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群
【摘要】文言文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初中語文水平測試的重要部分。本文以近三年廣州市語文中考新變化和一節教學案例為切入點,探究初中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復習要立足課內、夯實基礎、掌握方法、靈活運用,旨在提高學生在做課外文言文閱讀時能消除畏難心理,掌握復習策略,提高答題技巧。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中考復習策略
文言文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語文水平的檢測自然也離不開這個部分的考查。學生學什么,考試就考什么;考試如何考,可以指導教師和學生如何去教與學。《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有關閱讀的表述:“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在這個要求下,近三年廣州市語文中考文言文閱讀考查有了新的改變,也給教師和學生帶來新的沖擊和思考。
一、新變化、新考法
和以前相比,近三年廣州市語文中考題在文言文部分有很大的改變。在閱讀與鑒賞部分,課內文言文的考察沒有變化,增加了課外文言文閱讀,分值4-5分,題型分別為詞語解釋和文意理解。
2019年新增的課外文言文是出自劉基《郁離子》的《工之僑獻琴》, 2020年考查《史記·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節選部分,2021年考查《漢書》的《曲突徙薪》。第一小題題型如下:
2019年:《工之僑獻琴》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2分)
①期·年·出之:
②莫不然·矣:
(2)工之僑的琴最初不被國工認可,后來為什么又被眾人視為珍寶?這一故事揭示了什么社會現象?(3分)
2020年:《史記·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節選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2分)
①廣亦竟·射殺之:
②廣之將·兵:
(2)根據文段,簡要概括李廣是怎樣的一個人。(3分)
2021年:《曲突徙薪》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2分)
①俄·而·家果失火:
②于是殺牛置·酒:
(2)失火前,客人給主人提了什么建議?這個建議包含了什么人生道理?(2分)
能力考查涵蓋B、C和D三個層級,側重于理解感悟、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課外文言文第一題考查詞語均出自課內文言文,其解釋在課內文言文中也能找到義項。第二題考查文本內容理解,前提是要讀懂文意。
很明顯,這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如果還是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去指導學生進行文言文學習和復習的,肯定無法適應語文新中考的要求。教師有必要根據中考的新變化來思考和改變日常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方向,改變文言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2019年中考題課內文言文考查了九年級下冊《出師表》,有三道題,第一題選擇題,詞語的一詞多義;第二題問答題,考查句子翻譯;第三題選擇題,考查課文內容理解。2020年考查《周亞夫軍細柳》,2020年考查《愚公移山》,題型均和2019年一樣,而這樣的考查方式也是廣州語文中考近五年的做法,沒有改變。
不管是近三年的課外文言文,還是這么多年保留不變的課內文言文,考查的內容都離不開文言詞語、句子翻譯和文意理解三個方面。課外文言文考查的內容和課內文言文的是有關聯,不僅僅體現在課外文言文考查的詞語解釋來自于課內,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學習中,通過部編版教材的文言文進行學習,掌握文言文詞語文意的理解、運用等能力體現在課外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上。
面對著廣州市語文中考近三年的“變”與“不變”,教師在日常的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和初三的文言文復習中應該如何去做呢?筆者以自己公開課的教學設計為例子來談談課外文言文閱讀的教學與復習策略。
二、案例分析,歸納策略
這節公開課是在九年級上學期的第七周進行的。學生的語文水平處于區的中游,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還是不夠的。經過了兩年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掌握課內注解和翻譯,大致了解如何學習文言文,也明白考試是如何考查的。然而,面對一篇從來沒見過的文言文,如何讀懂它,如何作答,學生心里還是沒有底。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了解課外文言文的考法,掌握課外文言文復習的策略,最后達到幫助學生消除完成課外文言文閱讀的畏難心理。
1.了解考法,心中有數
首先,以近三年廣州市中考題之課內外文言文為例,讓學生總結歸納課內和課外文言文考法之異同。
課內和課外文言文考法之異同:
通過上表可知,課內和課外文言文的不同主要在于題型不同,考查內容有略微差別,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很清楚,課內外考查的內容是和我們平時所教的是一樣的。
2.堂上練習,了解學情
學生堂上完成文言文《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為延州指使》相應練習,教師借此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一)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為延州指使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①常被·發面銅具(? ? ? ?)
