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雪輝 劉毅 朱蓉 陳菡 徐芳

【摘 要】 農村財務管理是鄉村治理的重要內容,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是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實踐中最有效的模式。盡管如此,該模式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信息技術日益發展等新形勢下依然面臨未解決的歷史問題和現實新問題。財務共享服務近年來已經成為企業財務管理領域降低運行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提高集中管控能力等的創新實踐。結合財務共享服務運作模式、成功實施關鍵因素和路徑分析發現,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運用財務共享服務理念的業務基礎、實施因素和路徑,以及解決其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均具有可行性,從而在邏輯上構建了基于財務共享服務的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理論方案。
【關鍵詞】 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 財務共享服務; 農村財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 F23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1)02-0111-07
一、背景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受到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特別是十八大以來,解決好“三農”問題更是成為黨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實現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農村財務管理是鄉村治理的重要內容。農村財務管理問題涉及農民切身利益,一直被廣大農民密切關注,是影響農村基層組織干群關系以及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秩序穩定的關鍵因素之一。
目前,農村財務管理主要實行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該模式是在總結浙江慈溪市“單代理制”和金華市“雙代理制”經驗基礎上由政府向全國推廣的[ 1 ],被普遍認為是農村財務管理實踐中效果最優的一種模式。實行十多年來,該模式對提升農村會計基礎工作水平,規范資產、資源和資金“三資”管理,遏止農村亂收費、亂攤派和亂罰款“三亂”現象,改善農村基層干群關系等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歷史問題仍未得到徹底解決。同時,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實施也帶來一些新問題。例如,政府推行委托代理制度與法律要求農村基層組織自治相沖突,存在鎮級財政挪用截留村級資金等新風險。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全面深化改革不斷推進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面臨新的應用環境和問題解決方案。第一,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脫貧、城鄉一體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等使得農村地租收入、村企業經營收入等村集體收入來源更加多元化并大幅增加,支農惠農強農富農等財政專項資金投入比例擴大,農村“三資”財務管理等更加復雜,面臨更高要求。第二,農村經濟發展、改革開放深入和依法治國等不斷推進,使得農民民主意識、法治意識不斷增強,不斷要求擴大村集體經濟活動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第三,以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簡稱“大智移云”)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正顯著改變著社會工作和生活方式,也給農村經濟社會帶來巨大變化,讓信息溝通方式和技術手段更加豐富和先進。第四,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正在國內外企業財務管理領域方興未艾,近年來已經成為世界著名企業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強化內部管控等的財務管理創新模式。據國際財務共享服務管理協會定義,財務共享服務是依托信息技術,以財務業務流程處理為基礎,以優化組織結構、規范財務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或創造企業價值為目的,基于市場化視角為內外部客戶提供專業化生產服務的分布式管理模式。財務共享服務實質是共享服務在財務領域的應用。第五,2018年,四川省甘孜州完成所有2 679個行政村推廣實施“互聯網+精準扶貧代理記賬”,被廣泛認可?!盎ヂ摼W+精準扶貧代理記賬”是財務共享服務理念在村級財務管理中運用的具體實踐。
