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敏 景 敏 王 瑾
2015 年,國務院頒布《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明確提出“優先發展鄉村教育,努力造就一支素質過硬、甘于奉獻、扎根鄉村的鄉村教師隊伍”“完善培養培訓體系,做好培養培訓規劃,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等要求。[1]可見,深入了解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探尋合理有效的鄉村教師專業化發展途徑,提升鄉村教師專業能力與素養顯得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以遼寧省鄉村數學教師為研究樣本,通過問卷調查遼寧省鄉村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旨在深入了解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源性動力和外部支持系統的現狀,為策劃鄉村數學教師有效的專業發展途徑提供建議。
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專業成長或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2]教師專業發展具有自主性、階段性、情境性和多樣性等特點,并受到教師主體和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隨著對教師專業發展主體性回歸的重視,教師專業發展從政策牽引、任務擔子推動、教學競賽促進、先進典型引領為特征的外塑模式轉向以教師自主發展為主的內修模式。[3][4]教師自主專業發展意識是教師在其專業成長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主發展狀態,是教師在專業生活中,來自個體的內在發展意識,它是建立在教師個人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正確認識基礎上,為獲得自身專業發展而不斷地自主學習和自覺調整,完善自身教育教學理念與行為的意識。[5]可見,教師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只有教師自己的主動發展才是真正有效的專業發展。同時,從教師自主專業發展意識的概念可以看出,職業認同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原動力,對教師的專業自主發展具有關鍵性的作用。[6]職業認同是個體對所從事職業的肯定性評價,它是職業人發展的內在激勵因素,具體表現為個人對他人或群體的有關職業方面的看法、認識完全贊同或認可。[7]鄭晨的研究表明,農村初中數學教師職業認同水平普遍不高,處于中等水平,在職業情感調查結果中,年齡在30~40歲之間的教師,有59.61%反映有明顯的職業倦怠情緒。[8]張蕾調查了廣東省河源市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現狀,研究發現,鄉村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認識模糊,對教師專業地位缺乏認同,鄉村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相關的教研制度、培訓制度和評價激勵制度落實不到位。[9]劉華錦的研究表明,西部鄉村教師自我發展意識淡薄、專業心理問題嚴重、教育科研能力不足。[10]
綜上所述,職業認同感和自主專業發展意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兩個重要的內部因素,鄉村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自主專業發展意識的水平較低,部分年齡段的教師存在職業倦怠情緒,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相關制度落實不到位。上述研究存在不足之處,首先,它們忽略了鄉村學生和家長對于教師發展的影響,而這個因素在鄉村教師專業發展中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11]其次,上述研究更多地從客觀層面了解社會和學校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但是作為專業發展的主體——教師,他們對于自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的認識也很重要,因此本研究從教師的主觀層面來了解各種因素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最后,由于遼寧省和上述地區有著不同的地域特點,例如,不同的文化特點和不同的資金投入,這些因素也可能對教師的專業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拓展上述研究結論,本研究選取遼寧省455 名鄉村數學教師,通過調查問卷診斷遼寧省鄉村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因素,以便能夠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師培訓策略,促進鄉村教育的發展。
本研究隨機選取遼寧省455 名鄉村的中小學數學教師,大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只承擔數學一門課程的教學,少部分初中數學教師還同時承擔另外一門課程的教學,小學數學教師在承擔數學課程的同時,還承擔語文、道德與法治等課程的教學,這些教師的性別、年齡、教齡、學歷、職稱等信息如表1所示。
本研究采用自編的鄉村數學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的調查問卷,問卷的設計以教師的主觀認識為視角,從內部和外部影響因素入手。內部因素關注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職業認同感和自主專業發展意識。外部因素從微觀層面關注與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兩個維度:學生與家長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及學校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問卷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共14 個封閉題項,調查鄉村數學教師的性別、年齡、教齡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調查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部因素,包含職業認同感和自主專業發展意識兩個維度,共13 個題項,如“鄉村教師是一份枯燥的工作”“我經常有意識地思考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問題”等;第三部分調查教師專業發展外部影響因素,包含學生和家長、學校對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兩個維度,共13個題項,如“由于鄉村學生的成績,我不能從教學中獲得成就感”“學校的績效考核制度可以激發我對工作的熱情”等;第四部分是兩個開放題,調查教師日常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和對于培訓的需求。其中,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的封閉題項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來度量教師對專業發展影響因素的態度。問卷定稿如表2所示。①

