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康榮
(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人民醫院,江蘇 淮安)
肺炎支原體作為患者支原體肺炎發生的一種病原體,其一般不具備明顯的癥狀表現,一些臨床癥狀表現主要包括咳嗽、頭痛、咽痛和發熱等呼吸道癥狀[1]。大多數患者的體征與癥狀輕微,可自行痊愈,少數患者可進展為嚴重肺炎,甚至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嚴重不良反應。根據相關臨床報告指出,將莫西沙星治療應用于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可獲得滿意的臨床療效[2]。其有助于患者臨床癥狀及早改善,抑制機體炎癥反應,提高其生活質量。但目前對此觀點暫無統一定論,此類報告少之又少。在此次實驗中,對研究組和參照組18例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展開觀察和討論,其目的在于探討不同給藥方案對于減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效果的差異性,現將此次研究結果介紹如下。
選擇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呼吸內科收治的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18例納入討論領域,通過簡單隨機法將入選對象分為兩組,分別為參照組(n=9)與研究組(n=9),參照組中成人病患接受阿奇霉素治療方式,研究組中成人病患接受莫西沙星治療方式。研究組患者中女性4例,男性5例,年齡40~64歲,平均(52.42±5.73)歲。參照組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6例,年齡40~65歲,平均(52.58±5.69)歲。經告知后所有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均自愿參與此次研究,并簽署相關文件,同時醫學倫理委員會對研究項目知情并予以相關支持。對兩組臨床表現、病史等基礎資料通過應用統計學對比分析后顯示,差異細微(P>0.05),可進行對比和討論。
納入標準:(1)患者均符合《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中[3]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相關診斷標準;(2)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者;(3)胸片檢查明確存在肺部濕羅音、云霧狀與片狀陰影;(4)臨床資料全面者;(5)未伴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者。
排除標準:(1)臨床信息資料不全面者;(2)神經系統病變,無法配合完成研究者;(3)伴有嚴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病癥;(4)不愿意簽署知情同意書者;(5)對本研究使用藥物禁忌或過敏者;(6)患者存在失聯風險。
參照組(9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療方式),給予患者500 mg阿奇霉素(國藥準字H20064320,浙江得恩德制藥有限公司)混合于500 mL濃度為5%氯化鈉注射液中進行靜脈輸注治療,每日輸注1次,連續輸注5 d后改為口服阿奇霉素,每日口服1次,連續服用15 d。
研究組(9例,采用莫西沙星治療方式),給予患者0.4 g鹽酸莫西沙星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30039,南京優科制藥有限公司)進行靜脈輸注治療,每日輸注1次,連續輸注5 d后改為口服莫西沙星片,每日口服1次,連續服用15 d后對比兩組臨床療效。
(1)通過統計患者的IL-6、IL-2、IFN-γ水平等對研究組與參照組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進行觀察評價。分別采集兩組患者清晨空腹血液3 mL,使用ELISA雙抗體法對IL-6、IL-2、IFN-γ水平表達進行檢測,具體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執行相關操作。
(2)通過統計患者治療后的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等對研究組與參照組的體征與癥狀改善時間進行觀察評價。
研究數據的處理由軟件SPSS 20.0執行,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準,說明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對參照組和研究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進行觀察評價,相較于參照組,研究組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治療后的IL-6、IL-2、IFN-γ水平更低(P<0.05),詳情如表1所示。
相較于參照組,研究組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治療后的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等體征與癥狀改善時間更短(P<0.05),詳情如表2所示。
肺炎支原體肺炎臨床較為多發的肺部疾病,該疾病的發病機制主要與感染病原肺炎支原體有關,肺炎支原體作為一種寄生于細胞外的寄生菌,其直徑大小處于病毒與細菌之間,且生物結果較為特殊,能夠黏附在宿主細胞膜上,也就無法被黏膜纖毛清除及吞噬細胞吞噬,不斷吸取營養,促使代謝系統紊亂,釋放大量的有毒物質,從而對宿主細胞造成損害[4]。
表1 參照組和研究組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對比(±s)

表1 參照組和研究組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對比(±s)
組別 例數 IL-2(ng/L) IL-6(pg/L) IFN-γ(ng/L)研究組 9 184.83±20.28 10.68±2.26 16.67±2.41參照組 9 241.56±26.31 14.61±2.35 21.23±2.63 t 5.123 3.616 3.835 P 0.001 0.002 0.002
表2 研究組和參照組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體征與癥狀改善時間對比(±s, d)

表2 研究組和參照組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體征與癥狀改善時間對比(±s, d)
組別 例數 退熱時間 咳嗽消失時間 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研究組 9 2.28±0.24 5.32±1.17 6.62±1.23參照組 9 4.67±0.48 7.81±1.25 8.45±1.31 t 13.361 4.363 3.055 P 0.001 0.001 0.008
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及環境惡化加劇,使得近年來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大多數患者的體征與癥狀輕微,可自行痊愈,少數患者可進展為嚴重肺炎,甚至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嚴重不良反應。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發病例數較多,但近些年來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也不在少數[5]。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若不能及時治療,容易導致肺纖維化、胸腔積液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需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案。
阿奇霉素作為近幾年來醫學新研制的大環內脂類抗菌藥物,具有穩定性強、高選擇性等特點,在用藥后可選擇性的對病原體合成蛋白進行干擾,相比起以往臨床常用的紅霉素藥物而言,阿奇霉素的化學結構更加穩定,并且抗菌譜廣泛,藥物半衰期長。但阿奇霉素的治療時間長,易損傷患者肝功能,同時胃腸道反應明顯,因而限制了該藥物的使用[6]。
臨床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莫西沙星治療方式,其主要通過給予患者適量鹽酸莫西沙星注射液進行靜脈輸注治療,后改為口服莫西沙星片。莫西沙星作為一種新型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能夠有效阻斷肺炎病原體DNA修復、復制與轉錄,進而發揮抗菌效果,并且該藥物不會與大環內酯類耐藥菌交叉耐藥,該藥半衰期長,起效快,且安全性高,臨床療效確切。在此次研究中,相較于阿奇霉素治療方式,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通過莫西沙星治療后的IL-6、IL-2、IFN-γ水平更低,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等體征與癥狀改善時間更短,提示莫西沙星治療的應用效果更佳,有助于縮短患者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減輕炎癥反應,促進患者臨床癥狀及早改善。在連廣學[7]研究中也顯示,將莫西沙星與孟魯司特鈉聯用治療應用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治療中,也能夠取得較好效果,患者的肺功能指標水平明顯改善。其結果和本研究類似,有較高價值。
研究結果表明,莫西沙星治療在此次實驗中比阿奇霉素治療的作用更佳,對于抑制患者機體炎癥反應發作,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等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值得將其推廣普及于相關肺炎支原體肺炎疾病的臨床治療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