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江蘇省宿遷市鐘吾醫院,江蘇 宿遷)
臨床上,婦科生殖系統中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就是子宮肌瘤,該疾病主要是因宮壁發生病變因素所導致的,臨床表現為:①月經量多;②盆腔疼痛;③尿路梗阻等,雖然大多數患者的子宮肌瘤都為良性,但是該疾病存在癌變的危險性,對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1]。以往臨床上治療子宮肌瘤,采用的方法為傳統的開腹術,但是經過大量的臨床實踐發現該手術方式,易發生并發癥,且創傷比較大、恢復速度也比較慢[2]。近幾年來,隨著微創手術、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目前已經成為了臨床上治療子宮肌瘤以及其他婦科病的首選方法。因此,本文主要對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19例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
將我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37例作為研究對象,選取的時間段為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n=19)和參照組(n=18),研究組實施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年齡24~49歲,平均(35.12±3.55)歲;參照組實施常規治療方式開腹術,年齡25~50歲,平均(35.64±4.41)歲。研究組患者和參照組患者各項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參照組實施常規治療方式開腹術。研究組實施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1)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靜吸復合全麻,術中對患者動脈血二氧化碳、血氧飽和度以及生命體征變化等進行嚴密監測[3]。(2)取膀胱結石位,頭部要低于臀部30°,然后對患者的腹部皮膚、會陰部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并鋪巾;導尿置舉宮杯,穿刺部位選擇臍部,然后將二氧化碳注入后建立氣腹,并置入10 mm troca,置放腹腔鏡,患者的右下腹相當于麥氏點處;左側恥骨聯合上3 cm,需要避開患者的側臍韌帶;將0.5cm troca分別置入,在腹腔鏡下對患者盆腹腔臟器結構進行探查,然后再行手術[4]。(3)可應用百克剪將雙側圓韌帶、輸尿管峽部、卵巢固有韌帶進行凝切,同時一并切掉前面闊韌帶,切口下緣至膀胱反折腹膜水平,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剪開至子宮外口水平下約1 cm左右,盡量的把患者的子宮舉向操作對側,將宮旁組織分離,使子宮血管充分的暴露出來。(4)應百克緊貼患者的子宮,凝切患者的子宮主、骶韌帶,到達患者子宮外口水平;陰道前壁用單級電鉤切開,取出舉杯宮,在患者的陰道塞入制作好的直徑為4~5 cm的消毒紗布,以免發生二氧化碳氣體外溢現象;保持腹腔壓力,在腹腔下完成宮頸切除操作,并將子宮經陰道取出,對陰道進行消毒[5]。
研究組患者和參照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和各項臨床指標等相關情況進行評估。
(1)臨床效果評估:顯效,術后患者疼痛感不明顯,傷口愈合情況良好,術后1 d可以下地活動;有效,術后患者偶爾會產生疼痛感,傷口愈合情況比較好,術后1 d可以下地適當的進行活動;無效,術后患者疼痛感劇烈,伴有嚴重的并發癥,無法自主的進行活動。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各項臨床指標評估:觀察并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肛門排氣時間。
兩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分別為94.74%、77.78%,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P<0.05),見表 1。

表1 研究組和參照組臨床效果比較[n(%)]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肛門排氣時間均顯著優于參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研究組和參照組各項臨床指標比較(±s)

表2 研究組和參照組各項臨床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肛門排氣時間(h)研究組 19 58.21±11.54 75.58±16.36 18.36±2.91參照組 18 81.65±10.65 98.71±13.91 25.61±2.41 t 6.411 4.621 8.228 P 0.000 0.000 0.000
臨床上子宮肌瘤大多為子宮平滑肌瘤,患者在一般的情況下,臨床癥狀表現都不是非常明顯,常見癥狀經量增多及經期延長腹部可觸及腫物或者產生壓迫感的情況。子宮肌瘤主要是因為患者的體內雌激素含量,長期的處在比較高的狀態,導致內分泌失調后引起。除此之外,子宮肌瘤的活性素增高,對其的發生、發展也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若是不及時采取科學、有效的治療,可能會發生惡性病變,嚴重者甚至還會引起化膿或子宮體癌,嚴重的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6]。
目前,臨床上治療子宮肌瘤主要是采用手術,因其傳統的開腹手術存在的缺點比較多,現階段已慢慢被腹腔鏡微創技術所替代。與傳統的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更能快速的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減少手術的時間以及住院的時間,有效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降低發生并發癥的幾率[7]。在腹腔鏡下子實施子宮切除術,可以在直視的狀態下將手術完成,并且還能夠將腹腔和盆腔粘連充分的分離,該手術方式具:①安全性高;②術后無明顯的體表瘢痕等優勢,比較符合患者特別是年輕患者的美觀需求,使患者更加容易接受。但是,進行該手術方式時,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操作者必須擁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并且對子宮的解剖形態充分了解,高操作技術,才能提高手術成功率[8]。從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組實施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后,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以及臨床有效率,均顯著優于參照組實施的傳統開腹手術,表明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臨床效果確切,創傷小,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對子宮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療效切確,能有效的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且該手術方式對患者創傷小,且操作簡單,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