因此,將財務共享服務理念引入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探索新形勢新環境下的農村財務管理新模式,尋求解決農村財務管理面臨的歷史與現實問題新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相關研究文獻
(一)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
國內關于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的研究,大多數學者從實踐總結分析其主要做法、取得實效、存在問題和相關對策建議。湖北省的主要做法是堅持“三結合”、維持“四不變”和實現“五統一”[ 2 ]。山西省主要采用委托鄉(鎮)設立村級財務核算中心代理[ 3 ]。徐小君[ 4 ]認為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資產管理職能、內部制度、會計人員素質、財務監督等方面,與法律規定的村民自治和政府職能沖突,建議加強資產監督、完善內控、提高人員素質、做好村務公開,將代理記賬改進為市場化模式。一些學者從理論層面對該模式產生原因和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嘗試給出合理解釋和改革建議。例如從制度變遷和制度演進角度[ 1 ],或者博弈論角度[ 5 ]。一些學者也從歷史發展角度對農村財務管理模式進行比較研究[ 6 ],并認為每種模式初始使用時都有其先進性,只是隨著農村經濟發展不斷顯露出其弊端[ 7 ]。
國外對應的是“合作社”研究。在英國,19世紀40年代羅奇代爾公平先鋒社成為合作社模式發源地,90年代提出國際社會認可的合作社七原則[ 8 ]。美國合作社采用大農場下的跨區域模式,實行擁有使用權、擁有控制權和交易獲利原則[ 9 ]。日本采用自下而上模式,通過地方自發性行為形成有名的“造村運動”[ 10 ]。從國外文獻看,國外合作社的財務管理主要效仿企業并已發展到較高水平,幾乎不存在我國村級財務管理的管理混亂、收支不明等問題,主要表現出村民自治與政府監管并存特征[ 11 ]。這正是我國農村財務管理值得借鑒的地方,對改進和完善現行農村財務管理模式具有積極意義。
(二)財務共享服務
國外關于財務共享服務的研究主要是實施后的績效和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等。關于實施后的績效,Matt Quinn等[ 12 ]發現能為公司節省支出,運營成本出現顯著降低;而Joseph Soalheira[ 13 ]認為公司運行效率明顯提升。關于企業集團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Janssen和Joha[ 14 ]認為是戰略周密執行、業務活動重新設計、流程標準化、信息系統健全和變革管理等;Martin則發現是服務中心選址、服務水平協議、業務流程管理、變革管理等六大因素[ 15 ]。
國內學者借鑒國外研究思路,結合中國具體管理實踐,在多方面開展了理論和實踐探索。一些學者關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如何建設,分析了建設思路和要點[ 16 ],認為系統平臺統一搭建和整合是實現共享服務的關鍵環節[ 17 ]。關于財務共享服務實施后的效益,有人認為能顯著提高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和財務管理水平,實現財務服務價值增值[ 18 ];有人認為能降低公司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 19 ]。在財務共享服務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方面,不僅通過實證檢驗發現了企業集團財務共享實施的關鍵因素[ 20 ],而且發現了關鍵因素對財務共享服務價值的影響程度存在不同[ 21 ]。
目前,國內外的財務共享服務研究幾乎都集中于企業管理背景,還未發現村級財務管理背景下的相關文獻。因此,將財務共享服務理念拓展到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領域,無論對村級會計委托代記賬還是對財務共享服務都將進一步豐富其理論與實踐研究。
三、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及存在問題與原因分析
(一)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
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是指根據村集體經濟組織(簡稱村集體)自愿原則,在保證其資產收益權、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監督權和處置權等權利不變的前提下,經村民代表大會同意,與鄉(鎮)設立的會計服務代理中心簽訂委托代理記賬協議,對村集體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管理的模式。在該模式中,全體村民委托村委會,村委會再委托會計服務代理中心進行核算和財務管理,同時村委會也委托村報賬員管理資產和報銷等。其運作關系見圖1。
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簡要概括為:一個自愿、二級審核、三方委托、四位監督、五項統一和六權不變。一個自愿是指村集體自愿委托會計代理服務中心代理賬務處理、財務收支、會計檔案管理和會計信息提供等。二級審核是指村集體收支報銷經村級和會計代理服務中心兩級審核。三方委托是指該模式存在全體村民委托村委會、村委會委托會計代理服務中心和村報賬員的三方委托代理關系。四位監督是指該模式構成了全體村民、村民理財小組、會計代理服務中心和外部審計的四位一體監督體系。五項統一是指資金賬戶、報賬流程、財務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和賬務公開統一。六權不變是指村集體的資產資金所有權、使用權、審批權、收益權、處置權和監督權不改變。
