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震
【摘要】初中道德與法治這一科目的創設,不僅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構建起初步的道德與法治理念,同時也影響著初中學生的個性與思想意識發展成長,影響著初中學生對于日常生活實際的認知與情感態度。因此,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時,為避免受到傳統灌輸教學模式的約束,教師可嘗試建構生活化教學模式,進而幫助學生提高核心素養,促進教育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研究
初中學生好奇心較強,什么都想嘗試,因此,在這一特殊時期學生的各個方面行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進而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所以為了保護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與辨別能力,教師需合理發揮出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價值,通過對其課程教學模式進行科學創新,進而幫助學生建立新式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環境,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一)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教學實踐證明,初中道德法治內容教學不應當以傳授具體教學內容為主要教學目地,而是將“立德”作為教學內容,通過對學生思維意識與道德品質的培養達到對教學的推動。因此,為了有效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教師需要從改變教學氛圍入手,在實際教學工作開展時,主動將道德與法治課程與生活事例進行融合,進而有效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約束,幫助學生建立有效的學習環境。
(二)引導學生知識內化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當注重生活化理念的融入,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本知識向日常生活延伸,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熟練掌握與充分吸收。因此教師需要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為學生建構趣味性學習環境,結合實際事例進行案例解析,協助學生進行思考解讀,實現高素質人才教育目標。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收集生活素材,完善課堂教學
初中這一時期正是學生人生成長的特殊時期,在這一段時間內,學生的內心是有著非常大的好奇心的,其喜歡特別的有趣的事物。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實際教學進程中如若一味對照教材進行講授,可能會引起學生的學習抵觸心理。不僅教學素材十分有限,教學氛圍也無法有效形成。在新課程標準下,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收集并總結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生活素材,創設生活化課堂,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這樣在充盈教學內容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增進知識的感悟能力,進而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向學生講解“網絡改變世界”這一課程時,就可以在實際教學進程中向學生引進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快手”這一視頻軟件,同時應用手機與學生一同拍攝快手短視頻,教師與學生共同操作進行視頻剪輯以后發布到軟件之中,并經由多媒體技術大屏幕向學生展示播放,共同討論其他人為視頻的點贊與評論,促使學生可以切身體悟互聯網與人們日常生活之間緊密的聯系,了解網絡為人們的生活帶來的便捷,并同時提高學生自身正確應用互聯網的能力、牢固把控互聯網自我保護的水平,從而可以抑惡揚善,享受健康綠色的互聯網世界。
(二)生活化教學素材的拓展
為了保障課程的合理以及可行性,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需要進行課程教學方式的革新,積極的尋找貼近生活的教學素材,為學生建構針對性較強的素材庫,突出教學內容的教育目標,達到預期教學目的。眾所周知,任何一種教學策略都具有缺陷與短板,在實際生活化教學策略執行過程中,為避免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產生厭惡心理,教師需保證生活化素材選擇的針對性,且避免長期采取同一生活化素材,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在生活化素材篩選與拓展工作中,教師還應該突出學生的學習中心地位,圍繞學生制訂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而建構生活化教學情境,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實現學生對相關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轉化,形成自我的思想知識儲備。例如,在進行學生對預防犯罪相關內容學習時,為達到預期課程教學目標,應當結合實際預防犯罪的事例素材,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學習。并通過講解生活化案例,培養學生的是非觀,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交流,鼓勵學生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己的各項權益。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進行生活化教學素材的拓展時,教師不可將教學視域局限在教學課本,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拓展延伸,為學生篩選針對性的生活化事例,建立素材庫,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思考,以便在教學中通過現實素材的展示達到對學生思維想象力的激發,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總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時,應當側重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而生活化教學素養的拓展則是其中關鍵的一環,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重要紐帶,對于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書育人目標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三)布置生活化作業,鞏固學習成效
所謂生活化教學,不僅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更是教師最終的教學目標。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要回歸生活,實現學生可以應用學過的知識,處理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師在為學生布置課堂作業與課后作業的過程中,也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出發,引領學生應用自身所學到的知識處理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在鞏固復習課堂中學習的知識與學習成效的同時,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實際應用水平,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結束語:由于初中學生身心思維成長的特殊性,在進行教學時,要主動的進行教學模式的變化,進而通過全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學科學習水平的提高,真正的打造有意義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吳新紅.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探究[J].中學課程資源,2020(05):19-21.
[2]吳欣.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20.
[3]洪麗.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9(08):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