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素
摘 要: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對學生后續學習起到鋪墊作用,數學作業的設計與學生學習效果呈現正相關。本文首先闡述現有小學數學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隨后提出了關于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以期提高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質量,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作業; 問題;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052-001
作業是學生和教師對所學知識進行檢測、鞏固、復習的重要手段。通過作業,學生可以第一時間發現自己所學知識的不足,做到查漏補缺;教師則可以快速了解學生的知識薄弱處進行針對性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成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的達成。
一、小學數學作業存在的問題
作業形式單一。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都是文本型的作業,形式比較單一。文本型的作業在部分學生心中已經等同于數學作業,可見數學作業的創新性、有效性設計的迫切性。作業量過多。對學校學生的調查和一些新聞報道,可以發現學生的作業負擔過重,每天忙于寫作業,失去了自我發展時間。殊不知,過量的題目使學生疲于應付,每日只想著如何將作業寫完,對所學學科產生厭煩心理,更不利于學生對本學科的接受。作業區分度弱?,F在普遍的情況是,班級所有學生、甚至全校所有學生都寫著相同的作業,完全沒有區分度。這樣導致,學困生很難完成作業,將時間過多放在難題上面,不利于其基礎知識的掌握,對數學這門學科沒有興趣,甚至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而優等生花費時間在無意義的機械作業上,則占據了他用來進行課外探究的時間,無法達成其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二、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
(一)作業形式多樣化
不同于常見的文本型作業,數學作業的形式可以變得多樣化和豐富化,避免枯燥和無意義的重復練習。小學生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具有動手實踐的意愿,因此在小學可以多一些口語作業和實踐類作業。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由于兒童時期的學生好動、活潑,渴望通過自身努力學到知識和技能并得到充分的表現[1]。在做非文本型作業的過程中,使他們意識到數學的有趣和有意義,增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好數學不只是用來做題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數學也有大用處。
比如,蘇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學期,學生學習了初步的長度單位米和厘米之后,就可以利用米尺做實踐類作業。在生活中,當我們需要測量物體的長度,但是身邊又沒有直尺時,就可以利用“身體尺”?!吧眢w尺”有不同的形式,常見的有一拃、一庹、一步,一腳,學生用米尺測量好自己的“身體尺”之后,記住這些數據,然后就可以利用“身體尺”去測量身邊一些常見物體的長度。在操作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使他們對于長度有了具體概念,部分分不清長度單位該是厘米,還是米的同學,也能準確進行區分。
(二)作業量嚴格控制
教學的一切目標,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作業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提高其知識水平的。而不經過科學實驗,出于對分數的追求,盲目提高作業的數量,只會使學生對于這門學科造成厭煩情緒,學生耗費寶貴的成長時間用來完成枯燥機械的文本作業。因此,嚴格控制作業量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嚴格控制作業量,對于教師的要求會有所上升。學生的時間是寶貴的,教師要精挑細選題目給學生完成,避免學生重復性做同種類型題目多遍。這邊的作業量嚴格控制,并不是指所有學生每天都只能做一定量的題目,而是指學生基于自己的學情將作業控制在一個合適的度。
(三)作業層次豐富
分層性作業是作業設計的大趨勢,沒有分層作業,教育的因材施教就無法施展。分層性作業的實施,對于我國的義務教育有重大意義,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在作業中有所得。在教育不斷改革的時代,為了確保教育的公正性,每個學生都是隨機進入到一個班級,不存在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分班。一個班級中,學生的知識水平存在差距,同樣的作業無法滿足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诿總€班級學生人數較多的事實,教師無法達到一人一份個性化作業,但可以在作業的設計上面多思考,讓不同的學生掌握不同的練習重點,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數學方面有著不同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分層性作業的目標[2]。比如說同一份教輔資料,優等生可以不做前半部分的基礎知識題,只需要完成后半部分的能力提升題;而學困生在有效完成前半部分基礎知識題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挑選后半部分的能力提升題。對于教師自己印的作業單,教師在選擇題目或者出題目時,可以在題目的層次上做出區分,一道題目可以延伸出不同的問題,也可以直接設計兩份不同類型的作業單。
(四)線上作業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移動網絡加速進入社會生活中,影響著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移動網絡的發達,對教育領域帶來了新的機遇。線上資源眾多,很多軟件使用方便,生動形象,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生對此有興趣。在此背景下,部分實際操作有困難的作業就可以采用線上的形式,符合互聯網時代特點。線上作業還具備分享的作用,教師設置作業提交后,全部人可以查看這樣的功能,所有提交過的人都可以查看已提交其他人的作業,方便教師和學生一起交流作業的情況。每次選出作業質量較好的同學當作示范,激勵其余同學向作業質量高的同學學習。分享是學習中的重要品質,分享可以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及時有效地溝通學習情況,促進個人知識的增長和能力提高。比如說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學期的旋轉,就可以利用軟件,生動形象的展示旋轉的動態過程,通過軟件就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學生自己利用軟件,畫出一個圖形,再利用軟件畫出這個圖形旋轉過后的樣子。在此過程中,學生就能體會到無論按照任意中心點、方向、角度進行旋轉,圖形的大小和形狀都不會變。
作業設計的變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改革勢在必行。改變,是一個漫長時間積累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學校、教師、家長的多方配合,以期設計出完備的作業,達成學生的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付旭東.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的設計與應用探析[J]小學教學研究,2013(23):20-22
[2]張慶良.小學數學作業練習設計要重視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