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玲
信息技術一出現便被迅速應用于外語教學領域,形成信息化外語教學的局面,為長久以來語言教學過程中師生在聽、說、讀、寫方面互通性不足提供了新的渠道。信息技術與外語教育的內在共生性、本體性和封閉性,使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產生了交融與整合的學理基礎和邏輯基礎(胡加圣、陳堅林2013)。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線上教學模式越來越深入人心,被頻繁地應用于教育。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注重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還要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并以他們掌握基礎的交流和溝通能力為最終目標。結合所教班級的實際學情,小學階段的聽說課以聽錄音完成課本聽力任務為主,導致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或不會表達。目前,所在學校教學設備較先進,課室都有希沃一體機,大部分學生使用翼課網至少一年時間,為開展混合式教學奠定了基礎。下面從聽說教學入手,探究混合式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雖然混合式學習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提法,但是在教育技術領域對混合式學習的研究早已有之。廣義的混合式學習是指各種學習方式的結合,而隨著在線教學的普及,學術界逐漸傾向于將混合式學習理解為傳統學習方式與網絡化學習方式相結合,以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的一種學習方式 (何克抗2004)。混合式學習突出以學習者為主體,符合構建語言的教育思想,而混合式教學則在原有混合式學習概念的基礎上加入了教師主導的理念。由于混合式學習和混合式教學表述極為接近,多位學者直接將混合式學習和混合式教學的概念等同起來(李逢慶2016)。
基于以上認知,認為混合式教學在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就是在學校和家庭兩個場景中,將線上資源(翼課網的作業數據和口語家教等資源)與“線下”資源(課本相關聽力任務后結合導學稿設計的口語輸出相關任務)結合,把學生的學習引向深入,從而提高其英語聽說能力。
維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即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在布置線上學習活動時,一方面參考學生的現有水平,布置他們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另一方面預測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讓他們提前感知、找出困惑的問題,然后通過線下教學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答疑解惑,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Bruner)的“發現法”教學心理理論,要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和積極性作用。布魯納認為,學習最直接的行為者是學生自己,在自主學習中,學生自己發現知識之間的關系、聯系和規律,發現新知識,并發現或找到相應的學習方法,然后把這些知識建構在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外語教學認知原則提出外語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章兼中1983)。因此,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要側重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出發點,綜合線上教學精準數據分析學情,并在線下設計單元聽說任務,側重口語輸出。
結合以上基本情況,嘗試在所教班級進行英語聽說課教學。
【應用場景】
1.教師登陸翼課網和使用其他紙質資源進行備課,并布置和批改作業。
2.學生周末使用電腦、Pad、智能手機及紙質參考資料進行自主預習。
【師生活動】
線上師生活動:1.教師在線分析數據,生成班級、學生學習分析報告,并將學生個人學習報告分發給家長。2.學生用電腦、Pad、智能手機等完成教師布置的在線課前預習任務。
線下師生活動:1.教師查閱紙質資料,結合實際學情備課。2.學生完成課本上的詞匯預習及圖片信息猜測等任務。
【設計說明】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預習方案多維度精準了解學情,做到“會的不教,不會的才教”。
【應用場景】
1.教師使用課室電腦播放錄音,讓學生進行聽力練習。在對話環節,教師登錄翼課網讓學生進行小組PK 或小對子PK。
2.學生完成課本上的聽力任務后在線完成或觀摩小組對話PK。
【師生活動】
線上師生活動:1.對話教學結束后,教師登錄翼課網讓學生進行小組PK 或小對子PK,練習對話。2. 被抽選上臺PK 對話的學生在線進行對話練習。
線下師生活動:1.教師播放聽力內容后,通過巡視和抽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聽力任務完成情況,并及時評價。2.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課本上的聽力任務后,小組討論聽力對話中所涉及的問題,并及時反饋問題。
【設計說明】運用有限的資源,做到輸入、輸出相結合。翼課網及時給分讓學生充滿挑戰欲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應用場景】
1.教師通過翼課網在線收取作業、分析數據,線下檢查學生紙質口語對話等課后作業。
2.學生課后完成相關口語訓練活動。
【師生活動】
線上師生活動:1.教師通過翼課網在線收取作業、分析數據,并將學生學習報告分享給家長。2.學生周末完成課后在線鞏固練習。
線下師生活動:1.教師課后與學習較困難的學生交流,并給予其適當幫助。2.學生完成課后在線鞏固練習。
【設計說明】精準檢查學生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并根據他們的不同情況進行個性化輔導。
本課內容選自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Unit 1 What’s the matter?第一課時Section A 1a—2d,內容是關于如何詢問健康問題和針對身體方面的健康問題給出合理的建議。1a—1c 通過圖片信息和聽力練習,讓學生在鞏固身體部位單詞的基礎上學會表達身體部位相應的健康問題。2a—2c 更多側重通過聽力任務知道身體部位的問題和相應的建議。2d 基于1a—2c 的重點詞匯,結合頭痛問題進行表達,旨在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1.通過聽力訓練,學會健康問題的表達:have a headache,hurt my hands,have a sore back...
2. 通過聽對話學會健康問題的相應建議:should lie down and rest/need to put some medicine on it...
3.學會幫助他人,結合實際給出合理的建議,并學會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防護。
1.ache 和have a 的區別用法
策略:設置一組思維導圖,讓學生尋找規律。
2.學會用英語談論健康問題和提出合理的建議。
策略:教師給出例子,讓學生跳出書本,結合生活經驗提出建議,并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完成。教師總結分析,及時為學生提供幫助。
學生的思維較活躍,但基礎水平差異較大,需要搭建一些相應的“腳手架”,且對stomachache,throat,have a sore throat 等詞組掌握較差。
借助圖片、視頻、翼課網、電子白板、PPT 完成相應的聽說任務。

1.檢查課前作業并分析(1 min)
呈現翼課網課前作業,表揚得高分和有進步的學生,同時分析失分的地方并給出建議。另外,教授學生沒有掌握的詞匯。
2.聽前(7 mins)
(1)觀看視頻2019-nCoV,讓學生回答如何做好防護。
(2)觀察一組詞ache/hurt/sore,說出它們的不同用法。
(3)邀請學生根據圖片信息描述1b 和2a。
3.聽中(18 mins)
(1)聽1b、2a 和2b 的聽力。
(2)聽并模仿2d 對話。
4.聽后(15 mins)
(1)利用翼課網進行小對子對話PK。
(2)根據教師給出的例子,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說出更多關于健康問題的建議。
5.總結(3 mins)
根據教師給出的框架,總結健康問題及建議。
6.課后作業(1 min)
(1)通過翼課網完成相關聽力拓展練習。
(2)根據2d 內容編一個新的對話。
混合式教學是一種線上教學與線下傳統教學優勢互補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能讓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互聯網技術等實現良好融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史曉茜2018)。翼課網為英語教學(特別是聽說教學)提供了很多便利和有價值的資源,值得教師學習和深層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