(二)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存在的問題
雖然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目前是村級財務管理中實踐最有效的模式,但有些歷史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同時也暴露出一些新問題。
1.與村民自治法理相沖突,不利于培育村民自治意識
我國《憲法》規定,村民委員會是群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鄉(鎮)政府部門不得干預村民自治范圍內的事項?!稌嫹ā芬幎?,應當委托經批準設立的中介機構代理記賬。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是村集體自愿將村級財務委托給鄉(鎮)設立的會計代理服務中心處理。首先,這與上述法律規定沖突,違背了政府部門只有指導和監督職能,應由中介機構代理記賬的規定。其次,該模式擴張了鄉(鎮)政府權力,是鄉(鎮)政權對村民自治權的一種制度侵犯。最后,該模式讓基層村民形成了沒有國家干預、行政權力保障,基層農村就不能真正實現治理的認識,這不利于培育村民自治意識。
2.核算基礎工作仍需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不高
一是核算內容不全面。許多會計代理服務中心只將貨幣資金收支和結余作為核算重點?!耙皇乱蛔h”、支農惠農等財政專項資金未納入村專有賬戶核算。有的村未將收入全部繳入專戶,私設“小金庫”。二是核算報銷不規范。有的村隨意開支內容、挪用或占用資金;有的村審批程序不嚴,“草紙”“白條”報銷,憑證附件不全、內容不完整、手續不齊等。多數村會計科目設置不合規,選擇隨意性大。三是會計信息質量不高、可利用程度低。由于核算內容不全和不規范,單個村的會計信息質量不高。又因各村之間會計格式等不統一,會計信息缺少可比性,可利用性差。
3.財會隊伍力量薄弱,專業素質較低且不穩定
一是財會人員專業技術資格比例低。會計代理服務中心的財務人員具備會計師及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的比例非常低,村報賬員幾乎沒有專業技術資格。二是財會人員數量和穩定性不夠。會計代理服務中心財會人員和村報賬員大多兼有其他事務,并且頻繁更換而不穩定。
4.財務監督控制仍需加強,內部監管出現新缺口
一是財務管理制度需要進一步完善。村集體的經濟活動越來越多元化,需要修訂或新制定相應的“三資”管理等制度。村級內控體系效用發揮不夠好,需要通過完善制度來建立機制、明確職責,防止出現監管空白。統籌外部審計、社會監督和紀檢等外部監督渠道,豐富監督層次,規范監督體系,需要完善外部監督管理制度。二是內部監督體系發揮效用不夠。在很多村,民主理財小組形同虛設,未發揮應有作用。有的村財務公開制度執行不到位,存在公開不及時,公開內容不細不全、不易理解,公開形式單一,缺乏意見反饋機制和輿情應對機制等問題。三是代理中心監管作用不足,村級資產監管能力弱化。地理位置和業務內容相分離,會計代理服務中心無法深入業務過程開展監督控制。村集體財產物資和會計核算相分離,使得村干部或村報賬員認為不該或不愿負責資產管理,也增加了采取賬實核對方式管理資產的難度。四是流程運行有薄弱環節,出現新的制度成本。村與鄉(鎮)之間有較遠距離,偏遠地區更加突出,村報銷員定期去會計代理服務中心報賬的時間、精力成本很高,會計代理服務中心的審核也讓村集體產生了機會成本。另外,鄉(鎮)政府權力擴大,出現基層腐敗轉移到會計代理服務中心的現象。
(三)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問題的原因分析
1.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的非完全市場化
首先,對會計代理服務中心的選擇并非完全市場化。一是村級本來就缺乏可供選擇的替代選項;二是會計代理服務中心是鄉(鎮)專設機構,如果不選擇,將不利于后續工作開展。其次,會計代理服務中心自身資質并不具有市場化特征。市場化選擇出的代理機構應具有能提供相應服務的資質條件,但多數會計代理服務中心未能滿足相關資質要求。最后,政府職能部門介入過多,未厘清功能定位邊界。鄉鎮一級政府主導了會計代理服務中心的設置和轄區內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的選擇等,這讓村集體客觀上認為是一場政府主導的、非市場化的行為。
2.行為主體間出現新的信息不對稱
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雖可緩解村民與村委會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但因會計代理服務中心新主體的出現,產生了新的行為主體間信息不對稱。一是會計代理服務中心與村集體間的信息不對稱。代理服務中心是否按照委托要求完成委托任務需要較高驗證成本;村委會是否存在舞弊行為,會計代理服務中心也缺乏相關監督能力。二是會計代理服務中心與村報銷員間的信息不對稱。會計代理服務中心對報銷業務背后涉及的決策過程等信息不了解,而村報銷員也無法監督會計代理服務中心賬務處理效果。
3.村鎮兩級基層組織的客觀條件約束
一是經濟社會條件決定了基層組織財會隊伍較弱。村鎮兩級政府財政實力較弱,人員編制和辦公經費不足以及基層財會工作缺乏成就感等,難以吸引較高素質財會人才,也無法保障現有人員長期穩定。二是地理位置影響了采取集中核算的效果。村級與鄉(鎮)間的天然地理格局讓交通、時間、信息傳遞和現場監督等成本很大,削弱了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的集中核算功能。
4.信息技術發展等還無法支持管理模式創新
