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術儒
【摘要】在小學壓花校本課程中滲透勞動教育理念,使之課程化,有利于學生美術核心素養和勞動意識的提高,也有利于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本文著重以廣州市番禺區石碁鎮中心小學的校本課程開發為基點,進一步分析基于勞動教育理念的小學壓花校本課程開發的可行性及實踐策略,以期為滲透勞動教育的小學美術校本課程開發和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壓花校本課程;勞動教育;美育
勞動創造人類本身,也創造了藝術和美。隨著教育制度和理念的發展,小學階段的美育和勞動教育都需要改革。教師應該將兩元素結合,通過學科整合提高教學質量。經過調查與研究,“中國式”壓花藝術結合了中國繪畫“詩書畫印”的表現形式,既符合《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又符合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具備勞動教育的品質。因此,本文旨在以開發“中國式”壓花校本課程為出發點,從而落實勞動教育理念。
一、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勞動意識
壓花藝術,是一門集多學科交叉發展的藝術課程,一件壓花作品需要多個步驟,從設計主題、采摘花材、壓制花材、創作作品到保存,都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勞動素養,增強勞動意識。在壓花藝術中,需要許多勞動技巧的鍛煉,比如,掌握采摘花材的方法;學習壓花工具的安全使用;鍛煉學生手部對于花材及鑷子等工具的控制能力,在這些動手過程中學生就能夠掌握相應的勞動技巧,得到勞動的體會和感悟。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壓花藝術與一般手工形式相比,壓花更突出組織構圖、花材造型、花材色彩搭配方面的作用。所以,壓花藝術在教學不僅僅是一件工藝品或一張畫,它更是學生培養美術核心素養的途徑。
首先,壓花藝術的學習需要通過壓花作品的欣賞、壓花實物的觀賞等直觀性的活動,為后面的課程打基礎,學生也能夠在壓花藝術的學習中有效提高其圖像識讀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等。其次,壓花作品強調植物材料造型方法的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對于花材的想象,再進行造型和表現,如此一來就為學生打開思維去創作提供了契機,提高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和美術表現能力等。
除此以外,壓花作品的制作過程具有趣味性,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探索和創作意識。壓花作品的制作需要學生使用構圖、選材、剪貼等方法,這不僅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索制作方法時的樂趣,也能促使學生積極地創作自己喜歡的圖式,提高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等。
(三)有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從弘揚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中國式”壓花區別于其它壓花流派,它將壓花藝術與中國繪畫藝術相結合,以中國傳統繪畫理論來指導壓花藝術的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藝術形式。在我?!叭逖盼幕眱r值體系的熏陶下,“中國式”壓花藝術作為校本課程更能與我校師生發生共鳴,而學生在學習“中國式”壓花實踐課程中不斷深入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民族特征和民族情感,在實踐和學習中的過程中弘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二、基于勞動教育理念的小學壓花校本課程開發的可行性
(一)符合新時代美育與勞動教育改革的需要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明確強調勞動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里提到:鼓勵特色發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美育發展新局面,更有提到:全面深化學校美育綜合改革,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加強各學科有機融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也明確指出要“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而自遠古時期,勞動與美術活動就緊密聯系。因此,在提倡“五育并舉”的大背景下,在學校美育教學改革與勞動教育的推動下,開發一項具有勞動品質的校本美育課程符合新時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發展學校文化品牌特色的需要
