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永芳
(張北縣醫院,河北 張家口)
習慣性流產又被稱為復發性流產,是指流產連續3次或以上的自然流產,臨床上認為引起習慣性流產的因素是孕婦黃體功能不全、宮腔粘連、染色體異常等[1-2]。根據習慣性流產時間可分為早期和晚期,早期習慣性流產多發生于12周以前,多與遺傳因素、內分泌失調有關。通常習慣性流產患者心理壓力過大,易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引起腹痛和出血等不良現象,患者的身心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若及時接受治療,患者有繼續妊娠的可能性。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極大地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產生,提高患者繼續妊娠的幾率[3-4]。本文就循證護理應用于早期習慣性流產患者的效果做了以下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20例早期習慣性流產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為60例。在觀察組中,年齡27~30歲,平均(28.32±0.97)歲,孕周 11~16周,平均(13.26±1.68)周;在對照組中,年齡27~30歲,平均(27.98±0.23)歲,孕周范圍:10~15周,平均(12.98±1.59)周。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孕周、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于本院治療的早期習慣性流產患者。
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臟器器官疾病患者;②患有精神疾病或者配合度低的患者。
本次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慎重研究決定并予以批準,并對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義進行充分說明,并使其充分了解后,患者及家屬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參與本次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內容如下:入院時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知識普及,告知護理期間的注意事項等,住院時醫護人員要按時對患者進行身體檢查,告知患者正確的用藥方式,告知家屬若患者有不良情況發生應及時通知醫護人員;出院時督促患者多靜養,按時來院進行復查。
1.2.2 觀察組
給予觀察組循證護理干預,內容如下。
①健康護理:患者入院時,醫護人員通過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患病后常見的問題,如心理焦躁不安、面對流產缺乏保護意識等,仔細講解患者所遇到的問題;告知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息時間要有規律,切忌不能熬夜;飲食要清淡,孕期忌煙忌酒,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維生素高、蛋白質高的營養餐。
②病情護理: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方位了解,找出患者的病因,并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掌握患者的護理期間的需求,耐心解答患者護理期間的疑問,減少患者的疑問和焦慮;每日定時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觀察患者是否有出血、腹痛等不良情況發生,并嚴格做好記錄;醫護人員要及時報告不良情況發生的因素,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告知家屬若患者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通知醫護人員。
③心理護理:護理期間,要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對于情緒波動較嚴重患者,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對患者及家屬普及母嬰健康知識、孕期的注意事項等;醫護人員要鼓勵患者并告知患者及家屬期望達到的護理效果,減少患者的焦慮情緒;告知家屬要多陪伴患者,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④出院護理,由于患者長期處于臥床,可能會出現便秘、失眠等狀況,指導家屬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幫助她們進行簡單的肢體運動、身體按摩等,促進患者體內血液循環;叮囑患者按醫囑服藥,按時來院進行復查。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顯效:無不良情況發生,可繼續妊娠;有效:有輕微不良情況發生,但可繼續妊娠;無效:伴有嚴重不良情況發生,需終止妊娠。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包括陰道出血、腹痛、便秘。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和抑郁情緒。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護理效果對比[n(%)]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2。

表2 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對比[n(%)]
觀察組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3。

表3 焦慮和抑郁情緒評分(±s, 分)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4。

表4 護理滿意度[n(%)]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增大,越來越多的不良生活因素導致習慣性流產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5-6]。引起此類疾病的原因有很多,目前通過臨床研究根據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對患者繼續妊娠有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患者因心理壓力大、情緒波動大,導致諸多不良情況發生,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也是極其重要的。循證護理是以患者為主,通過找出問題,收集信息、制定方案等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服務。通過掌握習慣性流產患者的基本信息、流產信息,制定出相應的治療方案,并將健康宣講、飲食護理貫穿在護理過程中,提高醫護人員的護理服務水平,護理過程中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減少患者不良情緒產生,使患者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更加積極地配合治療[7-8]。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施循證護理,能夠有效地提高護理效果。觀察組不良情況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施循證護理,能夠通過時刻對患者的病情觀察,減少護理過程中不良事件情況發生,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治療前,兩組焦慮和抑郁情緒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焦慮和抑郁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施循證護理能夠對患者情緒進行有效干預,減少不良情緒情況發生。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施循證護理能夠增強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應用于早期習慣性流產患者的效果較好,能夠減少患者不良情況發生,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