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秀
(青海省大通縣人民醫院,青海 西寧)
分娩是指胎兒在母體內發育成熟后脫離而成為獨立個體的過程[1]。胎兒分娩時先露部分與母體骨盆的關系稱為胎位,正常胎位為枕左前位或枕右前位,頭靠近骨盆入口,胎兒頭部屈曲,雙手交叉于胸前,胎兒以屈曲的姿勢使產婦在分娩時更加順利[2-3]。胎兒正常分娩能夠減輕產婦的疼痛感,縮短產程時間,提高分娩的安全性。產婦能否順利進行自然分娩與胎位有至關重要的關系,在產程中,若胎兒胎位不正,會影響產程的順利進行,會帶給產婦更多疼痛感,極有可能出現大出血甚至難產情況,也有可能使胎兒在子宮內出現窘迫狀態,嚴重威脅到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4]。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采取特殊體位矯正胎位能夠使分娩過程更加順利,減少產程中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本文就產程中應用特殊體位矯正胎位的護理措施進行了以下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產婦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例;在觀察組中,年齡 23~32歲,平均(27.65±3.26)歲,孕周 36~39周,平均(37.33±1.08)周;在對照組中,年齡 22~32歲,平均(28.12±3.30)歲,孕周 37~41周,平均(38.11±1.02)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于我院行胎位矯正護理的產婦;②產婦經診斷證實為胎位不正。
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重大心、腎疾病產婦;②認知程度低且護理期間無法配合醫護人員工作產婦;③患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異常患者。
本次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慎重研究決定并予以批準,并對所有產婦及產婦家屬對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義進行充分說明,并使其充分了解后,產婦及家屬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參與本次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由產婦進行自由坐臥。觀察組實施特殊體位護理對胎位進行校正,其中包括:①產前檢查:醫護人員對產婦進行檢查,通過B超檢查確定胎兒的方位,根據產婦的羊水指數測算出胎兒的體重。②產程體位指導:產婦臨產時,若胎兒頭部位于產婦盆內,可指導患者自由選擇坐臥方式進行分娩;若胎兒頭部未入盆,醫護人員應指導產婦取半臥位;身體彎曲,腿部自然屈膝,若胎兒為左枕后為則行左側俯臥位,右枕后位則行右后側位,保持此姿勢直至胎兒部分頭發顯露;第二產程開始后,宮縮開始指導產婦行仰臥抱住膝蓋姿勢,將大腿盡量向外舒展,指導產婦進行呼吸,根據醫護人員指導延遲用力,促進產婦順利分娩。
①對比觀察兩組產婦自然分娩率;②對比兩組產婦產程時間及出血量;③對比兩組產婦新生兒不良情況發生率,其中包括:宮內缺氧、新生兒窒息;④對比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
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
觀察組產婦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觀察組產婦第一產程、第二產程以及產程總時間、產后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觀察組新生兒不良情況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3。
表2 對比兩組產婦產程時間及出血量(±s)

表2 對比兩組產婦產程時間及出血量(±s)
組別 n 第一產程時間(min) 第二產程時間(min) 總產程時間(min) 產后出血量(mL)觀察組 100 6.11±1.65 0.78±0.36 8.11±3.22 169.56±86.26對照組 100 10.33±2.87 1.98±0.65 12.33±3.12 235.35±87.55 t 12.747 16.150 9.412 5.353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對比兩組新生兒不良情況發生率[n(%)]
觀察組產婦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4。

表4 護理滿意度[n(%)]
近年來,產婦在進行分娩時常常會因為難產而中轉剖腹產,胎位不正成為了難產的最主要因素之一[5-6]。胎位不正使產婦在進行分娩時增加了巨大的風險,排便感加強,產婦過早用力使產婦經受劇烈的疼痛,延長了產程時間,還會使胎兒在子宮內出現不良情況,嚴重影響了母體與胎兒的生命安全。特殊體位護理進行胎位矯正,行高側臥位使胎兒移動至產婦腹部,將胎位旋轉至正確方位,幫助產婦進行順利分娩[7]。近年來,臨床上運用特殊體位護理進行胎位矯正越來越普遍,也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產婦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施特殊體位護理對胎方位進行矯正,提高了產婦的自然分娩率,使產婦分娩更加順利;觀察組產婦第一產程、第二產程以及產程總時間、產后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施特殊體位護理對胎方位進行矯正,能夠有效地縮短產程時間,減輕產婦的疼痛感,減少出血量,提高分娩的安全性;觀察組新生兒不良情況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施特殊胎方位護理進行胎方位矯正,能夠減少新生兒不良情況發生率,保障新生兒生命安全;觀察組產婦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特殊胎方位護理進行胎方位矯正,能夠使產婦及家屬對醫護人員工作產生認同感,提高護理配合度。
綜上所述,在產程中應用特殊體位矯正胎方位的護理措施效果較好,提高了產婦分娩效率,減輕了疼痛感,縮短產程時間,促進母嬰健康,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