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芳 解滿霞 李 艷
1.江蘇省淮安市第四人民醫院呼吸科,江蘇淮安 223002;2.江蘇省淮安市第四人民醫院感染科,江蘇淮安 223002
我國“十三五”提出“3 個90%”艾滋病防治目標,通過控制73%以上傳染源、減少新感染者、達到終止艾滋病流行的目的[1]。但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患者多伴有嚴重的心理障礙,一定程度影響到抗病毒治療等健康行為執行率[2]。支持性心理治療以“應激與適應”理論為基礎,旨在通過增強患者應激防御能力、重建心理平衡,幫助患者渡過心理危機[3-4]。本研究分析整合性支持性心理治療在HIV/AIDS 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選擇2017 年7 月—2019 年7 月江蘇省淮安市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HIV/AIDS 患者85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學組《艾滋病診療指南(2011 版)》[5]相關HIV/AIDS 診斷標準;②能正常交流;③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認知異常妨礙溝通者;②伴嚴重軀體性疾病者。根據入院時間分為觀察組(2018 年8 月—2019 年7 月)43 例、對照組(2017 年7 月—2018 年7 月)42 例。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具體措施涵蓋HIV/AIDS 知識健康教育、生活護理、用藥指導、常規心理護理等。編制《HIV/AIDS 患者健康教育手冊》[9-10],包括疾病相關知識、抗病毒治療、心理調護、飲食管理、運動管理、安全性性行為等;隨訪時間為6 個月,隨訪內容以健康教育手冊內容為主,隨訪方式主要包括門診隨訪、電話隨訪(1 次/2 周、5~10 min/次)、家庭訪視(1、3、6 個月各隨訪1 次)。觀察組聯合應用整合性支持性心理治療。
(1)組建支持性心理治療小組:包括護士長1 名、心理咨詢師1 名、專科護士5 名,組織學習健康教育手冊、支持性心理治療等相關知識。
(2)支持性心理治療:①一般性支持性心理治療:分析患者心理癥狀類型,如焦慮、抑郁、敵對、恐怖、偏執等,采用傾聽、疏導、解釋、鼓勵、指導等形式給予患者心理支持,告知患者心理癥狀對抗病毒治療的影響,教給患者肌肉放松訓練、呼吸療法、音樂療法、正念減壓療法等化解方法。30 min/次,1 次/2 周,共4 次(均為住院期間)。②社會支持:同伴支持:招募HIV/AIDS 同伴支持者(≥高中學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抗病毒治療依從行為較好、自我表達能力較強者),在保證維護其隱私的前提下,以文字、錄音或現場形式分享自己積極配合治療、堅持按時服藥等健康行為的經歷(住院期間1 次,隨訪期間2 次,45~60 min/次)。③家屬支持: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尋求他們的支持,要求他們全程參與HIV/AIDS 患者支持性干預過程中,給予患者更多的情感支持,承擔監督患者做好遵醫用藥、飲食管理、運動管理、行為管理、定期復查等工作,及時向專科護士反饋患者健康行為落實情況。④媒介支持:包括發放健康教育手冊、醫院網站宣傳(開設疾病管理專區,滾動播出醫護人員視頻教育或文字教育,對患者留言定期予以集中回復),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群進行HIV/AIDS 相關內容宣傳,定期推送健康教育手冊內容,鼓勵患者通過私聊咨詢問題,護理人員對有代表性的問題通過微信群集中回復或私聊回復。④隨訪管理:加強微信隨訪支持(盡可能與患者私聊溝通)。
1.3.1 心理癥狀 干預前、隨訪6 個月,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6]測評,包括10 個維度90 個條目,每條目予以1~5 分評分,每維度得分取所有條目平均值,分值越高反映相應維度癥狀越嚴重。量表Cronbach’s α=0.875。
1.3.2 健康行為 干預前(近1 月內健康行為)、隨訪6 個月,使用自制《HIV/AIDS 患者健康行為調查問卷》[7-8],包括抗病毒治療依從行為、安全性性行為。安全性性行為包括安全套使用頻率、是否固定性伴侶。量表Cronbach’s α=0.867。
1.3.3 患者滿意度 采用自制《HIV/AIDS 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包括4 個方面,總分100 分,根據總分>90 分、70~90 分、<70 分判定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量表Cronbach’s α=0.883。
采用SPSS 21.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和秩和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感染途徑、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隨訪6 個月,兩組心理癥狀評分均明顯低于同組干預前(P <0.05),觀察組強迫癥狀、人際關懷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隨訪6 個月,兩組健康行為明顯高于同組干預前(P <0.05),觀察組抗病毒治療依從性、固定性伴侶、安全套經常/每次使用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觀察組滿意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癥狀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P <0.05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健康行為比較[例(%)]

表4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例(%)]
艾滋病是一種嚴重傳染性疾病,具有可傳染性、高致死率的特點[11-12]。HIV/AIDS 患者伴有嚴重身心應激反應,社會歧視、排斥、長期抗病毒治療的痛苦,更會加劇應激程度[13],不利于養成健康行為方式,也直接影響生活質量[14-15]。
支持性心理治療理論認為,任何一種應激源,均可會誘發個體心理與軀體產生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16]。支持性心理治療集認知-行為、精神動力學、人際關系概念模式與技術為一體的心理治療方法,采用包括傾聽、疏導、鼓勵、支持等多種形式的心理支持,有利于幫助患者緩解應激反應[17]。同時心理支持治療注重保護患者隱私,能有效拮抗患者防御與反感心理,主動配合心理治療[18]。葉春[19]指出,支持性心理治療更容易被血液透析患者所接受與認同;趙輝[20]報道,團體支持性心理治療能夠緩解老年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程度。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HIV/AIDS 患者強迫癥狀、人際關懷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所得結論也支持上述文獻觀點。
整合性支持性心理治療可為HIV/AIDS 患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同伴支持互助系統因疾病相似性的特點,能借助示范效應及從眾效應激發患者內在積極潛能,從而有意識去模仿健康行為[21]。家屬因長期與患者共同居住,除了有利于發揮監督和提醒作用,還能夠提供特有的親情支持[22]。微信心理治療在規避面對面交流“尷尬”書面的同時,其私聊功能也給予HIV/AIDS 患者更多的倫理保護,增強患者心理交流過程中的“愉悅感”[23]。這也是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抗病毒治療依從性、固定性伴侶、安全套經常及每次使用明顯高于對照組,楊帆等[24]將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健康教育應用于外出務工人員艾滋病中、徐曉華等[25]通過對同伴支持應用于HIV/AIDS 抗病毒治療的系統分析,也有類似報道。
綜上所述,整合性支持性心理治療應用于HIV/AIDS 患者中,更易被患者所認同與接受,能夠改善患者心理癥狀,提高抗病毒治療依從性及健康性行為,增加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