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巧玲
【摘 要】心理教師是現代學校教育發展衍生出來的新職業,對其工作價值與職業身份的正確認知與定位,直接決定這一群體的教育行為是否符合現代學校開展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以往的研究多從心理教師自身視角出發,具體通過專業發展的基點、積極心理學背景、心理教師本身的勝任力與專業化角度探討其角色定位。筆者從管理視角出發,從學校日常管理、育人、教學、科研等幾方面工作對心理教師的角色定位進行全面論述、分析。
【關鍵詞】學校管理者 心理教師 角色定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把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1]。心理教師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實施者和主導力量,更要承擔起學生心理素質提升與健全人格培養這一重任,這一功能的實現則需通過一系列的職責和教育行為實現,其中,教育行為也必然會導致一定職業角色的扮演[2]。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存在心理教師任職資格不規范、工作職責范圍混亂、角色定位模糊等問題。因此,準確把握心理教師的角色定位,不僅有利于心理教師明確自身身份,而且有利于其更好地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服務。
一、心理教師群體工作的特點分析
心理教師是指受過心理學與教育學的專門培養和訓練,在中小學校以及其他教育機構中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中小學教育過程中心理學方面的內容,如學習、情緒和社會發展等問題,同時設計管理或參與學校心理服務,促進學校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發展和心理健康的人員[3]。角色作為社會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由人們的社會地位所決定,被社會所期望的固定行為模式,它是由人們的社會性身份和社會地位所決定的,不同的社會身份具有不同社會角色的特征。從學校管理視角出發,心理教師的角色定位是在學校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能夠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幫助學校管理者、學科教師、學生、家長等群體提高心理素質,有效解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幫助學校管理者營造和諧的管理氛圍與管理環境。
教師是培養“人”的人,而非制造智力與分數的工匠[4]。而一位優秀的心理教師,本身就是一本由高尚人格魅力、崇高精神思想、積極生命力打開的教科書,其蘊含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5]。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心理教師對于學校育人環境的營造、教育目標的導向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學校管理視角下心理教師角色定位的新思考
心理教師應該扮演好哪些角色?這不僅需要學校整體統籌、系統思考,更需要結合心理教師這一群體本身獨特的人格特點進行理性分析和科學把握。整體來講,基于學校管理的視角,心理教師應以“關注學生心靈成長”為工作主基調,并在此理念指導下從學校整體工作出發,為學校管理、育人、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工作發揮應有的作用。
1.讓心理教師成為教育管理的顧問
學校想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就必須從學生深層次的情感、品質與習慣出發,而這個過程需要對各年齡段學生心理普遍規律進行精準把握和分析。心理教師要運用專業知識,協助學校領導做好教師及學生管理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等工作。外國學者亨特(Hunter)和蘭伯特(Lambert)曾經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歸納了學校心理工作者的19種角色功能,其中一項就是輔助學校領導進行管理的功能。
此外,學校還應自覺將心理教師納入學校頂層設計的智囊團中,賦予其學校頂層設計規劃顧問的角色。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在工作中,我們引導心理教師利用心理學專業知識,更好地協助領導推進學?!瓣P注心靈成長”的辦學理念,使其通過“潤心”課程體系建設,助力學校辦學理念的落實??傊瑢W校將心理教師納入學校管理的智囊團,不僅能使其充分利用自身專業知識為領導的管理決策出謀劃策,同時,也使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在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讓師生更加舒心、安心,推動學校辦學理念的實現。
2.讓心理教師成為班主任開展育人工作的助手
班級是學校實施德育工作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直接承擔者和指導者。班主任要想做好學生德育工作,不僅需要具備相應的德育專業知識與技能,還需要對學生的各方面問題進行科學準確的分析。在傳統的學校德育工作中,心理教師與班主任的工作范疇是分割的。班主任負責學生的常規思想教育,學生的心理發展問題直接轉介給心理教師,這使德育工作不能形成體系化。
基于管理的視角,學??梢灾鲃右龑睦斫處焻f助班主任做好班級育人工作,讓其成為班主任科學了解學生、教育學生、管理學生的得力助手。在具體工作中,學校可以讓心理教師運用心理學專業知識,協助班主任對個別學生做好個案心理輔導工作。同時,心理教師還可以定期就班級管理中常見的問題與各年級學生心理發展的共性特點,對班主任進行培訓,最終成為班主任管理班級、了解學生的心理顧問。
