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玉
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地區的農業發展為國家經濟的增長奠定了基礎,小學教育是一種基礎教育,是學生自上學以來可以習得并明白知識與道理的階段教育。因此,農村小學的教育不容忽視且必須更加重視。文章主要從農村小學生出發,為了農村小學教育的質效提升,向“從心教育”奔赴,點亮“從心世界”,以及闡述如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從心”。
關鍵詞:農村小學教育“從心教育”
引言:國家要發展,要強大,要實現偉大復興,離不開教育,更離不開從小打基礎的小學教育?,F如今,農村地區小學教育卻是薄弱,部分農村小學生卻是沉郁。究其最根本原因,還是小學生的心不在學習上,主觀情緒影響占很大比重。為什么心不在學習上,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簡單來說,就是學得不開心,小學生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并沒有得到心靈上的滿足,反而容易引起學習枯燥感。小學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要想讓小學教育發揮其基礎作用,應該同小學生站在同一視角思考問題,將小學生之心比己心。
一.何謂“從心教育”
“從心”,顧名思義,便是要順從心意?!皬摹钡氖钦l的心,小學生向往的學習生活是以小學生為主體的,自然需要“從”小學生的心,教師是學生學習主導者,也要“從”教師的心,當二者協調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便是“從心”。歸結來說,“從心教育”是在農村小學教育中,“從”教師的心的同時更“從”小學生的心,不為課堂所禁錮,給予小學生內在的,主觀的想法天地,教師的教學藝術能夠與小學生向往的受教育方式適度配合,從而使小學生懷著開心的心情去接受教育,得到心靈上的滿足。但這并不意味著,“從”小學生的全部喜好,也不是某種意義上的從心所欲,其偏重的是小學生能在接受教育的活動中感受到應有的開心,從心所開心。
二.奔赴“從心教育”,點亮“從心世界”
讀書是為了什么,有人為了自我價值的實現。有人為了未來生活地更美好。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大都面臨著父母外出打工的情況,缺少父母的直接教導,更缺少父母的愛與關心,在沒有其他關懷的情況下,久而久之,小學生會變得越來越沉默,埋藏自己的心思,隔絕交流,有的甚至關閉自己的心理世界。大多數農村的小學生是有學習壓力的,雖然父母遠在他鄉,恰恰因此也時時刻刻提醒著小學生,他不得不努力,為了“逃”出農村,為了顛沛打工遙遙無期的家人。在此假設小學生學得不開心,不想學,一方面有來自家庭期望的壓力,另一方面有無形中自我施加的壓力,單論處于這兩種壓力極端的時候,小學生不但不可能再次學進去,還可能適得其反,日漸自我失望。大多數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家庭收入都不太可觀,在期望成才與自我實現的雙重壓力下,“從心教育”的實施具有極大的意義?!皬摹毙W生的心,所從皆所愿,教小學生的心,所教皆所開心?!皬男慕逃钡闹饕康木褪亲屝W生開心地學,學得開心,抱以開心之心,學以開心之果。小學生能夠開心地接受教育,有利于把已學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吃透知識,點亮未來的“從心世界”,暢通自我價值實現之路。
三.“從心教育”的聯系
未來課堂的新模式是“率性教育”的探索方向,“率性教育”倡導保護天性、尊重個性、培養社會性[1]?!奥市越逃弊⒅厝说纳镄愿@就要求需要“從”小學生的心貫穿于實踐教育前中后階段,發現、包容、開拓小學生的個性天性。
“從心教育”與幸福教育是密切聯系的。幸福教育的重心之義是追求幸福的教育,幸福也是教育的終極目的和終極價值[2]。要想實現幸福教育,需要先向“從心教育”奔赴。在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幸福的含義,幸福是內心體驗在多個方面的需求,只有當教育向“從心教育”奔赴的時候,才能滿足大多數人內心渴求的受教育活動,才能向幸福教育有效接軌。
生涯教育是終身教育,是為人的一生的發展而實施的。讓學生走向生涯成熟,走向生涯完善,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更是持續在學生生涯規劃上的一個過程[3]。在這個過程中,無疑需要基于學生的現實需求,從基礎教育開始,從“從心教育”啟程,學生通過了解自己,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四.“從心教育”的開展