表1 被試的基本信息

表2 調查問卷的設計維度和題項說明
調查問卷通過電子郵件、問卷星的形式發給被試對象,一共發放500 份,回收有效問卷455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1%。
問卷的第一部分給出教師個人信息百分比的情況。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題項中,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依次計5~1分,分值越大表明教師的態度越積極,這兩個部分的分值范圍各為13~65 分。第四部分簡要總結兩個開放題的回答情況并描述典型答案。
本研究應用SPSS21.0 計算問卷的信度和效度。由表3 可知,職業認同感、自主專業發展意識、學生和家長影響、學校影響及問卷總體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 alpha系數值分別為0.604、0.715、0.610、0.695和0.858,可見,該問卷的信度符合要求。

表3 問卷各維度的信度和總體信度
問卷的結構效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進行檢驗,首先,使用SPSS 對問卷數據是否適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各維度KMO的值都大于0.6,Bartlett 球形檢驗都在0.01 水平上顯著,因此各維度都適合做因子分析。具體如表4所示。

表4 問卷的結構效度
本研究對職業認同感、自主專業發展意識、學生和家長影響、學校影響四個維度分別做因子分析,并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形成表2呈現的問卷,空間有限,這里不再贅述相關數據分析結果。
本研究首先計算了每個題項的均值和標準差,我們把均值較高和較低的題項列出來,如表5所示。
從表5 的結果來看,16、20 兩個題項的平均值比較低,說明鄉村數學教師對于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工資不滿意。31、34兩個題項的平均值也比較低,說明教師對鄉村學生的家庭教育不滿意。題項36 和42 的平均值也比較低,說明鄉村數學教師認為學校的績效考核制度沒有有效激發他們工作的熱情,校本教研活動缺少專家引領。24、26 兩個題項的分數較高,說明鄉村數學教師雖然不是很滿意自己目前的這個職業,但是他們還是積極地通過各種途徑提升自己。
各維度的平均值和標準差如表6 所示。從表6我們可以看出,各維度的平均值分別為18.46、27.00、12.04 和30.11,都略高于平均水平。其中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分數幾乎接近于平均值,說明鄉村教師對于自己這份職業的認同度和滿意度不高。同時,自主專業發展意識分值最高,說明教師雖然對于鄉村教師這份職業不是很滿意,但是在自主專業發展方面比較積極。從表6,我們還可以得出,學生和家長影響的均值接近平均值,學校影響略高于平均值。可見,從教師的主觀角度看,家長和學生對他們專業發展的影響處于一般水平,學校對他們專業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

表5 高分題項和低分題項的平均值和標準差

表6 各維度的均值和標準差

表7 各維度和總態度之間的相關系數矩陣
Pearson 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在職業認同感、自主專業發展意識、學生和家長、學校四個維度中,每兩個維度之間都在顯著性水平上正相關,如表7所示。
本研究分析了教師對于專業發展影響因素的態度是否與性別、學段、年齡、教齡、學歷、職稱、收入、課時量、獲獎級別、課程門數等變量有關系。
首先,獨立樣本T 檢驗結果表明,每月工資為2000~4999 元的教師與每月工資高于或等于5000元的教師在學生和家長對其專業發展影響的態度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t=2.03,P=0.045<0.05)。對于初中數學教師來說,除了承擔數學課程,還承擔其他課程的教師與只承擔數學課的教師在學生和家長對于其專業發展影響的態度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t=-2.34,P=0.023<0.05)。如表8所示。