3.讓心理教師成為教育科研工作的助力者
新課程改革對一線教師的教育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員的心態置身于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并且對自身的教育行為進行即時反思。要成為研究型教師,從事任何研究工作都要遵循一定的規范,但在當前背景下,許多教師共同面臨的問題是缺乏必要的科研技能培訓和科研實踐指導,對教育科研工作無所適從。而經過專業培訓的心理教師正是從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專家,他們在上崗前就已系統接受過專業的心理學與教育學研究方法、數據統計分析知識的學習,有成為教科研專家的基本功,有能力組織開展教育教學行動研究,從而改變教育教學現狀。
此外,一線教師要做好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的前提是對學情的精準把握,即能夠根據學生已有的心理認知發展特點以及最近發展區,設計他們可接受的教學內容與可行的教學目標。而學校的心理教師一般都系統接受過教育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學科知識的學習,對個體心理發展的規律掌握得更全面,能夠系統、全面了解各年級段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因此,基于學校管理的視角,心理教師還可以根據已掌握的心理學理論知識與具體技能,為學科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做好指導師的角色職能。
4.讓心理教師成為家校協作的“橋梁”
家庭是學生生活的第一場所,家長是學生成長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和家庭環境是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離不開家校積極溝通和主動配合,而這些工作目標的實現需要心理教師積極主動地促成。具體來講,對于學校,心理教師可以通過測評收集學生的家庭信息,為學生建立成長檔案庫,并結合學校的教育理念為學校領導提供切實可行、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培養方案;對于家長,目前的家長群體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等專業知識學習途徑,而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學生又常常會因為家庭因素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此類問題若不能得到恰當處理,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在校行為表現與日后步入社會的行為方式。
心理教師可充分利用專業優勢,針對全校家長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與家庭教育講座,向家長普及心理學知識,傳播科學的育兒理念與有效的家教技能,感染家長努力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使之成為學校教育的堅實后盾,最終形成家庭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真正實現家校共育,共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5.讓心理教師成為學生健全人格養成的“重要他人”
學生普遍存在“向師性”這一特點,這要求心理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運用專業知識與人格魅力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重要引領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是以心育心、以人格陶冶人格的復雜教育藝術。此外,心理工作過程中本身的保密性、價值中立等特點,也促使心理教師會成為學生心中相對信賴、依賴的“重要他人”。因此,心理教師應以嚴謹的職業規范和良好的個性形象,在具體實踐中獲得學生的信任,用自身健全的人格、成熟的心智對學生起到應有的積極示范作用。
當前,學校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心理教師的工作更加立體化、全方位地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進而使心理教師的工作在學校整體工作中收到更大的成效。因此, 在對心理教師的角色身份進行定位時,學校需要突破心理教師本身的角色限制,擁有全局視野,從學校的行政管理、育人行為、教學教研、家校共育等角度進行系統、全面的考慮。
參考文獻
[1] 荊承紅.發揮心理教師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J].管理探索與實踐,2010(12):19-20.
[2] 邊玉芳,何研,吳洪健.積極心理學背景下中小學心理教師的角色定位[J].青少年與社會發展,2018(4):119-125.
[3] 王宏方.中小學心理教師專業身份芻議[J].上海教育科研,2004(6):25-28.
[4] 宋鋒.試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角色與功能[J].教育教學研究,2015(18):106-108.
[5] 崔景貴.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中的心理問題與角色定位[J].心理輔導,2009(1):73-77.
(作者系陜西省延安市新區第二小學校長)
責任編輯: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