展現,把古代各個時期的科舉制度展現出來,也可以涵蓋官職劃分等內容,這會讓學生更加生動和形象地理解歷史知識內容。在學生對古代科舉制度有所了解并清晰認識的情況下,學生就會展現出較強的時空觀念,由此加強對科舉制度的知識點聯系和分析。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推行深度學習,打破了傳統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和探索,主動參與歷史知識學習中。高中歷史教師必須不斷思考,變思路抓重點,結合學生實況及教學內容,不斷促進深度學習的效果,有效提高高中歷史的教學質量。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師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歷史逆向教學設計研究”(編號:JSZJ20176)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崔友興.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深度學習[J].課程·教材·教法,2019,39(2):66-71.
[2]宋波.歷史“核心素養”培育問題剖析[J].教學與管理,2018(1):49-51.[3]羅祖兵.深度教學:“核心素養”時代教學變革的方向[J].課程·教材·教法,2017,37(4):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