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曉嫻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實踐中,以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在閱讀課外書時做讀書筆記。通過這些方法,學生能把做讀書筆記變成習慣,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提高語文素養。
關鍵詞:讀書筆記 方法 興趣 激勵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學生在義務教育第三學段時,要拓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我們怎樣在這100萬字,甚至更多的閱讀量中,讓學生的閱讀成為有效閱讀?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下面我就來粗淺地談談,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的一些做法。
一、讀書筆記“畫”出來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我覺得語文科教學的各項活動也應該是開放的。
在面對一個班級的學生時,我沒有以統一的標準去布置和評價讀書筆記。除了那些工整的、較深刻的讀書筆記外,對于一些獨到的筆記時,我會及時給予引導,并通過在班級展示,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如,有個學生用自己比較擅長的繪畫,字畫結合做讀書筆記。自從我在班上表揚并展示她的筆記后,這個本來成績處于中下水平的學生,對學習,尤其是對讀書筆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語文學科和美術學科的結合,這個學生,“畫”出了一系列富有創意的讀書筆記。
除了美術學科,其實語文讀書筆記還可以和自然科學、歷史、地理等結合起來。這樣結合,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做讀書筆記的興趣,學生還能夠在閱讀過程種構建更完善的知識體系,發揮所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除了倡導課程要開放,我們要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外,還倡導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科技手段。
二、讀書筆記“曬”出來
“曬”在這里是“展示”的意思。如今科技發展迅猛,學生除了可以把讀書筆記寫在本子上,還可以通過各種平臺“曬”出來,如,微信、QQ、騰訊班級圈等。學生在平臺再次編輯自己的讀書筆記,其實也是他們對筆記的梳理和鞏固。同時,其他學生通過平臺可以互相閱讀、交流筆記。再者,還可以避免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學生讀了書,看了報,到用的時候,卻忘記了,或者找不到了。這時候,學生直接在發表筆記的平臺搜索,就可以看到往日的讀書筆記了。這種形式可謂便捷。
新穎的、富有創造性的讀書筆記方式固然值得我們推薦使用,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其他已經使用很久的方式,如下文提到的幾種。
三、閱讀筆記“背”出來
比讀更進一步,就是學生能夠將那些值得積累的文字背誦出來。早讀、午讀乃至課前五分鐘,我們都可以利用起來。讓學生背誦一些優美的句子和段落,長年累月,學生積累的詞匯和句子越來越多?!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寫作文的時候學生也大概率能做到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表,寫作水平能得到長足進步。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覍ψ约赫f,把它們寫下來吧。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边@是《城南舊事》的序言,里面盛滿了作者林海音對于童年時光的懷念。我有一次在學生的試卷上看到了一段這樣的結尾:春天過去,……大雁又來了,童年卻一去不還了。秋風中學鳥兒滑翔的傻事……就這樣,它們成為我筆下的這些文字。
批改試卷的我當場愣住了,這實在是一個大驚喜!從此以后,她背誦的文學片段越來越多,作文也越寫越好。
四、讀書筆記“寫”出來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如果學生讀書都能做到記一記,寫一寫,我相信對于同一本書、同一段話,他們讀到的內容,比“走馬觀書”的學生會豐富很多。
而要讓學生有效地記一記,寫一寫,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其一,做記號。學生可以使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筆、符號或者線條給好詞佳句做記號。在教育心理學上,這屬于“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相結合的行為。我們別小看這么簡單的一個步驟,但是卻能大大提高學生對所讀文本的興趣和記憶。其二,做批注。對有疑問的、有自己感受的文段,學生可以通過旁批、眉批、腳注等方式進行記錄。其三,摘錄。學生可以把閱讀到的精彩段落等摘錄到讀書筆記本,進行語言積累。其四,列綱要。其五,寫讀后感。
五、讀書筆記“揚”出來
“及時當激勵”——及時而恰當的反饋在教學實踐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昂脤W生是被夸出來的”,同樣地,好的讀書筆記也是被夸出來的。
學生完成的各式各樣的讀書筆記需要我們及時的表揚。所以,學生的讀書筆記,我會充分展示其中的亮點;他們在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寫作等方面展現了讀書筆記的運用,我也會及時進行表揚。我嘗試做過一些實踐。一是班級的展示欄定期展出學生優秀的讀書筆記,并拍照片發到讀書交流群。二是開讀書筆記分享會;我在分享課上,進行“拍賣優先借閱權”儀式——拍賣優秀的讀書筆記。通過該書的內容提問,拍賣的學生自主選擇把“借閱權”拍賣給哪個同學,拍賣的同學和借閱的同學都可以得到相應的積分幣。三、成立編委會,定期進行“編書”。我會引導學生把優秀的讀書筆記裝訂成冊,放在班上圖書角傳閱。四、鼓勵投稿。學生寫的讀后感,以及通過借鑒參考名著寫出的優秀文章,我會提供投稿途徑,鼓勵他們投稿。當第一個學生的文章發在了報刊上后,全班都轟動了,學生本人自然是欣喜異常。
除此之外,在教室布置方面,我在“每周之星”的評選中,單獨設立“閱讀之星”,它的評選既參考閱讀量,又參考讀書筆記的情況。另外,以學校每年的“讀書節”為陣地,我會組織學生參加一系列的競賽活動,形成良性競爭氛圍,促進學生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六、讀書筆記“閱”出來
閱讀筆記,究其源頭,還是要多讀。唯有學生多讀,讀書筆記才能立得住,行得通,走得遠。唯有激勵學生先進行閱讀,才能有所記。
以上就是我這幾年學習和實踐所得到的一些感悟。做到了閱讀為先,方法為輔,引導記錄,多加鼓舞,那么學生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指日可待。同時,還可能會有很多意外之喜,如學生語文素養得到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