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今,農村留守兒童的不斷增多,在教育教學中給農村小學老師出了一大難題。數學作業布置后同學們的完成率與質量都不高,甚至有的同學不知道要完成哪些作業。尋其緣由,幾乎都是沒人教,不會做。小學數學作業就是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延續,是同學們溫習數學知識、形成綜合性技能的核心渠道,更是反饋教學效果的核心手法之一。所以,農村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務必要設計及布置附有個性化的數學作業,利用趣味性、差異性等設計置策略,優化課內外作業,讓同學們踴躍、自覺、自主的完成作業,同時享受作業帶來的樂趣。讓同學們從“要我做”作業變成“我要做”作業。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作業;差異性;設計;布置
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不但是輔助同學們溫固課堂所學知識的有效辦法,還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構成部分,同時也可讓老師通過同學們作業狀況對他們的學況及其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有更進一步的掌握,以便實施高效的教學。在以往小學數學教學中,一些老師依舊采用題海戰術,致使同學們課后課業過重,長此以往,同學們學習興趣便會有所下降,這樣不利于新課改的教學需求,也不能高效提升同學們學習效率。所以,老師務必要根據新課改的教學觀念及同學們具體的學習狀況實施數學作業的布置,進而逐步呈現數學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一、豐富數學作業的方式
小學數學作業模式需要賦予多元化,需要融合書面筆算模式,逐步增加趣味性、合作性、實踐性、探索性等層面的作業。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應該設計同學們感興趣的作業,以此提升其學習的踴躍性。在設計作業過程中,老師需要按照同學們年齡、心理等特點,融合實際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具有趣味性、親近性的數學作業,以此激起同學們學習興趣,提升同學們學習熱忱。例如,老師可結合課本課后練習,設計諸如數學王國、過關游戲、兒童樂園等作業,以此強化同學們做作業的興趣。另外,老師也可設計一些具有實踐性的數學作業,讓同學們成為探究者。實踐性作業通常分兩種:一種是利用實踐活動,讓同學們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從中觀察數學規律等。例如,統計調查、剪貼各種形體,到實地測量、布置制作等類型的作業。一種是讓同學們利用動手操作,掌握數學原理、概念及數學辦法等。比如,針對低年級同學布置擺小捧,繪制各類圖表、操作教具、學具等。
二、設計開放性的數學作業
開放性作業的設計,主要側重于發揮同學們作業的自主開放性、創造性、自主性,讓其在完成作業期間釋放自身潛能,進而獲取全面發展。例如,在學習《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一課后,老師可布置了這樣的數學作業:“要給班級里兩扇窗戶做窗簾,每扇窗戶高1.5米,寬1.8米,至少需要買多少米布?”在作業交流過程時,同學們很快便會答出:1.5×1.8×2=5.4 m2。這時有位同學提出質凝:5.4 m2布不少嗎?能遮住太陽嗎,需要多買些。自由議論后,一些同學們認為:為了透光與遮光,還應該將窗簾做成兩輻,兩幅之間要重疊一定的寬度,一些同學認為:商店里賣的布寬度與窗戶寬度是否一致,還應該按照布幅的寬度與窗戶的寬度加以計算,如此方能確定需要買多少米布。還有一些同學說:質量高的布應該盡可能精確些,質量不高的布需要適度放寬長度,這也全面考慮了應用者的經濟條件。
三、分層設計不同的數學作業
鑒于同學們備受生長環境、家庭教育、遺傳、年齡、性格等因素的影響,同學們之間存有客觀差異性,每個同學成績均是不相同的,所以同學們對作業要求也不同。老師應該考慮到這一個點,不可盲目的為同學們增加作業量或是隨意選擇題型,那樣極易會使同學們喪失對數學的信心,弱化對數學的學習熱忱。所以,老師應該全面掌握同學們數學學習狀況,同時有根據的為他們設計教學辦法,擇取科學的作業題型,不斷提升同學們數學基礎知識水平,培養同學們數學思維,繼而提升其數學成績。比如:針對學困生的祖業布置,老師應該先掌握其大體學習狀況,找出其學習差的原因,諸如有的同學反應能力不佳,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不深刻,致使學習跟不上教學進度。老師就此類同學們,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怎樣提升其基礎知識能力,并不是單純的加大他們的數學題量,可以通過單獨輔導的辦法設計作業。針對反應速度快、聰明的同學,老師需要為其設計一些可以考查他們思維能力的類型題,發散其思維,構建知識體系,同時讓其學習到諸多數學知識。老師不但應該側重于同學們的全面發展,還應該培養其個性發展,這就力求老師要掌握學生實際狀況,從實際出發,設計科學適用的題型,讓他們均能得到相應的鍛煉與提升。
