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
(吉林省四平市傳染病醫院,吉林 四平)
醫院作為救治患者的最主要場所,承擔著接待患者的主要任務。近年來,醫院接待的患者疾病種類也越來越復雜,其中有不少是危重癥患者[1]。近年來,伴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醫院使用的大量抗菌藥物對患者造成感染情況也越來越多,不僅影響患者整體治療的效果,對醫院內其他患者也帶來了一定的危險性[2]。醫護人員作為與患者直接接觸的人群,也會受到感染因素的影響,對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也造成了威脅[3]。若醫院未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對醫院感染事件進行有效處理,那么會造成醫院內感染情況更加嚴重。目前,大多醫院對于感染情況已經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有效地降低了感染事件的發生[4]。本文主要就三級質控管理在減少醫院感染中的應用價值做了以下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00例采取三級質控管理的患者作為研究,再選取同期未進行三級質控管理的500例患者作為參照組,在研究組中,男270例,女230例。年齡22~80歲,平均(53.66±4.23)歲;在參照組中,男260例,女240例。年齡22~79歲,平均(53.70±4.27)歲。兩組患者相關資料進行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無嚴重臟器器官疾病;②患者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患者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②患有精神疾病或者配合度低的患者。
參照組未實施三級質控管理,觀察組實施三級質控管理,內容如下:①一級管理:在院內成立護理管理小組負責對感染護理工作規范進行制定,根據醫院情況,采取一定的措施預防醫院感染。管理制度通過小組審核后,將直接分發給所有科室,并定期在每個科室患者進行相關檢查,使防感染工作順利進行。護理工作進行中,醫院領導要起到帶頭作用,通過發布指示和要求使各科室醫護人員將管理措施落到實處,使三級質控管理的效果得到提升。②二級管理:以感染管理部門為主,其工作主要是負責院內感染防控與監督工作。首先,以制定管理制度為首要目的,根據衛生部門的要求,結合各科室的具體情況,不斷完善適合本院科室感染防控的標準,以此標準作為感染防控的準則及對醫護人員的工作檢查標準,不斷提升醫護人員的感染防控水平。其次,院內定期召開座談會,為醫護人員普及感染疾病等知識,豐富其知識儲備,并且在講座后實施實際操作檢查,對每位醫護人員進行考核,以此作為工作考核的標準,加強醫護人員的技能操作與感染防控知識的學習,在遇到醫護人員操作有誤時,及時指出并糾正其錯誤,避免在實操中出現相同的問題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第三,對于院內突發感染事件,要及時并詳細地記錄在案,并且要及時檢查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若有緊急情況,及時對患者進行處理;將突發事件上報給護理管理小組,在每日召開的晨會上對此類事件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避免再次發生此類情況。最后,由感染科對所有事件進行匯總整理存入檔案。③三級管理:首先,由護理管理小組對各科室各成員工作進行不定時檢查,對各科室醫護人員的感染防控工作進行監督,若存在感染情況及時進行報告并找出負責的醫護人員。其次,各科室根據本科室情況,對常見感染情況進行匯總,找到正確感染預防方法,減少感染情況發生。科室內在進行會議時將感染原因進行分析,通過交流找出解決方法,若科室內未得出有效答案,則及時告知上級部門進行處理。
①對比兩組患者感染情況,包括胃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②對比兩組患者對醫護人員護理質量評分,包括健康知識教育、病房巡查、感染控制、無菌操作。③采取自制問卷調查表收集患者的滿意度信息進行采集,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
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感染事件發生數量少于參照組(P<0.05),詳見表1。
研究組對醫護人員護理操作的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詳見表 2。
研究組對醫護人員工作的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詳見表3。
現目前,根據醫療技術的發展,在臨床上使用抗生素使感染情況明顯增加;患者在院期間,由于患病后自我保護能力變差,導致極易受到感染情況的影響,例如:藥物的使用、創口暴露,這些情況均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5-6]。醫護人員是對患者護理效果起重要作用的人物,若醫護人員缺乏對感染防控知識的掌握,那么患者的護理效果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7]。常規感染防控護理中,各科室聯系較少,缺乏完善的感染防控制度,醫護人員的責任意識不足,造成感染防控力度不夠。根據葛宏等[8]研究表明,三級質控管理是更加先進的護理模式,通過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讓全院醫護人員共同協作起來,對感染防控工作進行細節化管理,分析出可能發生感染的因素并制定出相應的措施,保證醫院的感染防控工作順利開展,此觀點與本文結論一致。因此我們認為,采取三級質控管理對感染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不斷提升醫院的護理質量水平,對于緩解醫患矛盾也有積極作用。

表1 對比兩組的感染情況[n(%)]
表2 對比兩組對醫護人員護理操作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s, 分)

表2 對比兩組對醫護人員護理操作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s, 分)
組別 n 健康知識教育 病房巡查 感染控制 無菌操作研究組 500 92.33±3.93 91.28±2.93 93.17±3.28 91.35±3.15參照組 500 83.75±3.25 85.21±2.56 85.42±2.89 86.12±2.38 t 37.620 34.885 39.642 29.622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n(%)]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感染情況少于參照組(P<0.05),在實施三級質控管理后,經過醫護人員關注患者護理過程中的細節問題,并且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讓患者受到感染因素的影響變得更少;研究組對醫護人員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實施三級質控管理,對醫護人員的工作要求也不斷提高,使醫護人員不斷加強對知識的掌握。提升自我護理技能,讓護理工作的安全性也不斷提高;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患者在得到更加優質護理服務后,提高了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三級質控管理對于減少醫院感染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