新技術發展往往能推動生產能力提高和管理模式創新。過去近20年,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財務管理經歷了會計電算化、會計信息化階段,現已邁入財務信息化階段。在會計信息化和財務信息化初級階段,信息技術更多的是解決局域網內機器終端用戶的工作效率問題,還無法支持大規模客戶在線服務,因為缺少巨量數據庫存儲數據信息、充分網絡條件共享傳遞數據信息和足夠強大的專業軟件進行人機交互和提取數據信息等。信息技術發展的滯后,使得基于技術突破的管理模式創新成為不可能,基礎條件本就非常薄弱的村鎮基層組織創新管理模式更困難。
四、財務共享服務特征及其應用分析
(一)財務共享服務運作模式
財務共享服務運作模式有兩種分類。一種按“共享”和“服務”運作差異分類,分為基本模式、市場模式、高級市場模式和獨立經營模式。另一種按財務共享服務功能作用分類,分為流程統一型、管控服務型、決策支持型和智能決策型。
基本模式是將基礎性、重復性業務整合,建立流程化、標準化的處理規范,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服務內部相關業務部門的目標。市場模式是在基本模式基礎上,內部經營權與決策權進一步分離,按市場競爭方式付費購買內部服務。高級市場模式的市場化程度更高,在對內提供有償服務的同時,也向外部客戶提供服務。獨立經營模式是指共享服務中心成為獨立商業實體,追求利潤最大化。
流程統一型是將重復性較高的流程(或業務)集中,實現業務處理的集約化、規?;蜆藴驶?。管控服務型是以流程統一型為基礎,借助集中核算和支付強化內部控制,通過共享服務中心匯集財務信息并及時反饋和管理,從而有效管控企業整體風險。決策支持型是借助信息技術實現業財融合,建立財務分析功能模塊,全面系統地提供各類財務信息支持管理層決策。智能決策型是利用“大智移云”等信息技術對業財融合數據進行深度挖掘,為管理層提供全景式實時戰略性分析報告,為企業戰略決策提供支撐。
(二)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關鍵因素及路徑
1.財務共享服務實施的關鍵因素
借鑒何瑛和周訪[ 20 ]的研究結論,本文認為影響財務共享服務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包括戰略規劃、信息系統、流程再造、組織結構、績效管理和人員管理。
一是戰略規劃。戰略規劃是指組織的意圖、目標、策略和政策等。財務共享服務的戰略規劃要和單位整體戰略規劃保持一致。二是信息系統。財務共享服務的實施需要一個良好的信息化平臺提供基礎支撐和保障。信息系統和財務共享服務是相互促進、緊密相嵌的整體。三是流程再造。流程再造是一種基于勞動分工的管理思想,實質是對業務流程做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徹底的重設計。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過程就是再造業務流程的過程。四是組織結構。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在組織結構上要明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與其他業務單元的關系,運營實體內部各工作崗位或業務部門間的職責和權限。五是績效管理。績效管理是指運用整套方法、準則、過程和系統等監控和管理企業業績。財務共享服務目標能否實現,依賴于績效管理進行有效管控。六是人員管理。人員管理是指管理者在恰當時機為合適崗位配置適當數量和能力人員的過程。財務共享服務實施是對企業組織結構的重大變革,要求將組織變革給員工帶來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甚至成為員工擁抱組織變革的逆轉力量。
2.財務共享服務實施的路徑
從企業成功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實踐看,財務共享服務實施是一項投入大、涉及廣和影響深的系統工程。要結合企業實際,按照合適路徑,按計劃分步驟分階段進行。
一是按財務業務類型路徑實施。這種實施路徑直接從財務業務入手,按財務業務分類進行。建設初期,將業務處理相對簡單、影響較小的業務納入實施范圍;后期,再將其他財務業務逐條納入實施范疇。這種路徑適合財務業務類型一致、各分子公司內部管理模式基本統一的企業。二是按企業業務板塊路徑實施。這種實施路徑主要針對采用多元化經營戰略的大型企業集團。企業集團業務類型多,業務戰略多不相同,每類業務的財務管理和核算要求差異較大,整合統籌全部業務非常困難,所以要按業務板塊實施。三是按業務區域范圍實施。按照區域范圍實施財務共享服務跟企業集團的內部架構有關。很多集團公司的業務布局或戰略規劃是按區域設計的。按區域實施,還可在區域內部再采用財務業務類型或者業務板塊兩種路徑實施。
(三)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效應
1.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正面效應
一是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降低運營成本是企業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最初目的。通過財務業務流程再造,利用專業分工優勢和規模效益,實現技術、人財物最優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人員要求,實現人工智能,降低整體成本。二是提高企業運作效率。業務流程再造和分工專業化,專業技術人才聚集的知識溢出效益和信息平臺提升信息交互流程,使得企業整體工作效率提升。三是提升企業集中管控能力。企業總部可以借助財務共享服務統一信息平臺,及時準確地獲取相關信息并進行監控,同時降低了業務和財務共謀舞弊可能。四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財務共享服務將強化業務財務和戰略財務,降低運營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這些將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
