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慧君
山西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太極拳和健身氣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二者不僅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代代傳承與發展,同時還為我們的人體機能、身體結構、心理健康等帶來眾多好處。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方法、運動時間、練習方式、負荷強度、負荷量不同,決定了在運動過程中各供能系統參與的供能比例不同。因此,只有掌握各個運動項目在運動過程中的能量代謝特點及規律,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學有效的運動處方進行鍛煉指導。
中老年人群習練的五禽戲(大眾六分鐘版經典套路)和國家規定經典套路的運動強度、能量消耗等具體數據及對比。

表1 測量對象基本情況一覽表(n=40)
2.2.1 測量法及其流程和要求
在實測過程中,每人每天通過抽簽方式只測同一套功法,每套測兩次。同組所有測試者在第一輪測試結束且身體各項機能完全恢復后進行第二遍測試,以預防第一遍數據缺損或誤差,并且在第二遍時做量表數據測量,連測四天并保證測量開始時間一致。
受試者所有儀器佩戴完成后實驗開始。兩次測量均隨音樂節奏與視頻統一進行運動,音樂與視頻均由402 多媒體一體機進行播放,為提高數據可比性,彌補測試項目時間不統一,利用網絡平臺搜索了四套時間最為接近的視頻資料作為參考,區間在5min50s —6min 。實驗全程通過便攜式氣體代謝分析儀收集氣體代謝數據且佩戴Actigraph 體力活動檢測裝置和 POLL表以期檢測其體力活動量變化。四十二太極拳除了左右行進間運動外還多有轉身,須測試人員在受試者習練時手推儀器跟隨,還需在受試者轉身時將氣體傳導軟管挑起。第一遍測試為全程儀器數據采集,無干預,第二遍測試除儀器數據采集外在第一遍成套基礎上總時長的五個百分點(0%、25%、50%、75%、100%)進行 FS、RPE量表的數據采集,以不打斷受試者習練為原則,由其自行指出或說出。
測試過程按測試前抽簽順序及項目進行測試,受試者佩戴 cosmed 氣體代謝分析儀配套氧氣面罩、ActiGraph 和單機版 poll 表。第一遍測試采集 ActiGraph數據、氣體數據。第二遍測試在第一遍成套基礎上截取總時長的五個百分點(0%、25%、50%、75%、100%)除 ActiGraph 數據、氣體數據外于每個點取得FS、RPE 量表所需數據,PAES 量表在運動結束后由受試者自己填寫。每測試完一次,予cosmed 氣體代謝分析儀配套氧氣面罩充分清洗消毒,ActiGraph 數據導出,確保下位受試者不受影響。
2.2.2 數理統計法及其具體要求
所有數據全部采用 SPSS20.0 統計軟件進行描述性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四套經典太極拳功法在各自整體能量消耗總數、平均數等進行組與組之間的對照比較,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所得結果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顯著性水平為 P<0.05,非常顯著性水平為 P<0.01。
表2 為經典套路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24 式太極拳)及 42 式太極拳的能量消耗情況對比表。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在 act 能量消耗上其四種功法無統計學差異(P>0.05,F=0.107)。但在氣體能耗量情況上對比發現其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F=10.989)。因所測項目較特殊,結合兩儀器測量功能,以氣體代謝能耗為主要依據,以 act所測能耗反映各套健身動作的向量幅度區別。