(一)貼近小學生,抓真實想法
“從”小學生的心,自然需要了解學生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關注小學生,傾聽小學生的聲音。貼近不是簡單地靠近,而是真心實意地走進小學生的內心世界,這少不了作為多重角色的小學班主任力量,少不了課堂上對小學生的細致觀察,少不了課堂下與小學生的心靈交流,同時也少不了挖掘家長對孩子認知程度的信息。
有學者曾認為心理教育即幸福教育,雖然心理教育的陶冶能夠讓小學生體驗到幸福,但心理教育只是幸福教育的一部分,不能簡單等同于追求多層次的幸福教育[4]。 “從心教育”少不了心理教育的支持,“從心教育”強調的是“從”小學生的心,讓小學生學得開心。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從心”,需要打開情感的天窗,也需要依靠心理方面的深究。
(二)打造“從心學?!?,抓“從心教學”
“率性教育”框架下強調構建“率性學校”,建設兒童喜歡的“慢步調自由空間”、“沃土”、“夢工廠”;實施有根源、有過程、有個性的“率性教學”;培養全方位的“率性教師”[1]。農村教育培養的是真正扎根鄉土的、有鄉土教育情懷和信仰的、由衷熱愛農村教育的教育工作者[5]。只有真正熱愛農村,不因繁雜瑣事而崩潰絕望,不因無可奈何而急躁發怒,在日復一日的教學中仍能感受到教書之快樂的老師,才能陪孩子們走到最長久?!皬男慕逃笨蚣芟聫娬{打造“從心學?!?,不同于唯成績是重的學校,不同于普通學校有眾多無須的繁文縟節?!皬男慕虒W”的課堂不同于壓抑被動的上課方式。從心學校是小學生的“暢所欲言樂園”,小學生盡可傾瀉心中想法,表達喜歡的上課方式和上課內容,匿名信箱中寄托的是孩子們的渴望。“從心學?!北闶悄軐⑿W生“從心”地同教師適配起來,建立一個課堂師生共同體,不再讓煩惱充斥腦海,不再每天活在擔驚受怕的課堂里,師者所從,學者所愿,師者所教,學者所求。
(三)利用鄉土資源,抓第二課堂
鄉村教育要主動的、充滿希望的回歸,并且回歸本質[5]。不僅教師是藝術家,小學生也是藝術家。小學生還處在青蔥歲月,還保留著小孩子的天性與童年,天性不得以釋放,童年不得以自在,孩子們的心又怎么能“活”起來?農村就是天性的放飛天地,農村就是最自然的鄉土境地,農村就是第二課堂,田野就是第二教室。打造實踐的田野課堂,躍動孩子們的心得以“活”起來。將田地作為黑板,將泥土作為粉筆,將田坎作為板凳,廣闊的“田野課堂”任其孩子們張揚騰飛,縱情天地之間,散播青春之意。在一次次的實踐課堂中發現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融入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習興趣,喚醒夢想的因子。率性教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化小學生的發展活力,“讓理論活在課堂里” 是“書齋”向“田野”的意義探尋[6]。小學生的教育不應局限在課堂上,在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率性的鄉土生活更能發揮小學生的內在潛力。
五.結語
農村小學教育的重要意義以及農村小學生在鄉土環境中遭受的多重壓力,要求我們探尋一條適合農村小學生發展的路。“從”小學生的心,讓課堂充滿自在,“從心”的同時更育人。向“從心教育”奔赴,貫穿于“率性教育”,先決于“幸福教育”,連接于生涯教育,是小學生的發展需求,也是發展小學生的捷徑。
參考文獻:
[1]于偉.“率性教育”:建構與探索[J].教育研究,2017,38(05):23-32.
[2]楊潤東,鄒玖菊.國內幸福教育研究述評——兼論幸福教育的概念構建及實踐路徑[J].教師教育學報,2017,4(02):7-17.
[3]趙敏.生涯教育,幫學生找到最佳發展項——對話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曾寧波研究員[J].四川教育,2021(Z3):13-17.
[4]謝先成.幸福教育研究:進展、問題與展望[J].基礎教育研究,2014(04):6-8.
[5]彭之梅,李益眾,楊東,魯英杰,劉川.辦扎根鄉土的優質特色鄉村學校[J].四川教育,2021(Z1):6-11.
[6]于偉.從“書齋”到“田野”:課堂教學改革實踐邏輯探尋——基于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率性教學”實踐的思考[J].中小學管理,2021(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