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中要了解幼兒的愛好、需求,了解幼兒的現有水平,明晰幼兒年齡的特點,反思幼兒可能遇到的問題,找到促進他們發展的關鍵,引導幼兒與環境、家庭、教師及同伴積極互動,使每一名幼兒都能有個性地發展。但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經常會出現影響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問題。文章就提升幼兒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深入探究。
關鍵詞:幼兒園;反思性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9-0046-03
作者簡介:陶俊(1986.6—),女,江蘇省寶應縣實驗幼兒園,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教育學學士學位。
引 言
幼兒園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反思并對教學方法不斷完善,使教學內容逐漸豐富,提高幼兒園教學課堂的效率。在幼兒園教學中融入反思性教學可以使幼兒園教學具有更大的活力,可以使教師的職業素養逐漸完善。教師通過對自身教學進行反思,發現自己在教學上的不足,從而顯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但是當前的幼兒園反思性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教師的反思理念比較落后,缺乏深入的教學反思內容[1]。所以要想使幼兒園的反思性教學得到有效提高,教師就要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改善策略[2]。
一、當前幼兒園反思性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反思理念比較落后
教學理念支撐著教學反思,但是受內外因素的影響,教師過于注重教材,過多關注教學指導性書籍,忽略了對專業雜志的閱讀,且對理論性書籍的閱讀也相對較少,導致教學理論缺乏先進性[3]。如此,教師的教學反思常常流于形式,沒有起到實質性作用。教師不能通過自身教學行為尋找真正的理論支撐,并且對教學理念不能進行有效的分析和評價。
(二)反思內容不夠深入
當前多數幼兒園教師缺乏專業的反思思維和技巧訓練,在反思過程中一味描述教學現象和教學過程,不能對教學本質進行透徹分析。此外,教師過于注重經驗的總結,而忽略了發現問題的過程。反思性教學在幼兒園教育中逐漸深入,但教師并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教學反思,沒有真正理解其含義和重要性,只是為了應付檢查而做的表面功夫,這就導致教學反思無法很好地發揮作用。
(三)反思評價具有較強的主觀性
幼兒園教師將反思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小節,單憑主觀經驗對課堂有效性進行判斷,這對幼兒的評價存在著較強的主觀性,不能成為具體且有針對性的評價,也不能準確表達幼兒在實際活動中的反應。
(四)反思角度過于片面
教師只能從自身或者教育者的角度進行教學反思,對自身教學行為進行檢查,忽略了幼兒、理論和群體角度的檢查和反思,導致反思結果過于片面,且缺乏有效性。
(五)反思手段比較單一
教師在反思過程中通常會將教學資料和自身主觀印象作為依據,缺乏詳細記錄,導致反思手段過于單一。此外,教師對自身行為提高的自覺性不足,資料比較匱乏,缺少充分的反思依據,導致反思性教學的有效性不高。
二、提高幼兒園反思性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加強對先進教學理念的學習
幼兒園教師對專業理論知識了解不足,缺乏較高的專業素養,導致幼兒園反思性教學的理念比較落后,反思內容不夠深刻,反思方法過于單一,教學評價主觀性較強。所以,為了保證反思性教學的合理性,使反思性教學更加符合教學實際,教師應加強學習,豐富自身教學反思的理論知識[4]。例如,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查看一些專業書籍;幼兒園還可以定期組織一些培訓活動,為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講解相關理論知識,不斷強化教師的教學理念,使教師可以重視反思性教學。
(二)反思幼兒特性,創設教學情境
當前許多幼兒教師教學理念依然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導致幼兒園反思性教學的發展受到阻礙。雖然許多教師正在進行嘗試將反思性教學融入幼兒園教學中,但結果并不是很理想。其主要原因就是幼兒教師過于追求教學進度,忽視了根據幼兒成長規律和個性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導致幼兒課堂參與度不高。所以,要想將反思性教學合理應用到幼兒園教學中,教師就要對幼兒特點進行分析,掌握幼兒的學習情況,對幼兒園教學實際情況有全面的了解,從而制訂科學詳細的教學計劃。幼兒有強烈的直觀意識,并且富有好奇心,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設計教學,利用多媒體等手段創設教學情境,對相應事物進行展示,使學生可以產生直觀的感受,使幼兒的興趣得到有效培養[5]。
例如,幼兒園教師在進行《圖形王國》的講解時,可以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幼兒播放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和梯形的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這些圖形。然后教師將一些圖形卡片放在一個“魔術箱”中,讓幼兒自己去摸,借此幫助他們記住各個形狀。
(三)充分了解幼兒的需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關注幼兒的表現,敏銳地察覺到幼兒的需求。教師對幼兒行為活動的評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將評價信息作為教學工作改進的重要依據。教師要想全面了解幼兒的行為,就要對幼兒活動進行觀察,對幼兒活動成果進行評價。所有教師都可以通過為幼兒建立發展檔案的方式來觀察和了解幼兒。例如,幼兒園教師可以通過照片、視頻等記錄幼兒的行為活動,利用測評量表收集幼兒的活動成果,對幼兒發展過程進行整合。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逐漸了解幼兒的學習脈絡,了解幼兒的表現,對幼兒的個體差異有所認識,從而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使教學行為更加科學合理,并促使自己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應用更恰當的教學方法[6]。
(四)對教材資源進行反思,注重對課程深度的開發
當前幼兒園并沒有統一規范的教材,所以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采用多種教材資源。基于此,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參與教材選擇,對幼兒園教材資源進行仔細斟酌,并對幼兒園教學資源進行合理優化。同時,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教師要密切關注幼兒的生活習慣,了解幼兒的心理發育情況,滿足幼兒的生理需求,根據幼兒特點安排課程內容,同時還要適當增加課堂教學活動,使幼兒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學習習慣[7]。