2.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負面效應
一是企業運作成本不降反升。實施過程中的人力成本上升,或者信息系統建設或信息傳遞成本超越了人力成本節約等,都會導致總成本增加。二是削弱了分子公司財務管理水平。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導致分子公司業務和財務分離,弱化了其管理決策需要的財務信息支撐,將喪失一些機會或者帶來相關風險。三是基礎財務人員質量無法滿足需要。如果企業未能為轉型、基礎財務人員提供發展通道,這些財務人員將不能滿足財務管理需要。四是財務共享服務實現共享卻偏離了服務。無論財務共享服務采用哪種模式,都存在重視共享而偏離服務的可能。
五、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應用財務共享服務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結合財務共享服務特征、成功實施關鍵因素和路徑、實施后的成效與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特征及面臨的問題,對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應用財務共享服務理念進行理論分析,在邏輯上構建出基于財務共享服務的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理論方案。
(一)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滿足財務共享服務的應用基礎
財務共享服務的本質是共享服務在財務領域的應用。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屬于農村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其應用財務共享服務符合財務共享服務實施領域的要求。
根據企業財務共享服務實踐,財務共享服務是將大量分散、重復性高、易標準化的財務業務活動整合統籌,有的企業將具有不同業務生態的分子公司進行整合也可以實現共享服務。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業務本身具有大量分散、重復性高和易標準化的特征。我國村級組織數量巨大,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有行政村約69萬個。農村財務統一實行《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其經濟活動相比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更簡單,更容易統一標準化。雖然單個村的業務量較少,但是一定行政區域內的村集體總體業務量卻相當大。從業務特征看,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應用財務共享服務具有業務基礎。
另外,從財務共享服務的應用模式來看,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應用財務共享服務,采用最基本和功能最簡單的模式是可行的。
因此,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滿足財務共享服務的應用基礎,其業務特征和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具有匹配一致性。
(二)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成功因素和路徑具有可行性
根據前面分析,企業成功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關鍵因素包括六大要素,實施路徑可按財務業務、企業業務板塊和業務區域范圍三種進行。
關于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1)戰略規劃反映的是實施組織的意圖、目標、策略和政策等,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屬于鄉村治理的重要內容。在我國當前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形勢下,推進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改革,提升鄉村財務管理水平,具有迫切的現實需要和重要意義。(2)信息系統為財務共享服務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平臺,其復雜性依賴于財務共享業務的規模量和復雜性。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業務本身類型簡單,只是規模量較大,但是這種規模量對當前信息技術發展而言,完全不存在難度。(3)流程再造實質是對財務業務流程做根本性再思考和徹底重新設計,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業務流程環節簡單清晰,涉及行為主體較少,易于梳理清楚、重新整合設計。(4)組織結構反映的是組織內部各部分職責權限和權利義務。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需要注意各級政府組織在該結構體系中的作用,要合理區分政府、第三方代理機構和村集體之間的關系。