廣州市番禺區石碁鎮中心小學是省一級學校、廣東省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區內龍頭學校,教學實力雄厚。我校非常重視勞動教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在2020年段,我校以《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意見》《廣州市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為指引,把學校儒雅教育理念、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與勞動教育課程、活動相融合,深入挖掘了家校、社區等資源,建設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勞動教育模式,建構富有文化與地域特色的學校勞動教育體系,在勞動教育領域中研究頗豐,師資強大,對本研究的開發與實施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學校不僅積極構建勞動教育體系,還深入關注美育與勞動教育的融合。在勞動教育層面,2020年段我校各年段都開展了“小農田”的主題項目式課程,包括種植、養殖、創意DIY、烹飪、農耕技能,強調學科融合、推動“小農田建設”立體化、序列化。在美育層面,我校壓花社團已開展教學兩年,美術科組對壓花教學有相當的經驗。在此基礎上,我校美術科組結合壓花社團的輻射,承擔“小農田”主題項目式課程中“創意DIY”的教學,其壓花藝術教學成果在廣東省勞動教育現場觀摩活動中進行了展示,獲得了許多領導和教師的關懷和贊賞。壓花校本課程與勞動教育理念的融合,是我校勞動教育體系融合美育建設的需要,也是發展我校文化品牌特色的需要,深受重視。
(三)壓花課程與勞動教育目標能實現有效對接
據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出,要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而壓花藝術課程的開展能夠實現和勞動教育目標有效的對接?!蛾P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了勞動教育的育人目標,即“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涵養豐富的勞動情感”“培養扎實的勞動能力”“培育高尚的勞動精神”。
壓花藝術課程與小學勞動教育的目標相吻合。壓花藝術課程是一項需要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課程,在制作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協調能力、觀察能力都能夠得到提升。例如,在壓花制作中,學生需要掌握壓花工具的使用技巧,通過練習熟練運用鑷子夾取干燥后脆弱的花材,又需要耐心分類花材并及時保存,以防止花材在空氣中回潮而腐壞。在此過程中,能夠使學生掌握相應的勞動能力,也能養成收拾材料和工具的良好勞動觀念和習慣,從而培養其勞動情感和勞動精神。
三、基于勞動教育理念的小學壓花校本課程開發的策略
(一)基于勞動教育理念的小學壓花校本課程開發前期準備
1.組建校本課程教研組
為使校本課程能夠有計劃有目標地開發與實施,并獲得一定的教學效果與成果,應由學校教科處統籌教研管理和組織協調工作。美術科組教師作為校本課程教研組主要成員,負責課程開發與課程的實施教學,擬定課程教學目標、教學范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教學課時等。勞動教育科組教師承擔開發與實施過程中在“勞動教育理念滲透教學”的顧問與指導,美術科組和勞動科組教師共同負責資料的收集與匯總。
2.確定開設的年級與課時安排
本次校本課程涉及小學全年段,包括一、二、三、四、五、六年級。本研究遵循小學生認知和心理發展規律,并參考已有小學壓花校本課程的成功經驗,確定本次校本課程分為三個階段,1~2年級為初級班,3~4年級為中級班,5~6年級為高級班。具體到課題內容及課時的規劃安排上,除一年級上學期開設三個課題的學習(每個課題1個課時),六年級開設一個課題的學習(一個課題2個課時)外,其余各年級每個學期開設兩個課題的學習(每個課題1個課時)。(詳見表1)
3.確定教學范圍及內容
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本次校本課程以“中國式”壓花技藝為基礎,滲透勞動教育理念。在課程內容的組織設計上,本研究參考一般課程內容的選擇依據,結合壓花藝術課程的特點,內容選擇上要符合小學生年齡和認知水平,注重基礎性勞動知識、勞動技能的學習。
教學內容應有一定的連續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其外,教學內容要緊扣學生的生活,體現實用性和探索性。在初級班中,一年級以基礎性的學習為主,了解壓花藝術的歷史及基本知識,動手體驗采摘花材、壓花的過程,在動手實踐中培養興趣,認識勞動。二年級則學習壓花的構圖和簡單的造型知識,引導學生觀察花材的形狀,通過想象進行簡單的拼貼造型,從而開闊他們的思維和創造力,使他們體驗勞動的樂趣。后續教學內容則用壓花花材進行作品創作,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和動手能力的差異,開設不同類型的壓花作品創作課程,從初級班到高級班,知識由易到難。
4.校本課程教研組制訂課程計劃
小學壓花藝術校本課程與現行的義務教育小學美術課程在課程活動及形式上有許多相通之處。因此,本研究參考現行的《義務教育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2011版)》與已有小學壓花校本課程設計的成功經驗,以小學美術教材為參考,并滲透《廣州市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中的勞動教育理念與目標,將課程內容設計分為五個領域,分別為“欣賞·認知”“構圖·技巧”、“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根據各年段學生的年齡和認知水平差異,校本課程教研組教師經過討論和分析,制訂出以下課程計劃。需要說明的是,此課程計劃并非一成不變的,本研究將在校本課程實際實施的過程中根據師生的教學反饋、教學效果,不斷更新完善或調整課程內容安排。
(二)基于勞動教育理念的小學壓花校本課程開展流程
本次校本課程由教科處對課程開發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課程教研組定期安排聽課評課、教學研討會等活動,保證按計劃按質量完成教學實踐活動。
1.前期準備階段:教師通過實地考察、學習,結合線下、線下自學帶動培訓,基本掌握本次校本課程的基本知識和教學所需掌握的壓花技藝。根據共同擬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計劃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課件及教具準備。壓花課程因所涉及的工具要求較多,配置的工具有限,壓花器壓花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前一個班級運用壓花器干燥花材后,才能供下一個班級使用。因此,一年級第一學期在“花材的壓制工具與方法”的學習中,各班課程按照后一班比前一班上課時間至少間隔三天依次進行。除此以外,每個班應推舉一位學生作為壓花工具管理員,組織學生按要求使用工具、收拾工具,以免影響下一個班的課程學習。
