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盼盼
(江蘇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徐州)
婦產科是醫學中必不可少的專業之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患者對臨床治療與護理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婦產科護士在學習期間除了掌握倫理學、心理學以及護理學等相關理論知識以外,還需要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與操作能力[1]。臨床帶教是檢驗護生實習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臨床帶教模式的不同將直接影響護生的培養質量。傳統的教學法以講授知識為主,教學形式枯燥乏味,影響了護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護生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2]。以往文獻報道表明,在產科護理帶教的過程中引入PBL+LBL雙軌教學模式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結合起來,增強護生的理解,提高帶教質量[3]。基于此,本次研究針對我院實習的100例護生進行分組討論,旨在為提高產科護生的帶教質量提供依據,現報告如下。
將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實習的100名護生納入至本次研究,依照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50名)與觀察組(50名),所有護生均為女性。對照組年齡18~22歲,平均(20.15±0.12)歲;受教育程度:大專30名、本科20名。觀察組年齡18~22歲,平均(20.6±0.23)歲;受教育程度:大專30名、本科20名。兩組護生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可做比較。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接受LBL教學模式進行臨床帶教,帶教老師根據實習大綱內容,并結合護生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病例,采用課堂授教方式進行教學,仔細講解疾病概念、基本內容以及主要護理問題等。每周1次為護生展示實際操作技能,并督促護生自主練習。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則行PBL+LBL雙軌教學模式進行臨床帶教,具體流程為:(1)帶教老師按照實習大綱制定教學計劃,并進行LBL教學活動,以典型案例為基礎,向護生仔細講解產科護理知識。同時,每周組織護生進行一次PBL教學活動,以臨床典型病例與護理實踐問題為向導,指引護生發現患者臨床護理中存在的問題[4]。帶教老師在實習任務與實習目標的基礎上設計課堂討論主題,并要求護生帶著問題查閱文獻資料,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2)組織護生開展分組討論活動,然后由帶教老師進行總結。帶教老師將PBL教學法介紹給護生,讓護生養成自學的習慣。首先,成立學習小組,讓小組成員查閱資料,共同討論該問題的解決方法;然后,由帶教老師組織護生開展討論活動,護生詳細匯報本組研究成果;最后,由帶教老師進行總結,并糾正護生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升華理論知識,增強護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比較兩組學生考核成績,兩組護生在課程結束后皆參加成績考核,考試內容包括產科護理理論知識、操作成績、護理病歷書寫以及理論實踐綜合能力,每項計為100分。(2)統計護生對臨床帶教的滿意度情況,課程結束后為學生發放教學方法問卷調查表,滿分100分,非常滿意:90分以上;滿意:60~89分;不滿意:60分以下。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對照組護生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護理病歷書寫以及理論實踐綜合能力成績顯著低于觀察組,除理論成績外,各項成績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對照組護生對臨床帶教滿意度88.00%顯著低于觀察組98.00%(P<0.05),見表 2。

表1 兩組護生考試成績對比(±s, 分)

表2 兩組護生對臨床帶教滿意度對比[n(%)]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的發展,而課程改革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重點,課改不僅使我國的課程教學方法處于不斷創新和完善中,同時也豐富了教學方法與模式。PBL+LBL雙軌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法,其將基于授課的學習方法(LBL)與基礎問題的學習(PBL)完美結合,不僅創新了教育模式,也為教學法注入了新鮮血液[5]。
此次研究主要探討了PBL+LBL雙軌教學模式在產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相較于單純的LBL教學模式而言,PBL+LBL雙軌教學模式的優勢主要為:(1)PBL+LBL雙軌教學模式是一種以護生為中心的素質教育模式,將護生最為課堂的主體,充分發揮護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在保證臨床教學質量的同時,全面提升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等綜合素質,為護生的日后發展提供了幫助[6]。(2)PBL+LBL雙軌教學模式對帶教老師的素質要求更高,要求帶教老師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豐富的臨床經驗、靈活的講話技巧等,以便讓護生掌握更加實用、更加精煉的產科護理知識技能[7-8]。從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護生的各項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表明PBL+LBL雙軌教學模式可有效改善授課老師的教學方法,調動護生的積極性,提高護生的實習質量。在滿意度上,觀察組高于對照組,結果證實了采用PBL+LBL雙軌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更好,護生更為認可滿意,對比LBL教學模式優勢明顯。
綜上所述,采用PBL+LBL雙軌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更高,可有效增強護生的理論實踐綜合能力,提高學生對臨床帶教的滿意度,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