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宣麟 彭煦隆 段可鈺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彈性空間設計,隨后介紹了可持續發展下的人居環境彈性空間設計,包括功能和界限模糊、收納空間可調節、可移動家具應用、 可持續材料設計,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人居環境;彈性空間;設計策略
引言:
彈性空間設計中可以靈活應用各種裝飾材料以及空間結構,賦予整個 空間成長屬性,無需反復拆建滿足新時期的發展要求,在整個空間持續變 化發展中實現環保綠色發展要求。
一、彈性空間的作用
立足于生態環境層面分析,通過針對人居環境實施彈性空間設計能夠?進一步提升整個空間利用率,發揮出空間價值,節約城市中的土地資源,對有限的土地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彈性空間即在初期設計中需要額外考慮?空間未來應用功能拓展性和延伸性,從最大程度上保障空間可調節性,促?進整個空間實現可持續發展。而彈性空間設計需要確保將空間利用率提升?至最高值,任何時候都可以高效利用。而居住空間也是人的基礎活動空間,從利用率層面分析具有較大發展空間,在保障空間實用性和舒適度基礎上,結合人體工程學實施科學設計布局,提升空間利用率,實現彈性設計目標[1]。
二、彈性空間意義
針對空間實施彈性設計,在變化調整中可以針對相關材料進行合理改 用和持續利用,進一步提升了變化可行性,方便人們對空間整體結構形式 進行靈活調整,比如某些裝配式材料,在實際應用中能夠方便進行拆裝操 作,符合空間變化發展。而能夠進行靈活改造的建筑在實際應用中能夠擁 有更高利用率,延長設備應用時間,而相關空間、家具的靈活性設計,也 進一步擴展了社會生活持續性。
三、可持續發展下的人居環境彈性空間實現策略
(一)功能和界限模糊設計
空間中的不同界限能夠對各個功能區域進行合理劃分,像是臥室、餐?廳以及廚房等,而功能與界限模糊設計可以賦予整個空間更多發展空間,使整個空間變化擁有更多可能,為空間未來繼續創新設計提供有效支持,打好基礎。在對空間中的開放性區域和私密性區域進行準確區分后,促進?不同空間全面融合,并在私密空間內全面整合個人私密性功能,促進非私?密功能的互相融合,彼此借用,輔助開展空間規劃,可以賦予整個空間更?多的趣味性,提升空間彈性特征。例如針對開放式廚房,可以對娛樂功能、 休閑功能、會客功能以及餐廳功能進行全面整合,在對不同功能區進行全?面壓縮后,能夠使整個空間動線得到合理優化,幫助居住者減少日常活動?路線復雜度[2]。
(二)收納空間可調節
收納空間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在針對收納空間 進行設計規劃中需要重點關注整個空間垂直方向以及細節角落,對于床、 地面以及墻面等可以實施可變設計,或借助某些不良結構部位開展存儲空 間設計,提高整個建筑空間利用率。積極探索發展垂直方向空間設計,充 分利用有限空間,而近幾年在建筑中普遍應用的榻榻米設計也為存儲空間 提供全新設計選擇。針對青年個人的居住空間,如果整個空間面積有限,可以直接設置隱形床,并在墻上進行收納管理,而書桌也可以設計成隱形 模式,在墻面進行收納,提高整個空間的整潔性、寬敞性和整體性,借助 靈活可變設計方法可以進一步提升空間綜合利用率,優化整體空間質感。
比如在某一胡同過道的居住空間大各種,兩面分別是建筑外墻和胡同 外墻,而一家六口人共同居住在兩個墻的夾縫之間,中間最窄的部分僅為 1.3 米寬,整體空間高度低于 3 米,在這種狹窄的 L 型過道內使整個生活變 得更加擁擠和雜亂,同時生活空間較為昏暗,僅能滿足基礎生活續期。而 在對整個建筑結構實施加固處理后,設計者應用交錯設計方法打造出雙層 空間,將垂直空間的作用發揮出來,實施錯位設計,同時針對空間高度進 行了針對性設計,也為孩子未來出生后的生活空間進行了有效預留。針對 室內的床、桌椅以及櫥柜等全部采用可變化設計方法,使居住者能夠進行彈性利用,使整個空間滿足該戶人家的居住需求,同時為日常生活行為增 加更多趣味性,為未來空間調整留出一定變化余地,支持可持續發展。通 過針對整個空間實施靈活設計能夠保證家庭各個成員擁有屬于自己獨立生 活空間,滿足所有人的物質需求,還額外擴展休閑空間和公共空間,能夠 進一步提升居住者的精神生活品質。