例如,幼兒園教材中會有許多涉及情感的故事,其中包括父母對孩子的愛、長輩對晚輩的呵護、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朋友間友誼等。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對教學資源進行總結和反思,適當增加教學活動,使幼兒可以在生活中體驗教材中的各種情感。比如,教師可以讓幼兒邀請自己的爸爸進行相應的情景表演,讓爸爸表演熊爸爸,自己表演小熊,使幼兒感受爸爸對自己的愛。在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引導幼兒對這一過程中的心得體會進行總結和反思,讓幼兒明白父母無私的愛,使他們更懂得關心家人,回饋父母。
(五)對教學方法進行反思,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幼兒年齡比較小,心理發育還不成熟,所以教師要全面優化教學方法,合理設計教學方式,使其更符合幼兒的特點。幼兒教師要加強課后的反思,合理應用反思性教學的方法,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合理運用競賽法,善用模仿學習法,還要引導幼兒進行實物觀察,使幼兒的學習興趣逐漸提高。教學反思的主要目的就是對教學方法進行反思,找到其中的不足并對其進行合理改善。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在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使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
(六)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監控
教學課堂是幼兒園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起始點。反思性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教學過程的探索和研究,不斷解決問題。教師要回顧教學行為,分析教學內容,對教學行為進行假設和驗證,最后總結教學經驗。教學反思需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在主體活動的小結和反思中充分體現。同時,教師還可以反思某一個具體的教學活動,在活動之后進行效果分析,對教學成果進行評價,對某一教學細節進行反思。教師可以采用文字的形式展現反思的結果,也可以通過具體的思維方式進行教學反思。但無論哪一種反思形式,教師都必須經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結果進行驗證這幾個步驟,做到在教學中不斷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思考,在思考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不斷收獲,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8]。
(七)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反思,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自我反思,可以借助自己的教案、筆記、教學錄像、教學記錄等資料對自身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和探索,并依照其他人的評價對自身教育實踐活動進行審視。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發現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分析處理,從而不斷改進,提升教學實踐活動的科學性,使教學活動更合理。
教師還可以利用兒童的眼光進行反思。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行為和反應可以充分體現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可以對學習活動的合理性進行檢驗。所以幼兒園教師要經常從幼兒的角度反思學習活動,利用兒童的思維審視教學行為,檢驗其活動是否具有較高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不斷調整教學計劃,改進自身的教學行為,改善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例如,幼兒園教師可以讓幼兒評價教學活動,讓他們說出在教學活動中的感受,或者為幼兒準備一些表情牌,讓幼兒可以有效利用表情牌進行教學活動的評價,用這樣的方式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與幼兒共同參與活動,與幼兒進行平等交談,認真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充分了解幼兒的感受,從而驗證自身教學行為,使教學活動更加適宜幼兒的發展特點和需要。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積極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和探討,共同對教學實踐進行觀察,分析和討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共同審視和思考教學行為,拓展自身經驗,使教學活動更具合理性[9]。
(八)加強形式多樣的校本研究
教師可以選取教學過程中的典型案例進行集體性討論,以豐富自身教學經驗。教師要盡可能選擇本幼兒園的案例進行分析,同時確保案例足夠典型,可以采取文字或錄像的方式進行記錄,對案例進行深入剖析。例如,幼兒園管理人員可以提前向大家展示案例,讓各位教師查閱資料,并對其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然后集體討論,相互交流,實現教學的有效反思。
教師還可以通過參與式研究進行教學反思。幼兒園可以將教師分為若干小組,讓大家對同一種教學任務進行研究,根據意愿對每個小組進行命名,讓組內成員輪流承擔相應的職務,詳細記錄討論內容,并規定好時間,最后總結并闡述小組觀點。這樣的方式可以讓教師學會對教學進行自主反思,使教學反思更加全面。
結 語
幼兒園教師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充分應用反思性教學,使幼兒園課堂教學質量得到合理優化和升級。反思性教學需要教師根據幼兒園的教學情況進行分析,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彌補教學中的不足。反思性教學可以使教師自我完善并對教學行為進行反思,不斷提高自身職業素養,全面實現自己的職業價值。反思性教學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家雄.幼兒園課程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朱家雄.從幼兒園評估的角度談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幼兒教育,2009(13):4-6.
[3]霍力巖.學前教育評價[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施良方.課程理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5]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鄒小麗,范雪貞,王林發.繪本教學策略的探索與實踐[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7]王艷艷.幼兒園繪本閱讀的環境創設與活動探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8.
[8]王哼.幼兒園早期閱讀與繪本教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9]林鷺.促專業共成長: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四部曲[J].名師在線,2020(08):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