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熒
“謝謝你們,我弟弟終于可以入土為安了,我們這么多年的心結也終于可以解開了。”近日,山東濟南的王某海在村支部書記蘇傳茂等人的陪同下,將一面寫有“懷利民之心,辦利民之事”的錦旗送至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
至此,王某海的弟弟王某嶺積存10年的遺體火化了,一起長達10年的信訪積案終于化解。
事情要從10年前說起。2010年7月30日,在濟南東環工貿有限公司工作的王某嶺結束工作后,到食堂休息時突發疾病,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尸體被東環公司運送至利民殯葬經營部。
王某嶺未婚,無子女,父母去世,除王某海、王某香、王某美兄妹三人外,無其他近親屬。王某海等兄妹三人向濟南歷下區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東環公司支付王某海兄妹三人喪葬補助金15552元、一次性工亡補助金398920元。
法院審理后認為,王某海等三人系工亡職工王某嶺的兄弟姐妹,并非直系親屬,依照修改前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沒有取得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工亡補助的權利,故對于王某海等三人要求東環公司支付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兄妹三人不服王某嶺與東環公司工傷保險待遇糾紛案及生命權案的生效判決,要求按照2011年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將王某嶺因工死亡所應享有的一次性工亡補助金、喪葬費等由其兄弟姐妹享有。
由于問題未得到解決,王某嶺的尸體長期在利民殯葬經營部處存放不火化,致使尸體存放費累計劇增,高達20余萬元。王家無力支付,東環公司拒絕支付,利民殯葬經營部也因無人支付尸體存放費用而拒交遺體,由此產生多個關聯訴訟,雙方矛盾日益加劇,多次到相關部門反映情況。
濟南市政法委、信訪聯席辦將該信訪事項交辦至濟南中院后,院長張愛云高度重視,要求成立工作專班,壓實化解責任,強調本案已長達十余年未解決,尸體未火化,損失越來越大,隱患重大,相關單位負擔重,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必須盡快做通工作,設法盡快火化尸體,及時止損,消除隱患,力爭實質化解。
副院長李杰、畢于軍分別約談信訪人,耐心傾聽,詳細了解其訴求,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化解方案,協調該案化解工作。審監庭庭長王鴻翔和專班其他人員,先后與政府相關部門,歷下區法院、歷城區法院、歷下區姚家街道辦事處、歷城區司法所等有關單位和人員溝通協調,并多次赴信訪人老家,實地調查走訪,與所在村支部書記協調該信訪事項的辦理,同時通過家族關系、當地有威望的人士持續做信訪人親屬的思想工作。
經過深入鄉村了解情況,王鴻翔發現王某海兄妹三人文化水平較低,不善于表達,理解能力差,交流溝通困難。由于問題得不到解決,長期上訪,王某海一家抵觸情緒很大,不信任工作人員,不配合工作。
他們委托了一個遠親作為代理人,但代理人自身有多個訴訟,要求一并解決,信訪化解多次遇阻,甚至陷入僵局。
但專班人員沒有因為暫時的困難而放棄。王某海家境困難,還有一個智力有缺陷的孩子需要撫養,生活無著落,王鴻翔多次對專班工作人員說:“老百姓都不容易,不是實在沒辦法,誰愿走上訪這條路,既然來了,就是對咱們的信任,我們要踐行為民宗旨,為信訪人辦好事、辦實事。”
歷時兩年,經過專班一次次地細心安撫,講法律、講事理,通過深入細致反復的思想工作,王某嶺的親屬們終于被信訪工作人員的誠心、熱心和耐心打動,表示愿意放下心結,配合有關部門工作。
經過和政府各部門多次溝通協調,不僅免除了長達10年之久的巨額尸體存放費用,同時通過法院司法救助15萬元方式解決王某海兄妹三人的生活困難。
15萬元司法救助金解了困難群眾的燃眉之急。至此,長達10年之久的信訪案件及相關聯的多個訴訟徹底化解。當地村民紛紛表示,黨的政策越來越好了,法院的領導干部們越來越為老百姓解民憂、辦實事了。
從這起積案的化解可以看出,首先,領導重視、真抓實干是推動信訪積案化解的前提。
濟南中院扎實推進積案化解工作,成立積案化解工作領導小組,層層傳遞壓力、壓實工作責任,逐案落實院領導包案和建立工作專班制度。
推進積案化解過程中,院長張愛云親自掛帥、親自指揮、親自調度積案化解工作,多次約談信訪人,詳細了解其訴求,研判化解方案,推動疑難信訪案件的化解工作。分管副院長從方案制定、分流交辦、督查督辦、化解質量等每一環節親自過問審核把關。
兩級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院領導深入一線,高位推動扎實開展積案化解工作,有力推動了全市法院以務實的態度和扎實的舉措開展信訪積案化解工作。
其次,司法為民、以人為本是推動信訪積案化解的關鍵。信訪積案大多是歷史遺留問題,時間跨度大,法律程序已窮盡,于法無據、無法可依,加上信訪人執念深,對立情緒大,積怨深,要求高,化解難度大。
信訪人的家庭困難是實實在在的現實,單純講法律、政策、道理,難以解決現實問題,信訪人難以接受。
這就要懷揣一種同情、關愛的情懷,設身處地地為信訪人著想,與信訪人深入交流,耐心講清講透法理事理,幫助解決信訪人的生活困難,用誠心和耐心打開信訪人的心結,讓信訪人感受到各級各部門的關懷和溫暖,贏得信訪人的信任和理解。
只要心中裝著百姓,堅持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切實把信訪人當親人,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路徑。
再次,主動作為、攜手聯動是推動信訪積案化解的重要保障。濟南中院在積案化解工作中,包案領導、化解責任人不等不靠,對骨頭案、疑難案帶案下訪,積極依靠協調黨委政府,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共同會商研判,分析問題形成原因,研究解決辦法,約談信訪人了解其真實訴求及想法,摸清信訪人基本情況、家庭情況和社會關系,理清主要訴求、衍生訴求等,利用并調動對化解矛盾有利的一切因素,多渠道、多形式做信訪人工作,措施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待時機成熟,將化解方案落到實處,讓信訪人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最后,人文關懷、司法救助是推動信訪積案化解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濟南中院結合積案化解工作實際,充分發揮司法救助資金在涉訴信訪積案化解中的作用,對臺賬內的信訪積案進行甄別梳理,積極主動開展司法救助工作,嚴格司法救助程序,精準援助,分別向濟南市委政法委、市財政局報批,共為9案11人符合司法救助條件的救助對象發放司法救助資金75.3萬元,解決了一批信訪人因案件遭受經濟損失或因判決履行不能導致生活困難等現實問題,消除了不和諧、不穩定因素。
通過溝通交流,讓更多群眾在認可法院信訪工作的同時,了解國家司法救助政策,幫助更多需要救助的困難當事人,真正踐行司法為民、司法便民、司法利民的宗旨,努力讓人民群眾在危難之中感受到司法溫情,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