四、設計具有趣味性的數學作業
附有趣味性的數學作業內容可以滿足同學們心理特征需求,而具有趣味性的作業就是把生活中附有樂趣的元素結合到作業中,進而促使同學們形成探索的踴躍性,讓他們可以在自主探索下實施深化思考。另外,設計具有趣味性的數學作業能夠促使同學們在做作業過程中全面發揮自身學習的踴躍性,自主調動思維來探索及處理問題,繼而在獲知答案時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比如,在學習《倍數與因數》一課過后,老師可為同學們布置具有趣味的作業來溫固課堂所學內容。老師在課上對所有同學們座位號加以編號,讓他們在喊到對應座位號時站立,這樣可以有效的考核同學們的思維能力。老師可利用如下辦法來選座位號:請號碼是3的倍數學生舉手:座位號是36因數學生站立。倘若同學們座位號可以相加得出4的倍數,同學們就可兩兩組合站立等。上述作業需要同學們合作完成,其他同學們可充當評委,評價哪個組表現的優異,便能獲取相對的獎勵。上述作業模式附有趣味性與靈活性,能夠讓同學們把自身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知識中,對提高同學們學習踴躍性至關重要。與傳統單一的作業模式做對比,同學們更喜歡參加上述作業的實踐活動。
五、傾聽學生的心聲把握作業題量
據社會熱點爆料,現今農村諸多小學階段同學們每天作業量都超標,放學回家后的時間就是換個地方做作業,致使他們喪失本來的活力與童真,并且也抑制了同學們發散思維,這對同學們今后的發展十分不利。故此,老師在設計與布置作業數量時,應該學會傾聽他們的心聲,掌握其具體學習狀況,與各科作業量,一切從實際出發,布置適度的課后作業量,同時適度為同學們減輕作業量。比如,現今同學們需要學習的科目有很多,然后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為其報了各樣的班,而每學科均會布置課后作業。對同學們來講,每科作業疊加起來數量會很大,形成嚴重的心理壓力,而一些科任老師并不知曉。數學老師每天在布置作業時,可先在課上對同學們掌握知識狀況實施系統考查,提前對他們講,若大家把今天所學內容搞清楚了,老師就不會給你們布置過多的作業或是不留作業。以此激起同學們上課的自主性,并且按照他們所掌握知識的狀況設計題型與題量。故此,老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應該盡可能設計系統性較強的題型,通過一題可考查多個知識點的模式進行作業訓練,進而降低同學們作業量。
結束語:
總之,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科學的設計與布置數學作業,有利于同學們學習數學知識、拓展數學思維。在此流程中,數學老師應該通過有效的策略,強化數學作業的針對性與趣味性,科學設計作業難度。另外,老師還應該做到認真批改作業,進而可以全面發現同學們在數學學習中的缺失,并且也能夠避免抄襲現象的呈現,進而可以把數學作業的意義呈現出來。
參考文獻:
[1] 胡海鷹. 小學數學作業差異化設計與布置研究[J]. 魅力中國,2020(3):98-99.
[2] 張揚. 小學高年級數學差異化作業設計的研究[J]. 數學大世界(下旬版),2021(3):82.
[3] 李曉萌. 小學數學家庭作業差異化設計研究[J]. 卷宗,2020,10(18):294.
[4] 張建紅. 農村小學數學作業差異化設計與布置研究[J]. 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7):24.
[5] 孫曉萌. 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幾點思考[J]. 家庭.育兒,2021(3):101.
作者簡介:
姓名:于磊,出生日期:1990.09.15,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吉林省德惠市,學歷:本科(工學學位),職稱:一級教師,職務:科任教師,研究方向: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科差異的有效教學,郵編:130300,工作單位:德惠市松花江鎮中心小學
課題名稱:針對農村小學生差異的有效教學研究?編號:JKBLX-20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