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帥杰 張超 杜啟明



關鍵詞:布衣族服飾 絲巾設計 視覺元素 現代設計 創新應用
引言
服飾,是人類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必然產物[1] 。每個民族的服飾都承載著相應的民族文化,展現著每個民族文化的獨特性,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布依族服飾積淀著布依族歷史、社會、習俗、宗教等諸多文化形態[2] 。獨具特色的布依族服飾已經成為了布依族的民族文化符號,成為布依族情感文化基因,被深深地烙印在了布依族人民的靈魂之中。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民族視覺元素得以流行,市場上各種民族風的服飾與文創產品百花齊放,各民族獨有的造型、紋樣與色彩得以有機會被發掘、創新、再設計。積極推動著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延續。布衣族服飾作為其民族文化的承載者,同樣需要保護、發展與創新。民族服飾的視覺元素包括造型因子、色彩因子與紋樣因子。本文以絲巾為載體,通過對布依族服飾視覺元素的系統性分析與提取,結合現代設計理念創新設計具有布依族服飾特色的絲巾圖案。將原有之傳統改進創新,使之與新興文化相融合[3] 。在增強絲巾產品經濟性能的同時,豐富布依族服飾文創衍生產品,并以此來承載布依族民族文化的內涵。
一、布依族服飾視覺元素分析
布依族樸實的民族情感造就了布依族服飾樸素優雅的特點,這與布依族人所處的生存環境和自身的生活習性有著密切的關聯,他們區別于苗族服飾。雖然苗族服飾因地區、民族支系的不同,其服飾會有很大的差別,但是苗族服飾有一個共同點——服飾裝扮繁復奢華。而布依族人民不會穿戴太過奢華的服飾和刺眼的裝扮[4] 。分析布依族服飾的特點需要基于其服飾的造型、色彩與紋樣三大視覺要素,如圖1。
(一)造型古樸、形式規整
布依族的祖先在古時期曾生活在江漢流域,其服飾造型受到中國古代傳統服飾文化的影響,布依族傳統男女服裝的形制均為上衣下裳制[5] 。布依族人民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和審美需求,將傳統服飾進行個性化改進,同時保留部分傳統服飾規整的造型。
布依族男性上衣的衣領造型為立領,門襟多為右衽,下裳則簡單穿著純色長褲,總體造型樸素。相比較布依族男裝的造型裝飾,女裝還是很豐富的。上衣衣領造型多為無領圓形,門襟同樣為右衽,交領與門襟處以圓形和直線為輪廓的造型,通過刺繡、織錦等方式在輪廓中填充紋樣來達到裝飾服裝的目的。這也是布依族女性服飾的一大特點。
(二)色彩典雅、層次豐富
民族服飾色彩體現了該民族的精神樣貌,同時也是少數民族審美文化內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6] 。布依族女性在色彩審美觀上區別于苗族服飾,苗族女性的服裝用色鮮艷大膽、對比強烈,搭配銀飾凸顯富麗堂皇。這與苗族人對與生活充滿熱情的民族情感是分不開的。布依族服飾用色主體則傾向于冷色調,以青、藍色為主色調。其女性服飾底色選用藍與黑之間的藏青色,衣領處、門襟處、袖口和衣邊的刺繡圖案采用黃、粉、綠、藍等顏色。從服飾整體色彩搭配來看,青、藍兩色交替使用,黃、粉、綠等色局部點綴,整體色彩層次感豐富。從布依族女性服裝呈現出典雅的色彩特點來看,布依族人更加傾向含蓄的表達,體現布依族人民內斂的情感特征。
(三)紋樣生動、語義豐富
布依族服飾紋樣的呈現手法多通過巧手的布依族女性以刺繡、織錦和楓香染的技藝進行裝飾。布依族服飾紋樣受到田間耕作和自然環境的啟發,將這些元素通過布依族女性大腦的二次加工抽象化,這些紋樣意境生動,并且包含著許多追求美好生活的語義。如石榴紋象征著多子多福、蕨草紋象征著布依族生生不息、蝴蝶紋代表著吉祥等。
