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

河湖污染防控與淤泥處置技術研討會現場。
湖北省松滋市的小南海湖,由于城鄉生活污水排放、農業種植和畜禽水產養殖無序發展,一度污染嚴重,水體處于中度富營養化狀態。
近年來,松滋市啟動小南海生態涵養區建設,清淤、截污、堆島、換水、栽植水生植物……經過一系列修復治理,此前污水橫流的“城區化糞池”,蝶變為水碧花美的城市濕地公園。
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我國主要河湖不同程度地存在淤積污染問題,對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態環境安全造成影響。河湖污染防控與淤泥處置,成為保障河湖水質的重要措施,也是水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一塊。近年來,不少地方開始對問題河湖進行治理,很多水利科技和工程企業開始在這一領域發力。
“河湖治理畢竟是一個新的學科領域,需要進行深入研究,目前的探索遠遠不夠,還存在一些難點問題?!?020年12月17日,在中國水利企業協會水環境治理分會舉辦的河湖污染防控與淤泥處置技術研討會上,水利部原副部長索麗生說。
索麗生提醒,在當前河湖治理工作中,要注重學科交叉、融合、滲透,注重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注重內在功能和長期效益相結合。
河流生態流量不足、水質斷面不達標、河湖生態系統受損甚至退化,是目前我國一些地方河湖面臨的主要問題。
那么,在技術層面,什么樣的城市河湖水環境治理方案是科學合理的?
在中國水科院水生態環境所所長助理趙進勇看來,要遵循流域水文水動力、水環境與水生態過程的基本規律,連接源頭控制、過程阻控和末端治理3個關鍵環節,統籌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要素,以及協調流域、河流廊道、河段和微棲息地4個尺度。
他提出三全三可策略,三全即全覆蓋、全過程、全要素,三可即問題可定位定時識別、措施可落地有效、效果可定量預測。
以小南海水環境綜合治理為例,趙進勇介紹,按照三全三可策略,小南海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者結合關鍵控制節點和匯水區內匯水特征,將行政區—水文響應單元有機融合,建立“關鍵控制節點—控制河段—對應陸域”的水陸響應關系,將小南海湖流域劃分為32個控制單元。
劃分出控制單元后,采取三級濕地、自然型濕地、清水廊道工程、湖岸緩沖帶與淺水水生植物帶工程等生態措施,并針對各種污染源提出不同生態修復措施,以期達到最佳的水環境、水生態預期效果。
實施所有生態修復措施后,污染物入湖污染物量小于小南海湖的水環境容量,可保障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當前,小南海湖生物多樣性豐富,水生態狀況尚好,但仍需堅持開展水生態修復,維護水生態狀況,保持水生態系統動態平衡?!壁w進勇說。
建成于1960年的某中型水庫,是某省會城市的主要水源地之一。2013年,該水庫污染問題引起社會關注,隨后,當地啟動了連續兩期的底泥環保疏浚項目。至2018年,二期項目如期完成。
在分析該水庫底泥環保疏浚項目時,浙江省中浙生態科技研究院總工程師馬以超說,湖泊或者水庫在一定時間后會有淤積,需要周期性清淤疏浚。供水水庫因為其特殊性,清淤疏浚技術難度相對較大,清淤疏浚時不能放空,而且要控制水質,盡量避免對供水的影響。
“底泥是水庫污染物的重要儲庫,庫區95%以上的氮、磷污染物儲存在底泥中。在夏季分層期,水庫底層水體出現長時間嚴重缺氧,容易誘發氮、磷污染物自底泥向上覆水體的二次釋放,造成水質季節性超標。”馬以超說。
馬以超介紹,一期項目實施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庫的污染負荷、降低庫區底泥中污染物質釋放對于水質的污染,增加了水庫的有效庫容。
近年來,全國各地河湖污染治理與修復工程顯著增加,但其中的一些問題引起了馬以超的關注。他注意到,當前很多河湖清淤疏浚項目并不進行規模論證,往往投入巨額資金而達不到預期效果。
對此,馬以超說,淤泥中的污染物質含量分布不均衡,有些河湖只有表層污染,清得厚了沒有必要;還有些河湖清淤破壞了表層結構,反而加速了污染物質的釋放。
“清淤規模的論證是十分必要的。清淤前應進行充分的本底調查,摸清底泥的分布情況和污染釋放機理,然后再確定清多少、怎么清。”
此外,大部分河流或者大湖大庫清淤沒有技術論證層面的規劃。馬以超認為,河道湖泊清淤應該要有規劃。清淤規劃,就是要預測淤積、污染物空間、時間分布規律,有針對性地進行不同目標的清淤,分解成各個不同類型的清淤疏浚項目,進行分時序安排。
“清淤某種程度上是對河底、湖泊生態系統的破壞,選擇一次性整體清淤,個人覺得應該慎重?!瘪R以超說。
“當前是開展河湖治理最好的時候,過去70多年我國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理論研究、試點示范和工程實踐,總體來講,關鍵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彼鼷惿f。
隨著河湖修復治理工程案例的增加,國內水環境治理企業的實力不斷提升。中國水利企業協會水環境治理分會是專注于水環境綜合治理的行業組織,擁有多家會員單位,已成為企業與政府溝通的重要橋梁。
在為期兩天的河湖污染防控與淤泥處置技術研討會上,來自全國水利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就城市河湖水環境治理、湖庫環保清淤、環保疏浚與泥處理利用技術、黃土高原淤地壩柔性溢洪道技術等進行了研討。
“水環境綜合治理與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根據中國水利企業協會要求,水環境治理分會要搭建好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成為政府部門的助手、行業發展的推手、企業經營的幫手、溝通聯絡的巧手?!彼h境治理分會會長周付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