②已·而·立大功(? ? ? ? )
2.結合選文,說說狄青為什么能夠被天下稱賢。
通過堂上練習,部分學生的第一題完成得不錯,還有部分學生作答情況不是很理想。第二題對人物分析不是很理想,原因在部分學生沒有讀懂文本,看著沒讀過的陌生的文言文,學生自然而然就心生畏難心理。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文言文復習的方法,消除畏難心理。
3.強化訓練,掌握方法
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后,學生繼續完成《蘇秦苦讀拜相》和《追女失妻》兩篇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學生通過做題,學生對完成這種題型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作答的經驗,然后以小組的方式合作完成一份課外文言文(詞語解釋題)的復習策略,并運用整理歸納出來的策略進行《李允則守雄州》的鞏固練習。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對課外文言文詞語解釋題的復習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為接下來的文言文復習指明了方向,做到了心中有數。
三、總結策略,明確方向
1.立足課內,夯實基礎
掌握文言詞語是學習好文言文的基礎和前提,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主要有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等,掌握這幾種用法就基本掌握了文言詞語。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為延州指使》中“常被·發面銅具”的“被”是通假字,解釋為“被,同披,”這源自于八年級上冊《周亞夫軍細柳》中的“軍士吏被甲”。
《蘇秦苦讀拜相》中“引錐自刺其股”的“股”解釋為“大腿”,是屬于古今異義詞,這源自七年級上冊《狼》的“屠自后斷其股”。
《李允則守雄州》中的“斯言誠·然”的“誠” 解釋為“確實”,源自九年級下冊《出師表》 的“此誠危急存亡之秋”。“誠”字的意思有多種解釋,除了“確實”外,還有“帝感其誠”(八年級上冊《愚公移山》)的“誠意”和“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如果”,屬于一詞多義。
《追女失妻》“當桑·之時”的“桑”解釋為“采桑”,詞類活用,名詞作動詞。
通過對以上詞語的分析,我們發現其用法和意思都和課內文言詞語有關聯,那么課內文言知識基礎掌握牢固了,課外文言詞語的理解就沒有問題。
2.掌握方法,靈活運用
掌握熟記課內文言詞語,并且進行分類整理,有助于我們掌握文言知識,更好第理解課外文言文。如果學生遇到在課本之外的詞語,那該怎么辦?在這點上,方法的掌握很重要。
可以根據上下語境進行推斷。《追女失妻》的當桑之時,臣鄰家夫與妻俱之田,見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還反。根據上下文,“當桑·之時”的桑解釋桑葉、桑林都是不恰當,應該是動詞。句子“臣鄰家夫與妻俱之·田”中,“之”該如何解釋?之的常見用法主要有助詞、代詞和位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等,還有比較少見的動詞 “到、往”。學生有可能會忘記了“之”有動詞之意。那么可以通過對句子的分析來進行判斷。“臣鄰家夫與妻”是主語,“俱”是副詞,“田”是名詞,作賓語。“之”解釋為助詞或代詞都不通順,只能是動詞,作謂語。
根據詞語古今用法不同進行對照。《伯達為政》中的“客謝·之”,如按照現代漢語,可理解為“感謝”,但聯系上下文,此解釋是不合乎上下語境的。在《唐雎不辱使命》里“長跪而謝之”的“謝”解釋為“道歉”,而“道歉”之意在文中的合適。還可以運用成語印證法,例如,成語“不以為然”的“然”解釋為“對的”,這和九年級下冊《陳涉世家》的“吳廣以為然”的“然”意思是一樣的。在課外文言文的復習中,我們可以運用課文遷移法、語境推斷法、古今對照法、成語印證法等方法來進行復習。
課外文言文閱讀的第二題課文內容的理解,理解課文內容的前提要對文意進行疏通,即翻譯課文,最后再進行分析評價。這個要求和學習課內文言文是一樣的,學習方法和復習策略也是一樣的。課內文言文的學習掌握好了,理解、分析和鑒賞能力提升了,自然也能體現在課外文言文的閱讀里。
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學生明白課外文言文的復習一定要以部編版教材為主,課外考查文言詞語的用法和意思都在課內教材里出現過的,都在課內能找到依據。通過這一案例的分析,我們也明白了進行課外文言文復習和平時的文言文閱讀教學是一脈相承的。因此,課外文言文的復習一定要立足于課內文言文的學習,通過課內的學習將運用知識的方法延伸到課外文言文的學習,這個道理和現代文閱讀理解能力的運用是一樣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