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佳鎣 黃琪琪 杭州師范大學
姚婕 杭州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19世紀中期,日本思想家佐久間象山就提出:“東洋道德,西洋藝術”。實際上,日本的職場文化是兼收東西方文化,并在一定歷史社會條件下,形成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復合體。
日本職場文化的核心是“人本主義”的東方文化。在經營管理上,日本人十分注重感性和經驗,其核心的“人本主義”思想實則與儒家思想一脈相承。儒學在日本的傳播始于公元三世紀末朝鮮半島的王仁帶來的《論語》,經歷了江戶時代德川家族大力推行的鼎盛時期,而又隨著明治維新面臨巨大沖擊,最終與西方思想相互融合,在日本不斷發展著。在儒學長期的熏陶與影響下,日本企業有選擇的吸收了儒家的九大核心思想,結合本民族自身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著重發展了“忠”“和”“誠”,并形成了以人為本、等級觀念、集團主義理念等獨特的經營管理文化。可以說,儒家思想對日本職場文化的形成起了根本性和決定性的所用。
同時,日本在職場上的管理制度和儀表服飾上也融合了西方的特色。日本在明治維新后,提出“脫亞入歐”的思想,大量吸收西方先進文化。在管理制度上,日本企業也重視設備、技術、產量等硬件設施以及引入現代管理的制度、體系和方法;在儀表服飾上,日本企業借鑒西方工薪階層的著裝服飾,男士著裝多為襯衫、西裝、皮鞋,女士著裝則為西裝、包包、高跟鞋。
職業素養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為探究企業的人才需求,筆者從中國三大招聘網站:智能招聘、前程無憂、中華英才上各隨機收集了33份企業招聘要求,共計99份招聘信息。招聘崗位從倉庫管理員到高級總監不等,涉及教育行業、管理行業、外貿行業、工程設計行業等領域。筆者將該99份招聘要求進行整理,歸納出了七個出現頻率較高的人才需求詞匯,并進行統計,結果如下:

專業技能 溝通和表達能力強 有經驗 團隊合作精神責任心 吃苦耐勞態度積極/服務意識強78 74 61 54 52 48 39有相關需求的企業數量78.79% 74.75% 61.62% 54.55% 52.53% 48.48% 39.39%占總企業數量的百分比
該數據中,專業技能包含相關專業優先、有相關職業證書或專業技能等條件;溝通和表達能力強包含語言表達能力強、溝通協調能力強等條件;有經驗包含有干部擔任經歷、有實習經歷等;團隊合作精神包含服從團隊工作安排、與企業共進退、認可行業、有全局意識等條件;態度積極/服務意識強包含對熱愛該行業、上進心、服務有親和力等條件;責任心包含做事認真細心、細致、有責任感等條件;吃苦耐勞包含工作踏實、忍耐/抗壓能力、接受加班/出差等條件。
通過本次統計,可以發現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最看重的是職業技能以及人才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其次是相關的經驗,這其中包括學生時期的干部經歷、黨員經歷,接下來依次是團隊合作精神、態度積極/服務意識強、責任心、吃苦耐勞。同時,敢于嘗試并掌握新方法、禮貌用語、形象佳等詞匯也零星地出現在一些企業的招聘要求中。這為當代大學生培養職業素養的方向指明了一定的方向。
《半澤直樹》系列日劇主要講述的是在泡沫經濟時期進入東京中央銀行的銀行職員半澤直樹的銀行生涯故事。貫穿《半澤直樹》及《半澤直樹2》的四個主線故事分別是:西大阪鋼鐵5億貸款回收事件、解救面臨破產的伊勢島酒店事件、電腦雜技集團惡意收購Spiral事件、重建帝國航空事件。《半澤直樹》憑借寫實的職場文化和時代背景以及超現實的逆襲爽感,成功喊出了日本成千上萬上班族的心聲。兩部劇分別刷新了日本平成時代和令和時代的收視率,在中國也引起了一股“半澤直樹熱潮”,我國知名視頻彈幕網站嗶哩嗶哩于2020年購入該系列日劇的版權。
日本《半澤直樹》等職業劇的成功與劇中表現出的特色鮮明的日本職場文化密切相關,后者成功的引起了工薪族的共鳴。日本職場文化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內涵亦十分豐富,下文就以《半澤直樹》系列日劇為具體案例,并結合上表數據分析日本職場文化對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啟示。
1.人本主義—人才是最好的資源
案例映射:受儒家文化的深深影響,日本企業形成了自身管理模式的精髓—人本主義管理,即強調以人為中心的企業制度。在《半澤直樹》中,半澤直樹的同期好友近藤在工作崗位不受待見,多次“出向”(即一直被調往更遠的子公司),卻始終沒有被東京中央銀行解雇,這形象地反映了日本企業注重員工的感情及員工與公司的共同發展,并形成了終身雇傭制這一企業文化。另外,中野渡行長在發現大和田常務進行不正當貸款時,仍選擇留住他并且只是降職為董事。在行長的眼中,大和田是一個值得保留的人才,能為銀行內部的派系統一和解開過往黑幕有所幫助,而這一舉動恰恰使得大和田懷著感恩之心徹徹底底地忠誠于行長和銀行。