布依族紋樣也受到中國傳統紋樣風格的影響,在立足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紋樣中多帶有寫意風格。如大瓶花牡丹紋,就是在中國傳統牡丹紋的基礎上孕育而來。傳統牡丹紋象征著花開富貴,這與布依族的大瓶花牡丹紋的語義相近;如布依族云紋,與傳統祥云紋寓意相似,都象征著吉祥??梢姴家雷宸椉y樣具有中國傳統紋樣的影子。
二、絲巾圖案設計思路的創新
(一)民族紋樣在絲巾產品中的應用現狀
在現代絲巾產品的消費市場中,有不少布依族服飾紋樣、楓香染紋樣的照搬使用案例,即對民族傳統紋樣進行直接吸收嫁接在旅游文創產品中,這些文創產品的優勢在于保持原有紋樣的形態,以延續民族傳統文化。如圖2,手提包中的圖案就是直接移植楓香染中的鳳凰紋與蓮花紋。
原始民族紋樣的直接應用,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保護了民族傳統紋樣生存。這只是絲巾產品中保護傳統民族文化的第一步,可稱之為保護性設計。隨著大眾審美的需求復雜化,對單一或直接使用民族紋樣的絲巾產品已經難以滿足現代大眾審美需求。因此,絲巾產品需要進一步挖掘民族文化,結合現代設計和大眾審美,將民族紋樣、民族色彩等元素進行再設計、再開發,保護民族文化的同時發展民族文化,可稱之為創新性設計。
(二)對絲巾圖案設計思路的啟示
絲巾的設計可以取材于繪畫、大自然、壁畫、石窟、現代藝術等多種題材和藝術形式[7] 。絲巾產品需要創新發展民族文化并為消費大眾所接受,就需要絲巾圖案設計取材更加多樣化,就需要更加深入了解該民族文化的獨特之處。正如作為世界頂級奢侈品牌的愛馬仕,其品牌下的絲巾產品與其他絲巾品牌的風格有明顯的不同。愛馬仕絲巾將歐洲騎士時代的馬術文化創新地融入絲巾創作中,多采用代表馬術文化中馬具、馬車、馬術服飾以及相關服飾配件的造型作為圖案創作的題材,其獨特的絲巾圖案成為愛馬仕絲巾的獨有符號。
從愛馬仕絲巾圖案獨特的設計思路中可以得到啟示:絲巾產品體現民族特色不應局限于民族傳統紋樣的開發,絲巾圖案設計也可以將布依族服飾造型、色彩作為題材,創作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絲巾圖案,開拓絲巾圖案設計的新思路。
三、絲巾圖案的設計方法
(一)影響絲巾圖案設計的因素
絲巾圖案設計方法離不開三大要素——構圖、元素、色彩。其中,構圖就像人體骨骼,它支撐著絲巾圖案的基礎框架;紋樣元素則像構建人體的細胞,對絲巾圖案的基礎框架填充,塑造絲巾圖案的內容;色彩就好比人體外穿的服飾,能夠豐富絲巾圖案整體美感。局部紋樣與構圖、色彩三點有機相互組合,組成富有層次感、美感的完整絲巾圖案。但是現代絲巾圖案的設計不僅僅基于這三大元素,文化內涵的發掘越來越成為絲巾產品開發民族地域特色的支撐。
(二)布依族服飾視覺元素在絲巾圖案設計中的應用
通過上文對布依族服飾元素的系統化分析,以布依族服飾視覺元素中的交領、門襟處造型以及云紋為設計主體元素。首先,從布依族服飾中提取主體元素并對其進行解構、變形。其次,將演變得來的新圖案元素進行排列、整合,得到新型構圖框架。再次,提取布依族服飾中主要色彩并參照色彩流行趨勢進行調整,得到的新色彩搭配與新圖案元素進行融合并繪制草圖。最后,分析草圖成果,利用電腦呈現絲巾圖案的最終效果。
1.造形元素的提取與演變:在布依族服飾造形中,最具特色的在其上衣服飾的交領處與門襟處。如圖3所示,這兩部位是由半圓形與弧形組成,是布依族服飾當中最注重裝飾的區域。布依族姑娘會用刺繡的方式搭配彩色絲線在此區域和袖口處繡上豐富的紋樣,服飾整體凸顯布依族獨特的文化內涵。將此造形進行提取,并以解構法為設計方法,將提取到的原始元素進行解構、演變、重組得到全新造形單元。如圖4,將提取到的造形拆解、平面化得到圖形a與圖形b,對圖形a進行旋轉、造形重復組合得到圖形c,將圖形b與圖形c組合、重疊并對其進行層次分割,最終得到最終造形單元,即圖形d。
運用圖案形式美法則中對稱與均衡法,如圖5,將新造形單元以對角線反向軸對稱的方式進行設計。再搭配圓形、矩形等幾何造型元素以重疊的設計手法進行排列,使得絲巾圖案整體構圖呈現層次與韻律感。
