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家文
課程標準提出,本課程力求構建學科邏輯與實踐邏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活動型學科課程。學科內容以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等形式呈現,即通過一系列活動及其結構化設計,實現“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課程化”。但是,我國高中政治教學面臨的實際問題和學校管理的整體框架給活動型課堂的設計帶來了若干突出的難題。
一、活動型課程教學設計面臨的若干問題
1.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真實生活相脫節。
高中政治課程的大部分內容與中國當前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密切相關,但不是對事實的簡單描述,具有抽象性和理論性,需要學習者具有極高的理論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但是,目前高中學生的真實生活與課程內容相脫節。高中學生的生活狀態、生活圈子僅僅局限在校園內,事實上已經遠離了社會生活。學生獲得的基本認識都來自書本或者大眾傳媒,屬于間接經驗,而沒有深入工廠、企業、農村,缺少基本的經濟生活經驗和政治生活經驗。
2.實踐活動與教育的管理機制相沖突。
短期內,高中學校的管理制度不會發生根本性變革,如,班級授課制的模式基本不會改變,大班額的實際情況不會改變,校園封閉式管理的實際情況不會改變,思想政治課的課時有限的實際情況不會改變,高考政治命題的基本框架和邏輯不會發生重大改變,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追求考試效果最優化的目標不會改變。在這一背景下,活動型課程更多地表現為思維活動,真正的實踐活動,特別是走進工廠、社區、企業、村莊的校外實踐活動難以實施。時間問題、管理問題、安全問題、對接單位、考試目標的達成等問題都難以解決。學生走出教室,深入開展社會實踐可能成為不切實際的空想。
3.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較低。
在傳統的課堂模式下,教師不需要承擔課程開發的責任。但是,依據“活動內容課程化”的要求,政治教師必須學會課程開發,將國家課程校本化。目前,很多學校沒有課程基地,沒有校本課程。很多政治教師既不具備課程研發的理論素養,也沒有課程開發的實際能力,更沒有課程開發的實踐經驗。沒有能夠從事課程開發的政治教師,“活動內容課程化”必將成為一句空話。
4.校本課程的實施沒有時間保障。
教學時間成為最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時間的分配就成為課程的開設必須考慮的難題。在學習時間、資源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學校必須優先考慮國家課程的開設,充分滿足國家課程的需要,盡可能壓縮與考試成績最優化的目標關聯度低的學科的時間。因此,活動內容課程化的理念難以在實踐中貫徹。
二、活動型課程教學設計的實施策略
站在政治教師的角度,許多現實問題是無法從根本上予以解決的。政治老師必須在遵守學校管理體制的前提下,利用課堂主陣地,把握好自己可以支配的政治課堂教學時間,靈活巧妙地運用教學策略,推進“課程內容活動化”和“活動內容課程化”。
1.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虛擬化的場景。
教師要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充分利用手機、希沃一體機、互聯網提供的課程資源,將學生無法真實體驗的資源引入課堂。
2.激發學生思維潛能,深入開展思維活動。
學生的活動主要表現為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難以開展的背景下,政治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思維潛能,促使學生深入開展思維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辯論賽、演講、表演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議題式教學策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3.注重選材的結構化,高效開展情景教學。
要根據課堂內容的需要,充分挖掘課外素材,提高選材的質量,對選材進行加工、整合,使選材符合教學內容的需要。教師用所選材料創設模擬情景,高效開展情景式教學,促使學生在情景式教學中獲得直接體驗,彌補傳統課堂的不足。
4.加強課程開發,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
“活動內容課程化”必然要求教師具備課程開發的能力。教師要依據課程標準,利用本地教育資源或教學素材,合理確定課程目標。在沒有經費保障和時間保障的情況下,教師要使課程資源電子化。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盡可能實現國家課程與本地資源的融合,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總之,開展課程標準倡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面臨若干難題。作為政治教師,只能立足課堂,優化教學設計,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促進課堂活動化和活動課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