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夢妮
中圖分類號:G811.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2-007-01
摘? 要? 體育強國建設是促進社區體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其有利于推動全民參與到健身活動中。社區體育發展應在政府參與的基礎上進行,遵循有關法律規定,將人民發展作為核心目標,實現單一體系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推動全面健身具有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提升體育強國建設進度。本文首先闡述了社區體育高質量的發展趨勢,接著提出了社區體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策略,希望為社區體育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社區體育? 體育強國建設? 公共服務體系
一、體育強國建設進程中社區體育高質量發展的趨勢
(一)社區體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
在文化、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共同影響下,社區體育不斷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體育在彰顯了體育強國建設成效的同時,還與健康中國的建設緊密相連。基于此,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社區體育發展不能與高質量發展的整體布局向脫離。隨著人民物質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逐漸產生了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在體育強國的建設進程中,人民對體育需求的日益增加,同樣成為社區體育發展的問題。在供給側改革持續深入的背景下,社區體育錯位、供給不足等問題得以緩解,但社區居民多元化的體育需求逐漸顯著,逐漸向高層次、高品質的體育服務與產品方向發展,體育需求的問題也隨之發展動態變化,反應了居民對體育需求的轉變過程。社區體育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升級,與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勢相適應。
(二)社區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動態演變
在社區體育的評價形式方面,應重點發揮多種方式與參與主體間的聯合效應。從參與主體角度來看,管理層人員不能同時承擔“裁判員”與“運動員”的職責,還應扮演市場供給者、體育指導員、社區居民等角色。對于體育評價手段而言,應注重聯合方式的運用,防止出現由政府到社區的單一情況。此外,還可引導第三方評估機構參與到社區體育評價中,建立市場、社區、政府與評估機構的協同配合模式。在社區體育的發展進程中,評價形式與內容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區分對待高質型、發展型、保障型的社區體育,對發展階段的需求情況進行準確把控,對動態的評價關系進行有效處理。
二、體育強國建設進程中社區體育高質量發展的策略
(一)以人民發展為中心
體育強國的建設應始終將人民作為核心基礎,實現全面健康與全面建設的進一步融合,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保障。作為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體育的高質量發展應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核心觀念,明確發展與服務的中心內容。在社區體育高質量發展中,首先應選取人民喜聞樂見的體育項目。體育項目不僅需要具備生活化、娛樂化、健身性的特點,還應做到與時俱進,具有創新性與普適性。此外,體育項目的選取應注重對社區居民體育文化的培養,體育強國的建設應在文化強國的基礎上進行,重視對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與發揚。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中涵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神品質,應在社區體育發展中進行進一步傳承。體育項目的制定應實現現代競技體育與中國傳統體育的深度融合,不僅需要發展傳統體育項目,還需保障競技體育的領先地位,將對外開放作為發展目標,彰顯民族特色與自信,推動現代競技體育的強大。
(二)遵循全面發展原則
社區體育高質量發展應遵循全面發展的原則,實現對體育服務、體育項目、面向人群的健全。在體育項目全面發展的前提下,社區體育活動的開展不應只局限于項目種類的數量,還要重視體育項目的外溢效應。結合時代發展需求,實現全面健身休閑項目與競技體育項目的融合發展。當前競技體育項目的開展應注重對內涵的追求,全民健身在競技體育中的滲透在某種程度上避免了競技體育出現“斷崖式”現象。通過健身休閑與競技項目的結合,應重視對短板項目的開設,不僅能夠增加參與全民健身的人口數量,還能實現對競技群眾基礎的培育。為了促進社區體育面向更多人群,應有針對性的設置滿足外來務工群體、當地居民、不同年齡段群體的體育活動,重點關注對殘疾人、老年人及青少年群體的體育鍛煉,促進體育項目服務群體的優化與完善,使不同群體都能擁有適合自身的體育鍛煉項目。在遵循全面發展原則的前提下,為社區居民提供有針對性的體育服務與產品,有利于推動社區體育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三)構建協同發展理念
為了實現社區體育的高質量發展,應從治理的角度出發,構建協同發展理念。協同發展理念的核心是在面向多種合作制度的基礎上,建立正確的發展理念以應對具有不確定性、復雜多變的社會背景。在社會大環境下,社區體育發展應遵循“共建、共治”,在確保社區體育服務具有公益性的基礎上,加強對社會組織、社區組織、市場組織的引導與鼓勵,促進各組織的協作自治,實現社區體育的協同發展,為體育強國建設進程的加快奠定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從體育強國建設角度來看,高質量是體育發展中的必然需求。隨著社區居民對體育需求的持續增加,社區體育發展應加強建設質量與效率,推動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完善。
參考文獻:
[1]張小沛,戴健,張瑞林.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精細化治理:科學內涵、創新動力與現實路向[J].體育學刊,2020,28(05):23-29.
[2]韓會君.新時期單位與社區體育融合發展策略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0,4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