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石興
摘要:閱讀對于學生的語文教育來說有著重要意義,高中的語文教學中,對于寫作和理解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通過對于課外優秀讀物的閱讀,不僅可以擴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的優美詞匯、句型的知識儲備。本文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為中心,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背景,通過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中現存的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了高中語文閱讀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教學;語文閱讀
高中是學生面臨較大升學壓力的階段,語文作為占據了高考較大分值的一項科目,對于學生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但是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課程安排節數大多數少于數學、英語科目,有被忽視的趨勢。閱讀是提升學生教學的一種良好途徑,但是在語文教學中,大部分高中教師布置的寫作、試卷任務較多,因此留給學生的閱讀時間較少。這些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需要加以改正。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由于語文閱讀的價值體現具有周期長、滯后明顯、方法不統一等特點,出現對閱讀不重視、不研究的教學態度;教學中沒有對課本知識深度挖掘,不對其關聯性材料進行整合性的處理,導致學生學無優徑,只能自己摸索;與此同時,單一的教學方式、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對學生理解能力理想化等原因,形成了閱讀教學平鋪直敘、機械講解、課堂通灌等的課堂狀態,最終導致學生喪失閱讀興趣。淺表性的閱讀是當前高中語文閱讀中常見的問題,這與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不強、教師缺乏引導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大部分學生對于課本上的內容,簡單地進行了延伸閱讀,只是對于字里行間的意思進行了了解,并沒有去深入分析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筆鋒習慣、精神品格等因素,造成了閱讀中難以形成深刻的理解。
二、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的有效策略探究
(一)進行小組探究閱讀學習
在新課改背景下,對于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要進行深入改革,實施具體的教學方法。其中小組探究法對于語文教學及高中閱讀來說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如高中必修課本中的閱讀課《老人與海》,針對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組閱讀,即教師向學生提出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問題,如老人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他是位怎樣的老人呢?文章當中的哪件事讓你印象最深刻呢?你們喜歡《老人與海》嗎?為什么呢?讀了《老人與海》之后,你有什么收獲呢?等等。并由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從而能夠加深學生的閱讀感悟。在閱讀后與組員進行討論,解決問題,達到體會老人堅強勇敢精神的教學目的。此外,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多層次的溝通,解疑答惑,注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價值,幫助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這樣,教師通過讓學生進行小組探究閱讀學習,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斷提高了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高效性。
(二)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模式
高中教師在運用閱讀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現代化電子手段篩選適合學生閱讀的讀物,將讀物進行整理。此外,教師可以采用微課、翻轉課堂、合作式教學等模式,改變單向的課堂講解,進行雙向的學生教師交流互動。例如,以《鴻門宴》為例,在講述這篇文章之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下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查閱以下資料:1. 作者的生平資料。2.《史記》的有關資料。3. 不同名人對《史記》的經典點評。4.《鴻門宴》的背景知識以及與文章內容有關的文化常識。然后,學生在課堂當中交流自己查閱到的有關資料,而在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學生查閱到的資料進行總結和補充,以此可以進一步完善學生掌握的有關內容,讓學生獲得的知識更為全面,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接著,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楚漢人物對比表和人物關系表,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完成兩個表格,以此可以幫助學生理清人物關系。之后,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梳理文本的情節,把握文本的敘事脈絡。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能夠幫助學生抓住文章的寫作思路。最后,教師需要指導學生結合文章故事的情節,對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自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分析,從而能夠讓學生深入認識到“鴻門宴”這場斗爭中劉勝項敗的原因,不斷加深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這樣,教師通過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語文閱讀教學環境,使學生進行了輕松有效的語文閱讀學習,不斷提高了學生的語文閱讀成績。
(三)創設相關情境養成閱讀習慣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要想發揮其積極的作用,就要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高中課程中寫作多為議論文文體,需要學生有大量的事例和語句去進行條理性論證。這就要閱讀發揮其作用,加強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文學知識和手法,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此外,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創設相關情境,對于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思想展示,幫助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例如,以《竇娥冤》為例,在講述這篇文章之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東海孝婦的故事以及孝婦冢的圖片,從而能夠讓學生明確《竇娥冤》的取材,不斷提高學生的探索欲。然后,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為學生鏈接與雜劇有關的資料,并為學生講述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資料,從而能夠拉近學生與教材文章的距離,不斷降低學生的閱讀學習難度。之后,教師為學生概述劇本的大意,并指導學生劃分文章的層次,概括各個層次的大意,從而能夠讓學生對這篇文章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接著,教師利用 PPT 為學生展示課文分析,并讓學生對竇娥的形象進行分析,從而能夠讓學生深入體會到作者的情感。最后,教師為學生播放《竇娥冤》的視頻,與學生一起進行全劇欣賞,并為學生布置以下課后作業:1. 對于《竇娥冤》一劇的局限性進行分析,并以此為主題寫篇小短文。2. 拓展《竇娥冤》的故事,從而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這樣,教師通過為學生創設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情境,激活了學生的閱讀熱情,使學生主動對文章的主旨進行了探索,獲得了良好的閱讀教學收益。
三、結語
高中語文教學在新課改思想的指導下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其中加強有效閱讀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一項有益的改革,只有不斷提高閱讀水平,學生才能對于寫作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參考文獻
[1] 董雪 .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 課外語文,2021(21).
[2] 周亞安 .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探究 [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