2.中期教學實施階段:教師按照課程計劃進行實施教學,每周上完課后,各年級相關教師集中進行教研活動,對本周上課情況進行反饋和分析,針對教師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反思,優化課程的設計和教學的策略,對校本課程進行不斷的完善。
3.后期總結階段:對學生的作品成果進行匯總,在學校內舉辦作業匯報展覽會。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分析教學的實際效果,分析總結師生的課堂反饋和教學實踐情況。
(三)基于勞動教育理念的小學壓花課程實踐教學路徑
具體到教學實踐中,基于勞動教育理念的小學壓花課程教學的完整流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欣賞作品,認識勞動
在壓花藝術學習中,學生需要通過大量壓花作品的欣賞等直觀性的活動,提高對壓花藝術基礎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在欣賞活動中,教師可以滲透壓花也是勞動的形式之一,以增強學生對于勞動的認知。比如,在“認識‘中國式’壓花”的課程學習中,教學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例如,視頻、圖片或平板小游戲等,讓學生進入“中國式”壓花的世界中,體會“中國式”壓花的魅力。通過欣賞,學生可以認識到“中國式”壓花的藝術特點,明白這些精巧的作品都是創作者從采摘花材、干燥花材、創作作品到保存等多個勞動工序所制成。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這些精巧的作品都是勞動人民的審美取向和傳統價值觀的影響,以增強學生對于勞動的認識和認同感。
2.創作作品,體會勞動
動手制作是壓花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學生的動手實踐即是一個自我思考、創新及體力勞動的過程。例如,在“簡單的植物書簽”制作課程中,學生不僅要使用壓花器干燥花材,也需要掌握鑷子的使用技巧,方可進行書簽的花材拼貼,這些都是學生勞動的過程。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通過指引學生如何使用工具,如何拼貼花材,能夠使學生在自我實踐和反思體會勞動的意義。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滲透壓花工具所呈現的智慧以及生產的過程,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
3.展出作品,熱愛勞動
壓花課程的作品作為學生的勞動成果,是需要一定的形式進行展示的。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現在人們面前,才會在內心得到由衷的喜悅,得到勞動的滿足感。展示活動可以通過幾個層面去進行。第一,每一節課程結束后,教師應通過黑板或多媒體進行學生作品的展示,使學生在每一節課都能實實在在地感受自己勞動的成果,及時地得到反饋和評價意見。第二,可以在課題單元結束之時,或學期中、學期末舉行校內的優秀作品展覽會,對學生的優秀作品進行合適的布置展覽。舉辦展覽會不僅能提高學生對于壓花藝術的興趣和勞動的情感,還能傳播學校的藝術文化品牌。除此以外,還可以積極利用線上線下的各種資源,例如,通過學校的官方公眾號、班級的“美篇”展示,校門口的電子大屏幕等形式,進行壓花作品的展示。
基于勞動教育理念開展小學壓花校本課程的研究,還需要不斷的實踐和總結。在開發與實施校本課程的過程中,不僅要有系統性,也要有針對性,并且不斷對教學實施進行反饋和反思,不斷完善校本課程的內容體系,合理對過程和結果進行多方、客觀的評價。筆者將在本研究的基礎上,基于勞動教育理念的小學壓花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繼續進行深入探索,以期能通過本研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體會美術活動和勞動的關系及意義。
[本文系廣州市番禺區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勞動教育背景的壓花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行動研究”(課題編號:2021-PY408)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菁菁.小學壓花藝術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D].華南農業大學,2017.
[2]石秀麗.與中國繪畫相結合的壓花藝術設計初探[D].西南大學,2011.
[3]馬冰蓮.壓花藝術實踐課程融入中小學美術教育的研究[D].湖北師范大學,2017.
[4]譚穎.中學《壓花藝術》教學實踐探究[D].華南農業大學,2016.
[5]馮瑩瑩,蔡敏.教師行動研究與校本課程開發[J].現代中小學教育, 2008(2).
[6]申茹.在“勞動”中播下“美”的種子——略談小學勞動教育中美育的滲透[J].美術教育研究,2020(22):172-173.
[7]張江.淺談小學美術教育與勞技教育的整合[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2):54.
[8]張清妍.整合勞技元素優化小學美術手工課堂教學[J].美術教育研究,2014(20):133.
[9]蔣淑霞.貴州丹寨“石橋古紙”技藝引進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實踐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8.
[10]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責任編輯? 陳小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