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娟,朱紹鳳,王婷婷,寧美玲,劉奇,劉楠,李曉勇
(吉林省前衛醫院,吉林 長春)
慢性胰腺炎伴胰腺癌、壺腹部周圍癌及其他腫瘤(包括粘液性腦腺瘤)等疾病,可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進行治療,但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涉及大量的組織器官,手術復雜,操作難度較大,對患者機體形成的創傷較大,其術后發生并發癥和死亡的概率較其他部手術均高,對患者生命健康形成較大的威脅[1]。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外科手術方法的不斷改進,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術后死亡率已得到較大程度的控制,但其術后并發癥的控制仍舊棘手,值得引起臨床重視。有報道稱[2],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術后并發癥率可高達25%,常見的術后并發癥包括膽瘺、胰瘺、胃癱、腹腔內出血、消化道出血、腹腔內感染、肝功能衰竭等。其中反流性胃炎、胃排空延遲等原因可造成患者反復惡心、嘔吐等癥狀,雖未對患者生命形成威脅,但加重了患者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負擔,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同時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有研究報道[3],優質高效的護理方式能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改善其癥狀,本次研究對我院收治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并發頑固性嘔吐的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總結患者嘔吐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期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并發嘔吐患者的臨床護理提供建議和指導,現做如下報道。
本次研究對象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從2016年3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接受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30例患者中選取12例并發頑固性嘔吐的患者,對其資料進行回顧分析。所有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齡43~78歲,平均(62.63±12.36)歲。其中胰腺癌8例,肝門部膽管癌6例,膽總管下段癌5例,十二指腸乳頭癌8例,其他3例。手術切除范圍:遠端胃、膽總管以下膽管、十二指腸及部分空腸等部位。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與我院接受胰十二指腸切除術。②所有患者及家屬對本次研究目的、內容和方法均知情,并自愿參與。③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均完整。
排除標準:①排除合并心臟、腎臟、肝臟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不全者。②排除有精神病史、認知障礙等影響研究配合性的疾病。
收集、整理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著重分析術后并發頑固性嘔吐患者的資料,整理內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人口學資料;患者體檢內容(肝腎功能、血糖、血脂、血壓等)。將與術后并發頑固嘔吐有關聯的因素進行統計與分析,并根據得出的相關因素提出有有效的護理對策。
危險因素的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研究數據的處理由軟件SPSS 20.0執行,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30例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患者中,術后并發頑固性嘔吐的患者共12例,發生率為(4.00%),其中,5例發生于術后3 d,3例發生于術后5 d,4例發生于術后6 d。其中女性8例,占比(66.67%),男性4例,占比(33.33%),≥65歲以上的患者共9例,占比(75.00%),<65歲以上者3例,占比(25.00%)。
經分析,年齡、性別、術后鎮痛、吻合口炎癥及水腫、血糖過高、低蛋白血癥、膽汁反流等因素與患者術后并發頑固嘔吐有密切關聯,見表1。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高齡女性術后更易并發頑固性嘔吐,除不可改變的先天因素外,還有以下原因。①吻合口炎癥及水腫,術后,患者腸道相對缺血,術前本已存在幽門梗阻或術后腹腔內出現感染炎癥,導致吻合口和輸出段出現水腫,進而引發嘔吐[4]。②術后鎮痛,在進行手術后,通常會給予患者鎮痛泵進行止痛,導致患者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調節出現紊亂,在受到刺激的情況下,易出現嘔吐,此外嘔吐還是阿片類鎮痛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7]。③血糖過高,血糖過高可對患者的胃動力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胃動力減弱后,其消化能力降低,導致胃排空延遲,出現反復嘔吐的現象。④膽汁及胰液反流,術后患者幽門括約肌閉合能力失調,導致膽汁及胰液反流至胃部,改變胃部環境,形成刺激,干擾胃部電生理,同時加重吻合口的水腫和炎癥現象,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嘔吐久不能愈[5]。⑤術后出現低蛋白血癥,術后患者易出現營養不良,導致貧血、低蛋白血癥、低氧血癥及電解質紊亂等,這些癥狀可導致患者機體運轉受到影響,加重胃排空障礙,增強發生胃癱的風險性,引發反復嘔吐的癥狀。術后需對患者進行禁食水,引流液中離子丟失易引起低鉀血癥,引起嘔吐。

表1 引發術后頑固性嘔吐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①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酸堿平衡,對患者的血糖水平、血漿蛋白、尿糖、電解質、凝血酶原活性等水平進行嚴密監測,并根據患者的體征監測結果實施相應護理措施,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保證出入平衡,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另外,患者術后通常會采用留置靜脈導管進行腸外營養支持,但腸外營養可抑制腸蠕動能力,因此本院采取腸內外營養聯用,留置空腸營養管進行腸內營養,護理人員應當嚴格把握靜脈留置管和營養管的護理,定期更換輸液裝置、在進行營養管留置時選擇長度合適和柔軟度較好的,以減少對患者的刺激。有研究表明,胰腺術后早期經口進食可提升胃腸道動力,故早期拔出胃管盡快恢復經口飲食可加速器胃腸道功能的恢復[6]。②胃腸減壓,進行負壓吸引,將胃腸道聚集液體及氣體吸出,改善腸壁血液循環降低胃腸道壓力,同時對患者的引流情況進行監測和記錄,主要包括引流液的量和性質,如出現血樣引流液應當考慮為出血,及時報告醫生,采取正確的處理措施,如患者24 h胃液量增加同時伴嘔吐癥狀,應警惕胃癱發生,需及時進行臨床診斷,實施早期干預。另外,做好患者的口腔護理,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或異物,防止呼吸道阻塞或嗆咳引起嘔吐加重。③控制患者血糖,密切觀察患者的血糖水平,遵醫囑給予降血糖治療,如患者血糖出現異常升高,應立即向醫生反映,配合醫生做好相關處理。④腸內營養,術后早期給予腸內營養可預防胃癱的發生,其能刺激胃腸道激素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內臟血流,促進胃腸蠕動和膽囊收縮,幫助代謝,改善患者腸道功能,在腸內營養支持期間,注意飼管的護理,選擇柔軟的營養管,注意營養管的消毒和固定,以免發生其他不良反應,在進行腸內營養時,將營養液控制在40 ℃,緩慢滴注,根據患者耐受度調整灌注速度。⑤心理護理,由于該病的病程較長,術后恢復較慢,加上患者對疾病認知程度的不同,患者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因此護理人員應當加強和患者的交流溝通,及時排解其不良情緒,為其講述手術成功案例,增強患者信心,加強與家屬的溝通,讓家屬成為患者堅強的親情后盾。
綜上所述,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患者發生頑固性嘔吐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因此把握嘔吐原因,并以此為依據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能夠改善患者的不適癥狀,加速其恢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