(三)可移動家具應用
對于有限的空間設計應用過渡空間以及通用空間設計能夠進一步提升 住宅空間整體設計彈性,積極應對未來不同變化需求。通用空間設計中,合理設置各種可移動家具還可以充分滿足現實生活要求,未來如果需要對 空間進行創新設計或進行局部調整,無需其中某些材料進行拆建,不但能 夠有效節約資源,同時還可以聯系生活變化進行靈活調整。通用空間作為 過渡空間的一種基礎形式,由于其屬于全面敞開的開放形式,能夠順利融 入整個自然和空間當中,在需要的條件下,其可以構成一種獨立空間,而 在不需要的條件下會直接隱形,除此之外,還可以借助光影打造虛擬空間 和過渡空間,提升整個空間的流動性,增強人的心理空間和視覺空間。
比如香港土地資源有限,但人口分布密度卻相對較大,使得香港的居 住空間具有較高利用率。幾乎香港所有一般家庭居住空間全部實施了彈性 設計,按照不同生活區域的設計規則,滿足不同階段應用要求。比如在香 港某個公寓房中,盡管沒有對住宅進行過多設計,但住戶單純結合自身生 活經驗實施了彈性設計。室內空間面積在 30 平方米左右,包括衛生間、廚 房、臥室以及會客廳等,同時室內空間整體通風狀況較好,每天的日照光 線比較充足。在某個居住空間主要居住著兩名幼兒和一位母親,父親不經 常居住。會客廳以及臥室兩種空間沒有固定隔斷,主要通過柜子進行隔離,整個界限比較模糊,但在未來能夠進行調整,因為孩子和母親是常住者,所以把臥室分成的上下床,下床當中額外設置臨時伸縮床。會客廳屬于孩 子學習、餐廳以及會客等功能融合的系統空間。廚房和衛生間之間存在交 叉共享空間,熱水器以及洗衣機設置于衛生間隔墻以及廚房角落位置,提 升了空間利用效率。廚房以及衛生間中的收納部位具有較高利用率,同時 在衛生間淋雨上層借助層高優勢,結合欄架和管道設置儲物柜,用來收納 孩子日常不用的物品,不會造成視覺障礙。
(四)可持續材料應用
彈性空間設計是以人自身需求和對居住空間的變化為依據進行靈活設 計,按照預想形式和空間功能等不同組成元素,搭配相應的調節變化。基 于可持續理念指導下,建筑裝飾材料可持續性可以更好輔助人居環境實施 彈性空間設計,為新時期的空間設計提供更多可行性。應用可持續性材料 以及各種變化空間結構,能夠進一步減少空間調整中的材料和資源浪費。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彈性空間設計將成為未來人居環 境的主流設計趨勢,人們對于彈性空間設計的重視程度逐漸提升,而高中 設計思路同時迎合了時代潮流和發展主題,契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各種科 技發展也為彈性空間設計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使彈性空間設計不斷發 展和完善,契合大眾設計要求。
參考文獻:
[1]范涓汶,李思言.基于“精明收縮”的大連漁村空間重構策略研究[J]. 北方建筑,2021,6(05):37-41.
[2]李建林.營造有溫度的人居空間——對高職院校建筑室內設計項目 實訓課的淺近思考[J].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7(05):117-118+121.
大創階段成果名稱:人居空間彈性設計研究 大創編號:X202110143082 指導教師:趙曉凡(1977.07.24-);男,漢族,沈陽,本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