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艷濃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更是如此。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也會存在諸如“教學霸權現象”以及“為了應用而應用”等問題,這樣不僅無法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質量,反而還會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所以,為了確保信息技術的教學價值可以得到有效發揮,本文將結合高中地理的特性,探討教師應當如何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來優化高中地理教學。
關鍵詞:高中地理;信息技術;教學優化
引言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信息技術在教育行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在該技術的作用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更加多樣、生動、高效。但是隨著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課堂應用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各種問題也在不斷顯現,例如課堂教學環節應用信息技術時間過長、教學內容死板、為了應用而應用等現象都是現階段高中地理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時出現的常見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降低了高中地理的教學質量與效率。所以,本文將簡要探討若干種行之有效的應用策略,希望能夠為高中地理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的過程中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一、利用信息技術拓展高中地理教學空間
高中地理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來幫助學生擴散地理知識的教學空間,以此來幫助他們更好地培養地理思維能力。高中階段,學生所接觸的地理知識中含有大量具有趣味性的內容,這些地理知識既包含了平面的地理位置分布圖,同時也包含了立體的大氣層分布、海拔等知識?;谶@一特點,教師就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同時展示文字、聲音、動畫的特點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例如在教學“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這一節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制作教學課件,通過圖像、文字來向學生展示二維視角下的地球、太陽系、銀河系以及宇宙的外貌,幫助學生大致了解地球在太陽系中的具體位置以及“鄰居”,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初步地了解地形地貌的類型;之后則是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播放天文學方面的相關記錄片以及不同星球、星系的三維模型,讓學生可以以此來直觀地認知太陽系中各個星球之間的相對大小以及相對位置,讓學生可以正確認知宇宙的魅力、神秘與廣闊。這樣將以往的平面教學空間變得更加立體化,從教材中的二維教學轉變為3D模型的三維教學,以此來實現教學空間的擴展,不僅可以讓他們更加生動深刻地感知地理這門學科的魅力,同時也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地理思維,以此來為他們提供更加高效高質量的課堂教學。
二、利用信息技術變革高中地理課程教學方式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進行地理教學時,教師應當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并結合他們之間的個體差異、特點以及學習需求,引導他們探索出最適宜的學習方法與途徑。這就意味著教師需要改變以往過于重視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教學模式,注重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這種全新教學模式的應用,以此來幫助學生高效培養他們的探究思維、合作思維以及溝通能力、傾聽能力等多種能力與思維,促進他們的全方位發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沿用“填鴨式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將教材中的地理知識,融合教師的理解,灌輸至學生的腦海當中。待學生接收教學內容之后,教師又讓他們經過反復地機械背誦和練習,延長并加深他們對地理知識的記憶。這種教學模式大大降低了地理教學的趣味性。即使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多數地理教師也往往只是將教材中的知識直接搬到多媒體教學課件當中。這種錯誤的應用方式僅僅只是將地理知識點轉換了呈現方式,并未有效地發揮信息技術應有的價值。為此,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優化高中地理教學時,應當摒棄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法”,應用信息技術所具備的多種功能,引導學生完成對地理知識的獲取與分析探究。例如在教學“大氣受熱過程與熱力環流”這一節時,由于這一節中所含有的地理知識較為抽象,僅僅只是依靠概念性知識的講述很難讓學生深刻理解。所以教師就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將大氣的受熱過程以及形成的熱力環流制作成PPT,引導學生提取有效信 息、掌握新知識、深化培養學生的分析、讀圖、用圖能力,加強知識與技能的聯系。之后,教師還需要將受熱以及熱力環流過程制作成動態視頻,聲情并茂地向學生直觀地展示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層的作用以及受熱過程等內容,讓學生更加清晰深刻地認知相關地理知識。
三、結合信息技術手段,提升學生運用能力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而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以至于地理教學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一定的脫離現象,這不利于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記憶與運用。而在應用信息技術優化地理教學時,教學需要合理地應用信息技術來幫助學生完成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結合。例如在進行
“人口的遷移”這一節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中國歷史上發生過的幾次人口大遷移的相關信息,如人口遷移方向、途徑、人數等等。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按照人口流動情況,查找自己的祖籍,查明祖籍與現在的居住地之間是否存在地理差異,若存在,又是什么原因呢?通過這種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結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同時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養。
四、總結
總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與應用價值,并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將之應用于課堂教學當中,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全面、多樣的教學,讓學生可以更高效地獲取地理知識,提升地理素養。
參考文獻
[1]牛建利. 高中地理洋流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J]. 高考,2020(10):67.[C].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2017:13.
[2]鄭建明. 運用信息技術優化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路徑探索[J]. 中小學電教,2021(03):31-32.
[3]張耀輝. 試論信息技術手段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機融合[J]. 新課程導學,2020(02):65.
[4]宋菡. 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施分析[J]. 科普童話,202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