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蘭霞,呂林林,姜志輝
(山東省淄博市第七人民醫院,山東 淄博)
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提升,X線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是臨床診療中重要的輔助方式[1]。臨床工作發現,近年來X線檢查的兒童患者有所增加,并且社會和家屬對X線檢查應用的安全性較為重視。X線檢查具有一定的輻射性,采用X線進行正常檢查,其輻射并不會對患者來帶明顯損害[2]。但對于兒童來說,輻射敏感度較高,年齡越小的患兒受輻射危害影響風險越大。因此,采用正確的方式提高小兒X線檢查的成功率,能夠減少X線對患兒帶來的損傷。有研究證明有效護理指導能夠提高患兒檢查的依從性,有利于提高X線圖像質量[3]。本文選取110例患兒進行分組研究,具體如下。
選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進行X線檢查的患兒,共110例,用隨機表格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5例患兒攝胸片24例、骨齡片14例、鼻咽側位片9例、副鼻竇片 8例,年齡1~8歲,平均(3.46±0.28)歲,男性23例,女性22例;對照組55例患兒攝胸片25例、骨齡片13例、鼻咽側位片8例、副鼻竇片9例,年齡1~7歲,平均(3.45±0.25)歲,男性22例,女性23例。兩組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較。
納入需胸片檢查、骨齡檢查、鼻咽側位檢查等患兒;患兒家屬知情并同意研究;患兒無精神疾病。
給予對照組患兒常規護理。給予觀察組患兒護理指導,根據患兒實際情況緩解患兒不良情緒,提高檢查的成功率[4]。具體方法如下:(1)首先對家長進行簡單的健康教育,打消家長對X線檢查的疑慮,告知家屬X線對患兒檢查時會采用低劑量原則,對晶狀體、性腺等敏感部位進行防護,最大限度降低輻射損傷[5]。(2)與患兒家屬合作,對患兒進行心理干預。根據患兒的年齡、病情和情緒狀態進行針對性護理,以溫和的語氣與患兒進行交流,帶領患兒熟悉陌生環境,消除患兒緊張感。對于哭鬧不止的患兒需要在其情緒平靜后進行檢查[6]。(3)檢查時,逐一進入檢查室,告知患兒按照要求進行檢查,嚴格根據醫囑行動,結束后及時離開檢查室。對于較小的患兒可允許家屬穿著防護服陪同,檢查時固定患兒肢體,盡量避免因移動、動作問題出現陽性片。
觀察指標:對比患兒不良心理表現發生情況,主要包括緊張恐懼、膽怯不安、反抗拒絕。對比兩組患兒家屬對檢查過程的滿意度。對比兩組陽性片情況。家屬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率=(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陽性片率是動作、移動導致的不合格圖像,主要包括部位偏差、偽影胸片、副鼻竇片等,陽性片率越高說明檢查效率越低。

表1 兩組患兒不良表現對比[n(%)]

表2 患兒家屬總滿意度對比[n(%)]
以統計學軟件SPSS 20.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以 χ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兒不良心理表現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對照組家屬滿意度(87.10%)低于觀察組(96.77%),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觀察組陽性片率(5.45%)低于對照組(16.36%),P<0.05,見表3。

表3 兩組陽性片對比[n(%)]
小兒采用X線檢查的項目主要有胸片、關節骨骼片、四肢骨骼片、鼻咽側位片以及副鼻竇片等,以明確患兒肺炎、骨折、關節脫位、鼻竇炎等疾病,X線適用于多種疾病的診斷檢查,臨床應用頻率較高[7]。小兒患者采用X線檢查的最突出問題就是檢查時不予配合,依從性較差,導致小兒X線檢查效率低,X線片浪費情況嚴重,并且小兒攝片成功率低會考慮增加劑量、反復攝片,不僅浪費人力物力資源,X線輻射對小兒健康也會帶來一定影響。小兒屬于特殊群體,對環境、護理干預要求較高,進入醫院后,陌生的環境會造成患兒緊張恐懼,容易出現哭鬧、抗拒的情況,患兒不良情緒十分不利于X線檢查的開展,尤其是肺部啰音懷疑為肺炎的患兒,哭鬧既不利于病情的發展,也會影響X片成像模糊,導致漏診誤診的風險,誤診對小兒帶來的危害遠大于X線輻射[8]。因此,在小兒X線檢查過程中,給予患兒正確的護理指導,與家屬配合共同緩解患兒不良情緒,安撫患兒心態。從患兒健康出發,通過提高X線診斷的正確率,幫助臨床確診,保護小兒身心健康。
本次研究表明,采用護理配合指導的觀察組患者,患兒家屬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陽性片率低于對照組,攝片成功率較高;觀察組患兒緊張恐懼、膽怯不安、反抗拒絕的不良情緒明顯改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小兒X線檢查時,給予患兒科學的護理指導,能夠明顯提高X線檢查的成功率,避免重復照射,有利于疾病診斷和小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