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寶
【摘要】 基于第45屆、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水處理技術的技術文件以及第45屆水處理賽項真題,以及中國選手學習英語的特點,本文對第45屆、第46屆世賽水處理賽項國家隊選手英語培訓課程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Abstract】Based on the technical documents of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the 45th and 46th WorldSkills Competition and the TP of the 45th Competition,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ompetitors in learning Englis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glish training courses of the national water treatment competitors of the 45th and 46th World Skills Competition from three aspects: before class, during class and after class so as to point out the teaching ideas of the English training course for the subsequent water treatment competition.
【關鍵詞】 水處理技術 世賽?英語教學
【Keywords】Water Technology; WorldSkills; English Teaching
2019年喀山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新增5個項目,水處理技術(Water?Technology)是其中之一。2022年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將在中國上海舉行,作為水處理國家集訓基地之一,南京技師學院為第45屆、第46屆世賽國家集訓隊選手開展了英語輔導培訓工作。水處理技術項目比賽包括實驗室操作、電氣設備操作、機械設備操作、VR操作等多個模塊,涵蓋電氣、機械、生物以及化學等學科,因此對選手的英語知識面要求甚廣,包括能用英語閱讀比賽技術文件及評分標準,用英語閱讀比賽試題,用英語撰寫答題報告,用英語與外籍教練或裁判溝通 [1]。此教學反思即針對上述世賽基地的英語培訓實踐,以提升水處理賽項選手的比賽交流技能為目標,對水處理世賽集訓選手的英語培訓課程從課前、課中和課后等方面進行分析,旨在總結授課思路、優化授課內容,初步形成該課程的教學體系,助力中國選手在世界舞臺上為國爭光。
1 集訓基地英語培訓教學現狀
1.1教師及課程安排
各基地的英語教師大多來自一線教學崗位,分為三大類:校內公共英語教師、技術翻譯、校內專業課教師。培訓課程的課時安排和教材選擇,各基地不盡相同。以南京技師學院基地為例,第46屆大賽一階段集訓的授課教師為校內公共英語教師兼職水處理賽項翻譯,課程安排6課時,教材為根據水處理賽項技術文件和世賽真題編寫的校本內容。基地教師能夠把握賽項所要求的英語范圍,授課內容具有實用價值,貼近比賽內容;同時作為技工院校教師,了解學情即授課對象的典型特點。但是,仍存在幾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一是授課內容不夠系統化,二是教師的專業性不夠深入;三是選手的學習評價不夠及時。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各個基地之間的英語培訓沒有銜接性,這會對選手的英語提升造成負面影響。
1.2選手情況
從一階段集訓開始,參加英語培訓課程的國家隊選手,共計14人。12人為大專學歷,占86%;2人為本科學歷。從英語水平方面看,除往屆選手之外的多數選手,英語水平特別是水處理專業英語水平不高,單詞術語掌握量幾乎為零,英語時態和語態掌握不熟,英語口語會話掌握不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無法達到世賽要求。從英語學習意愿方面看,所有選手的學習積極性高,愿意花時間在英語學習上。從英語學習的時間方面看,一階段集訓內容集中在專業操練,英語學習時間約為總集訓時間的1%-4%。
2 集訓基地英語培訓教學過程的問題分析——以南京技師學院為例
2.1 教學設計(課前)
授課教師在課前通過搜集和學習水處理相關英文文獻資料、世賽真題和技術文件,并與專家組長交流,在確定選手的英文能力需求后,篩選出相關詞匯、句型及段落,匯編成冊。對于非水處理專業的教師來說,這樣備課雖然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但教學內容貼近實際和學生需求,是具有價值的,也得到了學生的積極反饋。但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第一是由于教師為兼職且不具備專業背景,且未及時參與專業集訓和比賽,對技術文件和真題的分析重點定為識記,而不知道如何和賽場用語真正結合。第二,如上文所提到的,一階段集訓涉及全國多個集訓基地,其中英語培訓課程各基地之間沒有銜接,這使得教師在備課時無法做到承前啟后,授課內容相互割裂。
2.2 教學過程(課中)
英語培訓作為輔助培訓,培訓的時間非常有限。因此,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全方位的提高選手英語聽、說、讀、寫、譯的培訓任務,對教師和選手都是極大的挑戰[2] 。首先,由于教師為兼職且不具備專業背景,且未及時參與專業集訓和比賽,授課模式大多照本宣科;其次加上培訓時間短任務重,學生在語言學習中也只能機械掌握,沒有將英語知識落地為賽場使用技能。以2019年世賽水處理賽項化學操作部分的真題為例,涉及工藝過程、反應原理、實驗步驟以及操作方法,這其中涉及眾多的反應條件和一系列的連續反應[3]。目前的教學過程僅限于死記硬背,并沒有對常用句型進行歸納總結后再針對整個賽項的化學操作部分進行實際運用的學習。
2.3課后評價及學習效果(課后)
以南京技師學院為例,一階段的世賽英語培訓只有6課時,但涉及大量水處理賽項英語基礎知識,如果考核僅圍繞語言本身,反而對選手繁忙的集訓生活來說,是一種負擔。所以教師應當考慮如何將英語語言知識考核與賽場環境有機結合,將英語知識與其他專業操作融合后聯合考核,注重考核選手在完成任務時的綜合表現。
3 結語
第46屆世賽水處理專家組組長王湛教授認為,在世賽賽場上,機器設備的界面和說明書均使用英語,因此選手必須重視英語培訓和英語技能的學習。目前水處理賽項的世賽英語培訓工作剛剛起步,教師可以相互交流和溝通,針對技術文件等資料,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課程考核上制定統一標準,使英語培訓系統化,在這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思考。
參考文獻
[1]洪淼、史旦旦.世界技能大賽概述及啟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2:31-34.
[2]鄧軍濤 . 數字化口譯教學資源的語境重構——以 IVY 資源庫為例 [J]. 現代教育技術 ,2016,26(11):94-99.
[3]馬曉清.化工專業英語的專業特點及教學反思[J].海外英語,2021(15) :70-71.5BE8C435-CB42-4040-8467-3E30085047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