2.色彩元素的提取與創新:色彩的象征意義可以觸發人們的心理感覺與聯想[8] 。在絲巾圖案設計當中,色彩可以更好地表達設計主題,可以更好地實現對消費者心理的影響。色彩本身并沒有情感屬性,它是情感的顯性化表現,是情感的承載著。布依族服飾色彩凝聚著布依族人民樸實、含蓄的民族情感,體現布依族人民內斂的情感特征。如圖6,以布依族服飾中所運用的色彩為色彩靈感,通過Photoshop設計軟件將提取到的色彩元素進行CMYK色彩模式的處理與歸納,參照色彩的流行趨勢對提取到的主色與流行色相結合,搭配出新色彩組合,這種色彩元素既符合現代大眾審美觀又不失布依族自己古樸典雅的色彩特征。
3.主要圖形元素的選取與變形:絲巾圖案設計中另一要素就是對于主要圖形元素的確定。布依族楓香染在長期的歷史傳承中,始終融入了這個民族群體的生命意識[9] 。其中布依族運用楓香染來寄托布依族人向往安定祥和的生活,就是楓香染重要的文化特征。楓香染制作的所用到的楓香油來自當地所生長的楓樹,因此楓樹在布依族人民的心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如圖7將楓樹形態通過圖像處理軟件進行提取描摹,借用傳統水墨風格的意境化手法將描摹得到的楓樹圖像進行簡潔圖形化設計,得到新型楓樹圖形。
圖8將簡潔圖形化的楓樹圖形搭配圖形a中的傳統云紋造形達到審美意境的相互呼應。并且從布依族服飾中提取幾何紋樣圖形b,與現代平面設計的幾何圖形圖形c相結合。使整幅圖案呈現民族與傳統、民族與現代的對比,增加絲巾圖案審美層次的同時,豐富絲巾圖案的文化內涵。
4.草圖繪制與分析:草圖是將設計創意表現為可視的符號圖形,并為確立正稿奠定基礎[10] 。在絲巾圖案設計中草圖的繪制是設計構思可視化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絲巾圖案設計中形式美法則的對比與統一、對稱與平衡、節奏與韻律等設計手法,如圖9將以上提取并經過推演得來的新構圖、新色彩、新圖形等元素進行有機結合,以手繪的方式進行絲巾圖案的草圖繪制。
草圖繪制完成后,對其圖案呈現出的整體視覺效果進行問題分析:絲巾草圖中,色彩搭配較為協調,但是色彩的明度值較低,使得整副絲巾草圖的色彩偏向灰色調;構圖的層次感較為明顯,但構圖中心的圖形分割不明顯。
5.絲巾圖案的最終效果呈現:通過對草圖視覺呈現效果分析得到的問題,運用Procreate專業繪圖軟件進行繪制并解決問題。使用專業繪圖軟件的優勢在于,可以對圖案中構圖、色彩和圖形等進行規整化繪制,并運用Procreate軟件中不同風格、不同形態的筆刷,豐富絲巾圖形元素繪制的表現方式。如圖10,通過專業繪圖軟件的繪制與處理之后,絲巾圖案整體效果得到調整。圖案整體色彩以冷色調為主,將色彩的明度值增加并略微提高色彩的鮮艷度以滿足現代大眾審美觀的需求,在絲巾圖案整體上參考流行色彩的同時保留布依族服飾的色彩搭配,傳達出布依族人民的文化情感。從布依族文化地域特色的服飾中提取與變化而得來的新造形元素與新楓樹圖形元素結合,呈現出絲巾圖案的地域性,提升此絲巾產品的人文價值與民族情感文化,將布依族精神文化和民族情感更加凸顯出來。搭配傳統云紋與現代幾何圖形,提升絲巾圖案的風格層次,讓絲巾整體呈現出傳統與現代、地區民族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相互交融。最后運用Photoshop圖像處理軟件的制作,呈現出絲巾的佩戴效果,如圖11。
結論
本文對布依族服飾視覺元素中的造形、色彩、紋樣進行了系統分析,闡述了布依族服飾元素所蘊含的藝術特征,為服飾視覺元素在絲巾設計中的創新提供了理論支撐。通過對絲巾圖案設計思路的探索,運用圖案設計的三大要素對布依族服飾視覺元素進行提取與演變,搭配現代流行元素與設計理念,設計出既具有布依族服飾特色又不失現代藝術美感的絲巾圖案。由此可見,作為旅游文創產品一部分的絲巾產品,其設計思路不單單局限于對于民族紋樣的發掘,服飾造型也深深地蘊藏著濃厚的民族文化,民族服飾可以鮮明地體現出民族文化的個性。對民族服飾造型元素的發掘,既可以更好地促進民族文化的深層次發掘,又能開拓創新民族風絲巾圖案設計靈感的路徑。當然,由于社會思潮的不斷變遷,民族傳統的服飾文化和審美觀念適用于過去的社會時期,但不一定適合現代的審美觀與價值觀,新時代背景下會催生新的文化和審美思潮。因此,吸收傳統民族的精華并加以消化、發展,將當今大眾審美觀融入到今后設計之中,創造出新的文創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