當前,國家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充分發揮政府作用,這為按照市場化機制實行財務共享服務提供了宏觀政策環境。(5)績效管理是財務共享服務實施中的管理方法、準則等,可以提高其運行質量和效率。(6)人員管理強調要關注改革對人員職業發展帶來的變化并做好人員培訓和配置。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涉及人員素質和專業技術層次較低,績效管理容易發揮作用,但是對人員的專業培訓和崗位配置需要重視??偟膩碚f,從成功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因素分析,在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應用財務共享服務具有可行性。
關于實施路徑,由于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業務本身類型少、簡單不復雜,村集體又數量大而分布在各個行政區域,因此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按照業務區域范圍來應用財務共享服務具有可行性。
(三)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效應能夠解決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應用財務共享服務,根本目的是要解決其當前面臨的各種主要問題,從而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可以降低財務運行成本。降低財務運行成本的原因主要是財務業務流程再造后的專業分工和規模經濟、信息系統平臺的業務集中處理,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等,減少了人員需求量,降低了人員需求層次。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業務涉及數量巨大的行政村和相應財務人員,即使每個行政村或鄉(鎮)減少1—2名財務人員,每個市、省級區域也會帶來大量人員成本節約,更不用說全國范圍內的成本節約。
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運作效率的原因主要是財務業務的標準化和流程化降低了工作難度并提高了工作人員熟練度;大量專業技術人才聚集產生的知識溢出效應,提升了業務技能和工作手段;統一信息平臺讓業財信息交互及時,加快了業務流程;大量信息技術運用提供了更快捷的業務處理方式或智能化問題解決方案等。應用財務共享服務以后,知識溢出效應可以讓村級財會人員專業素質提升,提高會計基礎工作質量。對會計人員要求降低,不僅可以讓現有財會人員更好地適應工作,提高質量,而且可以提升業務處理效率。信息平臺和信息技術的運用讓鄉村財務人員工作效率得到整體提高,反映出鄉村財務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可以提升集中管控能力。提升集中管控能力的原因主要是按統一標準和流程在統一的財務信息平臺上形成的財務信息被實時匯聚,單位可借助信息平臺及時準確地掌握相關信息并對業務活動進行監控;另外,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分離,并且業務處理隨機分配,業務和財務共謀舞弊可能大大下降。應用財務共享服務,將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相關信息實時統一匯聚,再將這些信息分別向政府監管部門、村集體內部組織、社會公眾等公開,不僅可以強化社會監督、政府監督等外部監督,而且可以督促內部組織進行自我管控約束。信息系統可以實現村級“三資”的信息化管理,從而保證資產管理功能得到強化。另外,信息系統的運用可以讓內部控制嵌入信息系統,從而實現控制留痕和防止控制人為干預。
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可以提升核心競爭力。提升核心競爭的原因主要是財務共享服務讓財務業務工作發生轉型,由核算財務向業務財務和戰略財務轉變。這種轉型是指業務財務崗位和戰略財務崗位會有更多數量及更高素質財務人員。一直以來,村級財務管理處于較低水平,應用財務共享服務,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的財務人員將會更多轉向業務財務和戰略財務方面,村級財務的預決算管理、投融資決策、財務報表編制和財務分析等業務會得到更大重視,村級財務管理水平將進一步提高。
因此,無論是從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是否滿足財務共享服務應用基礎,以及成功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因素和路徑是否具有可行性,還是從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取得的成效能否解決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村級會計委托代理記賬模式中應用財務共享服務都是一個理論邏輯上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如果不成功,也可能導致成本不降反升、基層財務管理水平降低、基層財務人員質量仍無法滿足和財務共享服務只有共享缺乏服務的問題。而避免這些問題,就需要在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過程中,統籌謀劃、深入調研、科學分析,制定詳實、周密計劃,并認真執行。
【參考文獻】
