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晴 郜鑫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12-050-01
摘? 要? 《“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首次專章部署青少年體育工作,通過體教融合的培養體系,旨在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本文從青少年培養體系建設研究出發,闡明青少年足球培養發展的意義,并根據校園足球培養發展的制約因素,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分析完善培養體系。
關鍵詞? 體教融合? 青少年校園足球? 培養體系
一、前言
體教融合,是現階段體育發展的主導方向。在體育方面促進青少年從事體育活動、鍛煉身體。而在教育方面則不同于傳統的理論教學,是通過體育活動去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創新性和應變能力。目前,我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設計包括四項原則,一是以青少年健康發展為總體目標,堅持學生文化素養教育為關鍵;二是體教深度融合,面向人人;三是多類別賽事相互補充,按照水平分級,兼顧普及與提高;四是使地方賽事與全國賽事有序銜接。依據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足球運動項目特點,通過比賽形式可以促進青少年人才培養的發展,對青少年健康發展起到正向作用。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比較分析法。
三、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青少年足球培養體系發展意義
中國足球在國際賽場上的不佳表現,使得眾多人士對中國足球的發展抱有質疑態度。對青少年足球的培養,是促進我國足球運動發展的關鍵,也是振興中國足球的希望。我們要依據體育發展規劃的方向,制定出切合我國國情,符合當代足球發展規律的足球培養體系,以達到我國足球人才隊伍的建設體系。通過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把體育和教育結合在一起,建立完善的培養機制和訓練目標,必然會使足球發展道路走的更為堅實。
(二)青少年足球比賽開展的制約因素
第一,足球聯賽從小學開始,參賽隊伍之多,每個學校都有較為完整的足球隊伍。到中學階段,由于應試考試的壓力,許多學生不再進行足球活動,這種銜接制度形成了斷層。
第二,中小學的體育活動大多都在小場地,學校建筑面積少導致場地設施參雜混亂;由于資金的不足,學校硬件條件不能承辦比賽導致足球比賽開展受限。
第三,學校對足球項目重視度不夠、培養體系并不健全;大多數學校的競賽規程的制定缺少了普遍性,成了“苗子”運動員的比賽,從而限制了競賽活動的廣泛開展。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青少年足球培養可持續發發展體系
通過完善教育培養體系建設,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模式來促進青少年足球培養體系。根據確立的各階段目標和管理對象,組建年齡段的足球人才隊伍體系,鼓勵全員參與足球活動,定期組織足球聯賽活動各級學校足球聯賽嚴格按照培養規格。
(二)建立科學的監管體制
對開展足球活動的成效作出全方位評估、對學生參加足球運動訓練的時間做了嚴格的檔案管理。對學校開展全國足球聯賽活動的次數與成果作出綜合分析等,作為青少年學校足球訓練管理體系得以實施的重要標準。
(三)完善體教融合的培養體系
足球運動在學校教育的“育人”價值理念中具有增強青少年體質,樹立健全品格的異曲同工之處。在體教融合下借助足球運動的價值內涵中團隊意識的有效聚焦、處理危機的應變能力、錘煉堅韌不拔的意志等方式。這不僅可以在促進青少年體育健康的發展的過程中打破傳統應試教育,同時還可以培養青少年內外兼修的德、智、體、美、勞的五育并存全面發展。
(四)提升青少年足球培養的保障體系
足球青少年培養是一項基礎建設工程同時又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響。在基礎建設工程中必然需要多方面的輔助。從多方面保障,這個保障既要有宏觀方面,又要有微觀方面。
1.宏觀保障內容體系。政府要對青少年培養體系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打好基礎,學校要對青少年培養過程進行全面保障。政府鼓勵體育社會組織進校園,加強足球培養的規范化同時對體育社會組織予以支持;讓更多的足球教練員進學校對青少年進行足球培養,對優秀的教練員進行人才引進;聘請優秀退役運動員進學校從事教學,相應解決編制,以促進青少年足球接受專業化訓練,為足球培養后備人才貢獻力量。
2.微觀保障體系內容。微觀保障體系是指青少年培養體系建設相關的各方面因素。具體包括人事制度的保障、財政制度的保障、硬件保障、傷病保障。
五、結語
在建設學校足球文化中要樹立并培養正確育人理念,引領社會各界對學校足球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念。為營造整個社會對青少年人健康成長,關心學校足球活動的建設與培訓等工作,教育部門有義務制定并編寫統一的足球訓練大綱,并定期進行內容的調整與充實,以做好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道路中的全程保障工作。
參考文獻:
[1]王登峰.新時代體教融合的目標與學校體育的改革方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0,44(10):1-4+12.
[2]鐘秉樞.問題與展望: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0,44(10):5-12.
[3]周云青.青少年校園足球培養體系探究[A].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五屆中國足球文化與校園足球發展大會論文摘要集[C].2021.
[4]胡慶山,曾麗娟,朱珈萱,王健.校園足球熱的審思——兼論中國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的培養[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01):126-131.
[5]劉延煥,鐘林,張春根.校園足球發展模式研究[A].十三五規劃科研管理辦公室.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六卷)[C].:十三五規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