評價與啟示:日本基于以人本主義為核心的企業制度,十分重視企業人才的培養與珍惜,建立了一系列保障員工工作和福利的輔助制度并對年輕員工實行全面的職業管理和教育培訓。正是這樣的企業文化使得員工與企業形成惺惺相惜之情,更能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和忠誠度,是日本戰后經濟迅速恢復的重大原因之一,值得肯定與借鑒。并且,我們從中也能得知,當代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不僅僅需要大學生自身的努力,企業方若能形成重視人才、珍惜人才的文化氛圍,則更能培養員工責任感、團隊精神、愿意為企業付出而吃苦耐勞等方面的職業素養,為此企業可以采取建立企業社訓、完善相關的員工福利和保障制度等措施。同時,企業可以進行定期的員工培訓以增強員工的專業技能,使得保留人才的同時也在不斷提高人才的素質;校方則可以在學生在校期間就開展相關的職業教育活動和干部干事培訓活動,校企合作、建立實踐基地等校企聯盟活動也是增強學生實踐經驗和培養人才專業技能的好方式。
2.集團主義—分類自己的社交關系,在各個特定集體中尋找共情
案例映射:日本人習慣于在不同場合下,天然地將自己的人際對象分出“內”“外”,建立一個個小集體,并在相應的“內”部集體內尋找共情和高度團結。半澤直樹工作的東京中央銀行內部有“派系圈”展開的派系斗爭,但當銀行面臨政府的打壓時,內部派系又自動統一陣營,一致抗外。同時,半澤一路的逆襲離不開同期進入銀行工作的“同期好友圈”友人的各路信息打探,同期好友渡真忍利也數次在日本人常常習慣歸為一類的“校友圈”中尋找“先輩”(中譯:學長輩)、“後輩”(中譯:學弟學妹輩)的幫助。
評價與啟示:日本的分類社交圈和尋求集體的共情,實則對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大學生平時注重分類自己的社交對象,能便于以后在不同的工作場合之下在不同的社交圈層中找尋幫助;同時在內外之分中尋求與他人的共情,能培養更好的服務意識和溝通協調能力,自然也能在相對應的集體中獲得更強大的團隊意識。
3.等級制度—尊敬前輩但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案例映射:正如日本的語言所展現的,日本擁有完備的敬語體系,也更注重不同等級之間的交往規則和禮儀。在《半澤直樹》中出現的工薪階層的人員在工作時均身著西裝,上司對下屬往往使用簡體,而下屬對上司往往使用敬體。在西大阪鋼鐵5億貸款回收事件中,淺野分行長把自己作保證簽下的使大阪西分行損失5億日元合約的責任理所應當地推給了融資課長半澤直樹,而“下屬的功勞是上司的,上司的過錯由下屬承擔”這句話也貫穿了整個回收事件。
評價與啟示:在日本等級制度的經營體系下,員工與公司一體化,下屬無條件聽從上司的指令。一方面這使得員工安于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職投身于公司的建設之中,對于日本當初的經濟復蘇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壓抑了下屬的創造性,造成職場欺凌等現象,并且日本的年功序列制等過分強調論資排輩的制度在追求平等民主的今天也走向了消亡。日本等級制度的發展狀況和趨勢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來說也能帶來一定的思考。大學生既要學會尊敬前輩,在禮儀以及言行舉止上表示出敬意,正如部分招聘企業所要求的“使用禮貌用語”等,但同時也不能喪失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上行下效。
4.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和自主創新互相成就
案例映射:“日本制造”產品在全球范圍內廣受歡迎的背后離不開日本職場里的工匠精神。《半澤直樹》系列日劇的發展情節其實穿插了不少帶有工匠意識情懷的元素。半澤的父親經營著小小的螺絲廠,專其一生制作出了質量輕卻堅固耐用的樹脂螺絲;牧野精機工廠寧愿放棄申請貸款也要堅持更加完美的手工藝制作;Spiral社長瀨名的父親致力于制作萬年后都還能使用的真正的“萬年筆(中譯:鋼筆)”……
評價與啟示:筆者以為正是日本的工匠精神文化,構成了支撐日本制造業享譽國際的堅實精神地基,并且工匠精神本身和創新精神并不沖突,應當是相輔相成,有工匠精神的恒心才會有精益求精的成功創新和突破,而有創新意識才能在一件事物上不斷下功夫摸索。但是過度美化的工匠精神也存在一定缺陷,打著工匠精神美號,把工匠們的辛苦付出當成理所應當、甚至把完美作為規定和要求而不給予職人相應的物質報酬的現象也在社會上存在。我國要想實現強國戰略目標,在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亟待發展的情況下,培養工匠精神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政府和企業應當制定政策和制度予以鼓勵和支持匠人的工作發展,弘揚工匠精神,積極營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圍;學校可將工匠精神融入教育之中,在思想上予以引導,在課程上注重實踐;學生則主動樹立“干一行、精一行”的理念,要有精益求精的決心和自主創新的意識。
日本職場文化是在結合東西方文化和本民族特性的基礎上形成的,與我國儒家文化息息相關,對于我國大學生了解職場文化并借鑒具有一定可行性。企業對于大學生職業素養方面的需求多樣,主要依次體現在:專業技能、溝通和表達能力強、有經驗、團隊合作精神、態度積極/服務意識強、責任心、吃苦耐勞上。結合企業需求,《半澤直樹》中映射出的相關日本職場文化的人本主義、集團主義、等級制度和工匠精神能為我國大學生職業素養提供一定的啟示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