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伶俐
位于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區秦巴山區的陜西省鎮巴縣,近年來,面對因病致貧率高達38%的困境,探索出“四步篩查”精準識別法,創新“2+2+1”團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搭建“互聯網+”服務載體,強化健康知識普及,破解了因病致貧返貧難題,補齊了貧困群眾醫療保障短板。
2018年鎮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2019年底脫貧摘帽。同時,鎮巴緊扣防和治兩條主線,強化黨政統籌,在全面鞏固健康扶貧成果的基礎上,全方位向全民健康的路上邁進。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鎮巴縣圍繞“健康鎮巴”目標,堅持防病、治病兩手并重,建立五大體系,形成了“一二五”健康扶貧保障機制,為實現全民健康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
為了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實現人民共建共享,鎮巴繼續強化黨委、政府在頂層設計和決策層面的職責,進一步夯實領導責任;把衛生健康工作融入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

鎮巴縣開展健康文藝雙下鄉活動。
鎮巴建立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牽頭、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衛生健康工作機制,為實現全民健康提供制度保障。
過去5年,鎮巴探索推行“四步篩查”精準識別法,精準確定了因病致貧家庭標準,對所有貧困人口全部開展體檢,按照“三個一批”策略精準救治,建立了因病致貧家庭信息庫,構建了牢固的識別、救治體系。
但是,因病致貧、返貧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依然是全民健康的核心問題和關鍵任務。
為此,鎮巴將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及重大疾病高額醫療支出戶作為重點人群關注,建立更加完善的因病致貧返貧防控機制、慢病轉大病防控機制及大病救助體系。
利用“健康鎮巴”大數據平臺,對返貧高風險人群及時監測預警、分析研判和實施干預。整合醫療資源,建立急診急救、腎病透析、中醫康復等中心,實行縣級醫院錯位發展。
重點建設6所片區中心衛生院,形成區域性的醫療中心,輻射周邊15個鎮的群眾,讓小病不出鎮。建立村醫養老保險“以獎代補”機制,織牢農村衛生服務網底,把常見病留在村級。
用好每年200萬元的衛健人才專項培養資金,強化醫療技術培訓,集中力量攻克大病及多發病。
自2017年開始,鎮巴創新“2+2+1”(即村醫和村衛計專干各1人+鎮級醫生和公衛專干各1人+縣級指導人員1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建立激勵考核制度,每年整合醫保、公衛等資金290萬元,作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將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落細落實,實現簽約醫生積極性和群眾的簽約服務依從性雙提高。
慢性病群體量大,患者自我健康意識不強,控制率不高是簽約服務面臨的現實難題。
鎮巴持續優化簽約服務模式,組建慢病專科指導醫師團隊,為每個鎮點對點進行慢病管控效果評價和指導,提高慢病規范管理率和控制率。
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經驗,加強疾病預防控人才隊伍建設,改善疾控基礎條件,健全醫療物資儲備制度,強化實驗室檢測網絡建設,提高疾病預防處置能力。以全民健康服務包的方式,夯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鎮巴先后投入2000余萬元分3期打造智慧衛健,對診療流程進行線上再造,建立“健康鎮巴”大數據平臺,實現本縣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醫療結算數據互通共享。
扶貧期間共收集數據130余萬條,為健康扶貧退出提供了決策支撐。后期將持續加強智慧衛健平臺建設,逐步構建貫穿居民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數據鏈。
進一步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軟件功能,提高電子健康檔案開放率和使用率,引導群眾自我健康管理。
建立區域影像、檢驗和心電中心,與省市三級醫院搭建專科診療平臺,提供預約診療、遠程培訓、遠程醫療等服務,讓群眾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務。
結合當地的田園風光、民俗文化及旅游開發,在醫療健康方面進行配套建設,構建智慧醫療和養老服務平臺。
以醫療為保障,以康復為支撐,以旅居休閑養生為抓手,推動醫療與養老、康養與旅游健康產業的融合發展。
為普及健康知識,鎮巴抽調68名醫務人員組建健康文藝宣傳隊、健康知識宣講團、鎮巴縣陽光少年健康指導團、健康知識宣傳隊4支團隊。
把健康知識編排成當地的民歌小調及文藝節目深入鎮村演出,對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村(社區)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全覆蓋,居民健康素養從2018年的8.7%提高到2020年的20.6%。
在持續提升群眾健康素養方面,鎮巴成立專業健康服務機構,開展健康知識培訓和健康技能實踐,舉辦健康教育研學活動,開展健康績效評價和健康質量研究。
利用“健康鎮巴”微信公眾號和抖音新媒體平臺,制作健康知識科普小視頻,加大健康知識線上傳播力度。
結合世界無煙日、高血壓日等主題衛生日,每月推出一個健康宣傳主題。建立全民健康協會,持續整合縣內廣場舞、健身操、球類運動等民間力量,定期開展健康主題活動,全力推進健康知識普及行動。
建立村級公共衛生委員會,持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做好村居環境治理,推進健康城市和健康鄉村建設,打造健康宜居的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