[1] 劉知林,孔祥衛.環境變遷與制度演進:村級會計代理制的若干政策建議——基于浙江金華的調查[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8(6):11-13.
[2] 狄愷,萬文翔.小賬本撐起和諧新農村:湖北省實施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調研報告[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8(3):11-13.
[3] 武濤.山西省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調研報告[J].農村財政與財務,2009(7):29-32.
[4] 徐小君.完善村級代理記賬的思考和建議[J].時代金融,2016(17):291,293.
[5] 彭巧靜.新農村建設背景下村級會計委托代理制博弈分析[J].農業經濟,2014(5):60-61.
[6] 祝素月,肖立群,李莉.村級財務委托中介機構代理模式的構建研究[J].經濟論壇,2009(9):113-115.
[7] 李百超.我國目前的農村財務管理模式及其創新[J]. 農業經濟,2014(11):68-70.
[8] ATKINSON A A, BALAKRISHNAN R, BOOTH P,et al. New directions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J].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1997(9):70-97.
[9] KOGUT B, ZANDER U. Knowledge of the firm, combinative capabilities, 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M].Organization Science,1992:383-397.
[10] AOKI MASAHIKO. Information, incentives and bargaining in the Japanese econom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11] ALI T, AHMAD M, SHAHBAZ B,et al. Impact of participatory forest management on financial assets of rural communities in Northwest Pakistan[J].Ecological Economics,2007,63(2/3):588-593.
[12] QUINN M,ZHAO A,WANG D. Technology enabling growth increasing efficiency, reducing costs-the opportunity for the finance team [R].2006:17-36.
[13] SOALHEIRA J. Designing a successful plan for your shared service centr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Information Systems,2007(3):217-230.
[14] JANSSEN M, JOHA A. Emerging shared service organizations and the service-oriented enterprise:critical management issues[J].Strategic Outsourc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8,16(1):35-49.
[15] MARTIN W.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f shared service projects-results of an empirical study[J].Advances in Management,2011,14(5):21-26.
[16] 張慶龍,彭志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咨詢服務系列專題(三)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思路與要點分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2(3):24-27.
[17] 張慶龍,張春喜.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咨詢服務系列專題(六)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信息化建設研究[J]. 中國注冊會計師,2012(6):48-52.
[18] 劉正模,朱靜,張璐瑤.基于價值增值的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來自畢節煙草商業的管理實踐[J].會計之友, 2018(11):154-158.
[19] 金蓮花,王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應用效果研究[J]. 會計之友,2016(5):21-24.
[20] 何瑛,周訪.我國企業集團實施財務共享服務的關鍵因素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3(10):59-66,97.
[21] 羅聲明,孫德剛.企業集團財務共享實施影響因素研究[J].財會通訊,2014(1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