表8 不同工資水平和承擔多門不同課程的教師在學生和家長對其專業發展影響態度方面的平均值和標準差
其次,研究表明,在學校里每周承擔不同課時量的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存在顯著性的差異(t=3.97,P=0.00<0.01),即承擔課程少于15 節的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均值=19.00,標準差=3.53)高于承擔課程多于15節的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均值=16.96,標準差=3.38)。可見,承擔的課時太多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鄉村數學教師對于教師這份職業的認同感。不同年齡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存在顯著性的差異(F=3.17,P=0.028<0.05),其中在31~40 歲之間的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平均值僅為16.97(標準差=3.69),而其他年齡段的教師則略高于該維度的平均值,即30歲以下的教師平均值為19.63(標準差=3.50),41~50歲之間的教師平均值為19.15(標準差=3.32),大于51歲的教師平均值為18.83(標準差=2.71)。可見,在鄉村數學教師中,31~40 歲這個年齡段的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是最低的。
為了深入了解遼寧省鄉村數學教師專業發展方面面臨的問題,以及他們培訓的需求,本研究設計了兩道開放性的問題來描述他們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培訓需求。
從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來看,鄉村數學教師認為日常工作中的困難主要集中在鄉村學生、家長和學校層面。從鄉村學生層面來看,教師們認為鄉村學生存在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學困生的轉化、問題學生的心理教育等問題,例如,“鄉村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差,在課上,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需要講好幾遍,也會導致課堂時間不夠,課的結構不完整”“鄉村學生整體上學習積極性以及家長的重視程度趕不上城市學生”。從鄉村學生家長層面來看,教師們認為鄉村學生的家庭教育不到位,家校合力不足,鄉村學生家長不支持學校的工作,例如,“學生課后作業完成度不高,家長不能配合教師監督孩子認真完成課后作業”。從鄉村學校的層面來看,教師們認為,教學資源匱乏,與教學無關的活動占太多時間,工資低,績效考核不合理,教研氛圍不濃厚,例如,“教學資源匱乏,沒有現成的可用的教學資料”“工資和績效考核不合理,不喜歡這份工作”“雜事兒太多,真正潛心研究教學的時間少”“教研氛圍不濃厚,學校教研活動缺乏教育專家的指導”。
從鄉村數學教師的培訓需求來看,鄉村中學數學教師和小學數學教師的需求略有差異,大部分中學教師期待參加能夠提高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相融合、數學教學設計、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理念等方面的培訓,而小學數學教師則更加傾向于參加提高班級管理方面的培訓。所有的教師都喜歡一線的教育專家,結合具體一線教學實際中的案例,開展對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性的現場培訓或者在線培訓。例如,“想參加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培訓,需要具體的工作方法,希望專家能夠針對教師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實踐性很強的指導,少一些理論,多一些具體的做法”“想提高做數學課件的能力,幾何畫板的應用,能夠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平時工作特別忙,希望參加一些在線培訓項目”。
本研究調查鄉村數學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的情況,研究結果顯示,首先,從單個題項的得分情況來看,鄉村數學教師不滿意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工資,認為鄉村學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時,他們認為學校的績效考核制度沒能有效激發他們工作的熱情,學校安排了很多與教學無關的事情,校本教研活動缺少專家引領,但是,大部分教師仍積極地通過各種途徑提升自己。其次,總體來說,鄉村數學教師的職業認同感的水平一般,自主專業發展意識處于較高的水平;鄉村數學教師認為學生和家長以及學校對他們的專業發展影響是積極的。再次,職業認同感、自主專業發展意識、學生和家長、學校這四個維度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最后,不同工資水平、課時量、年齡、課程門數的教師在職業認同感、學生和家長、學校對自身專業發展影響的態度上存在顯著性的差異。
本研究成果為當前學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和教研部門研究鄉村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策略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議。首先,從學校層面來說,學校應明確學校發展的方向,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基于課堂教學改革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尋求高校、同行學校以及上級教研部門的指導,有效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學校應該加大家校合作,開展系列家長培訓活動,端正鄉村學生家長的態度,尋求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支持。學校要合理安排教師每周的授課節數,盡量少安排一些與教學無關的事情,給教師充足的時間備課、輔導學生和教學反思。同時,學校也要通過績效工資的分配來體現多勞多得、公平分配的原則,以此來提高教師工作的滿意度。學校要特別關注作為學校中堅力量的中青年數學教師(31~40 歲)的專業發展情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職業期待,為他們的專業發展創造條件,提升這部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其次,從教育行政部門來說,需要進一步加大鄉村數學教師的工資和職稱等待遇水平,提升鄉村數學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再次,從教研部門層面來說,教研部門應加大在線鄉村數學教師培訓項目,以及一些全員性的、開放性的網絡教研活動的開展,基于學校存在的問題尋找研訓的主題,特別是教育心理學、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班級管理等。培訓的專家要深入了解一線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出現的問題,通過實例,結合理論開展培訓課程。
本研究也為后續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研究的建議和思路。首先,在未來的研究中,樣本量的擴大,調查區域覆蓋面的擴大,以及不同科目教師的拓展將會進一步豐富本研究的結論。其次,研究發現,每月工資低于5000 元的教師在學生和家長對其專業發展影響的態度方面,比工資高于或等于5000元的教師表現得消極。出現該結果的原因可能是這部分教師的教齡比較長,也可能是他們大部分是高級職稱老師,期待值很高,導致他們對鄉村學生和家長的態度比較消極,但是該結論需要在后續研究中通過實施深度訪談來進一步確認。
注釋:
① 為了確保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問卷的定稿刪減了部分題項,這些題項不參與數據的分析,所以題項的序號不是連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