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華
摘要:高中物理的學習,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創造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式教學正能起到帶領學生進行發現、研究的作用。教師們可以在講授概念與原理的同時,結合一些相關的實例、拋出一些疑問,讓學生們有機會獨立自我地消化知識點。通過觀察、翻閱、討論、實踐等途徑,自行探究并掌握該內容的原理。這樣的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能在此過程中獲得學習能力的全方位提高,助力物理學習的不斷優化。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高中物理;教育優化;教學方法
進入高中階段,學生們需要有意識地形成自己的觀念,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上的主體地位,從而養成長期良好的積極的學習狀態。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需要恰當的引入探究式的教學手段,更為直觀、生動的將學習內容的規律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知到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學生們的參與感、獲得感提高之后,就會更加自覺、主動的探尋知識的奧妙,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因此,筆者在此淺論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物理中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夠給同行帶來一些幫助。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條件下運用知識
具體的問題總是以特定的環境為載體的,高中物理的教學探究,更需要圍繞實際生活中的現實情境展開。教育工作者們,可以就課本上設定的問題環境進行考量,以其所在的前景背景為出發點,進一步展開定義的解釋、現象的原理、發現的運用等,并提出適當的問題。情境的導入往往是一節好課堂的開端,為教學過程打下了夯實的基礎。創設情境,無疑能讓學生們全心投入物理的世界,發現其中的樂趣。
例如,在《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章節的最后,需要探討生產和生活中的機械能守恒。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分析自然景觀、生活常識、工作產出等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動能、勢能等,實際地分析各種機械能在這些場景下的狀況,從而提高物理知識的實際運用與分析能力。又比如,課時《運動的合成與分解》中,教師們完全可以就教材中的案例進行切入。就比如小船擺渡的例題,在理想化的畫面中,極為生動的詮釋了平行四邊形法則。教師們在高中物理的課堂上,重視此類情境在課堂的運用,會讓教學事半功倍。
探究式教學,是需要在良好的環境氛圍之上進行的。情境的創設,則務必圍繞教學任務展開,達到將學習內容直觀表露出來的效果。教育工作者們可以根據同學的狀況、學習進度等,制定合理的情境計劃,讓學生們更為積極自主地去探尋物理的神奇之處。
二、演繹解說,讓學生在演繹推理中結合理論與實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讓觀念中的思想與現實碰撞的直接途徑。通過演繹的策略,學生們對物理原理與現象的接受程度將顯著提升。探究式學習是明顯區別于機械學習的,它強調教師應當倡導有意義的教學。演繹推理在物理學科中尤其受用,將世界上光怪陸離的物理現象,從抽象形式的概念與原理,轉化為有理有據的實驗過程,得出具體條件下的特殊結論。
例如,《電勢差及其與電場強度的關系》的教學工作中,學生已知描述電場的兩個物理量:場強與電勢。在這樣的基礎上,可以逐層遞進的引領學生進行推理,找出它們兩者的聯系。在討論交流后,可在有條件的教室內進行演繹,或者通過多媒體播放醫學診斷中電壓差的運用,生動的展開演繹解說。再如,《測量直線運動物體的瞬時速度》課堂中,在介紹了兩種打點計時器、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瞬時速度的方法等實驗所需知識后,可以讓學生們在表格中推理出理論上所認為的結果。接著通過斜面運動小車的演繹實驗,進一步強化學生們的印象。
因此,運用演繹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他們更加熱情的進行探究。學生們在演繹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觀察思考中將原理與實際相聯系起來,從而優化學習質量、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們較高密度的汲取到了更多的知識,這種方法下容納的信息也較多,是極為適合高中物理教學的手段。
三、巧設作業,讓學生在創新的習題中積累經驗
課后作業不是為了增加學生負擔、盲目進行刷題的,當下對作業的改革勢在必行。筆者認為,學生可以在作業中激發探究的熱情。只要巧設作業,因材施教地進行作業布置,就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在課后練習中體會學習的樂趣。筆者認為,作業應當適時激發學生的合作討論或自主研究的興趣。
例如,在安排《勻變速直線運動與汽車安全行駛》的課后習題時,筆者會盡可能讓每道習題在趣味的情境下展開。根據我國道路交通管理的相關規定,會產生不同情況下的交通要求。筆者可能會在此設置一套組題,讓學生在略有差異的試題中得到啟發。這樣一來,學生對反應時間、勻速直線運動、減速過程、選擇速度位移公式等方面,就能得到更大的受益。
高中物理的教學,需要課上的講解與課后的聯系緊密相聯,完成這一門理性特征明顯的學科的教學任務。筆者認為,課后作業是學生充分展開想象、聯系所學暢游的廣闊空間。教育工作者們可以按照不同的要求,采取分組、分層的方式差異化布置,或者在作業中體現更加富有活力的體驗項目。這些都將大大優化教學質量。
總結:總而言之,巧用探究式教學,能夠在高中物理的教學中,更加凸顯其科學性、實踐性、創新型以及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們能夠在探究的過程中進行創新設計、優化教學方案;學生們能夠在探究的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優化吸收物理知識的接受程度。這樣一來,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會更加緊密,所學的知識也能夠更快的轉化為直接經驗。筆者認為,在優化教學的選擇中,探究式教學無疑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
參考文獻:
[1]張成.高中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措施研究[J].新課程,2022(0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