表2 經典套路太極拳、健身氣功套路的能量消耗對比情況(n=40)
3.1.1 經典套路太極拳、健身氣功套路 actgraph 能耗量的對比分析
采用 actgraph 體力活動計所測得的經典套路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24 式太極拳)及 42 式太極拳總體能耗量情況對比。結果顯示:24 式太極拳組的運動總能耗量顯著低于八段錦組,且統計學差異非常顯著(P<0.01)。42 式太極拳組的運動總能耗量顯著高于24式太極拳組,且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其余各組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
3.1.2 經典套路太極拳與健身氣功套路氣體能耗的對比分析
采用 cosmed 氣體代謝分析儀所測得的經典套路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24 式太極拳)及 42式太極拳總體能耗量情況對比。結果顯示:八段錦組的運動總能耗量顯著低于五禽戲組,且統計學差異非常顯著(P<0.01);24 式太極拳組及 42 式太極拳組的運動總能耗量均顯著高于五禽戲組,且統計學差異非常顯著(P<0.01)。24 式太極拳組及 42 式太極拳組的運動總能耗量均顯著高于八段錦組,且統計學差異非常顯著(P<0.01)。42式太極拳組的運動總能耗量顯著高于24 式太極拳組,且統計學差異非常顯著(P<0.01)。
表4 為五禽戲、八段錦、24 式太極拳及 42 式太極拳的運動強度對比表。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在Met 上對比發現其四種功法無統計學差異(P>0.05,F=0.1);但在 VO 上對比發現其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F=14.823);在 RF 上對比發現其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F=8.601);在 VE 上對比發現其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F=8.879)。

表4 經典套路太極拳、健身氣功套路的運動強度的情況(n=40)
3.2.1 經典套路太極拳、健身氣功套路 Mets 對比情況
采用 actgraph 體力活動計所測得的五禽戲、八段錦、24 式太極拳及 42 式太極拳 Mets 情況對比研究發現。結果顯示:24 式太極拳組的運動總能耗量顯著低于八段錦組,且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42 式太極拳組的運動總能耗量顯著低于五禽戲組,且統計學差異非常顯著(P<0.01)。其余各組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
3.2.2 經典套路太極拳、健身氣功套路攝氧量對比情況
采用 cosmed 氣體代謝分析儀所測得的經典套路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24 式太極拳)及 42式太極拳攝氧量情況對比研究發現:八段錦組的運動攝氧量顯著低于五禽戲組,且統計學差異非常顯著(P<0.01);24 式太極拳組及 42 式太極拳組的運動攝氧量均顯著高于五禽戲組,且統計學差異非常顯著(P<0.01)。24式太極拳組及 42 式太極拳組的運動攝氧量均顯著高于八段錦組,且統計學差異非常顯著(P<0.01)。42 式太極拳組的運動攝氧量顯著高于 24 式太極拳組,且統計學差異非常顯著(P<0.01)。
3.2.3 經典套路太極拳、健身氣功套路主觀用力感覺(RPE)對比情況
表6 是五禽戲、八段錦、24 式太極拳及 42 式太極拳在運動各時間點 RPE 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統計結果顯示各組間交互效應非常顯著(P<0.01)。其中在 0%時間點時 24 式太極拳組及八段錦組的 RPE 高于五禽戲組且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在100%時間點時 42 式太極拳組的 PRE 值顯著高于八段錦組(P<0.05)。

表6 經典套路太極拳、健身氣功套路各組運動在不同時間段的 RPE 變化情況
(1)用于測量腰部活動情況的 actgraph 體力活動計所測得經典套路太極拳動作幅度計量大于其他三項,24 式太極拳動作幅度計量小于其他三項。
(2)通過 cosmed 氣體代謝分析儀和 RPE 主觀用力感覺量表數據,對經典套路太極拳、健身氣功套路的運動強度評估為 42 式太極拳強度最大,八段錦強度最小。
(3)采用單機版 poll 表所測得,除五禽戲在 25%時因處于較為特殊的虎系練習階段,采用感覺量表測得在五個運動時間點中,四套功法套路均為由 0%、25%、50%至 75%時間點時,受試者自身感覺趨勢為下降狀態,由 75%至 100%時間點時受試者自身感覺為平緩或略上升。
研究建議根據數據分析,建議學習經典套路中的太極拳可先從 24 式太極拳練起,其腰部活動幅度和活動量較小,有助于傷病康復和避免二次傷害;建議鍛煉時間比較分散,日常事務較多的健身初期習練者,優先選擇健身氣功;建議習練場地受限的人員,優先選擇健身氣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