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玲
摘 要:“教學合一”的教學思想是由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與“教學分離”是完全相對應的一種教學模式。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使教與學不再分離,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這也是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文章通過闡述“教學合一”的本質及內容,分析“教學合一”思想對體育教育的影響以及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旨在為體育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學合一; 體育課堂; 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142-002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現代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一生都在致力于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留給后人無數珍貴的教育精神財富。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對當今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當前社會的教育核心內容已從“成績”轉向“素質”,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略其素質教育。各學科都應當從自身的特點出發,構建屬于本學科的核心素養,其中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也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必不可少的部分,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管理中推行“教學合一”理念,對于高校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教學分離”的體育課堂教學問題
“教”與“學”分別代表的就是教師和學生,在中國全面推進課程改革之前,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改革之后逐漸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所有的教學過程全部圍繞學生開展。但這并非意味著學生的地位在教師之上,而是強調兩者要合一,也就是所謂的“教學合一”,同時也代表著理論和實踐的合一。然而“教”與“學”的整合研究必須是以各學科在課堂教學的研究為基礎和條件,只有各學科的課堂教學研究取得長足的進步,才能期望獲得整個學科教與學整合研究領域的大面積豐收。因此,體育學科“教”與“學”的課堂教學研究整合也就成為了整個學科“教”與“學”整合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前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在于不能將“教”與“學”進行整合,因此也就無法進行該學科的整合研究,不利于整個學科“教”與“學”整合工作的推進與發展[1]。
1.“教學分離”問題現狀
自新課改以來,全國雖然有很多高校都實現了“教學合一”,但仍有部分高校因為“制度課程”的問題,導致教師與學生、理論與實踐無法達到一個高度統一的狀態。一方面,在體育課堂上,教師講教師的,學生玩學生的,這種現象屢見不鮮。教師仍以自身為主體,新課改的思想還沒有轉變過來,忽略了學生的訴求,也不管學生是否聽得懂,只顧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要求;另一方面,體育教學是要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但多數高校都忽略了這一點,只在課堂上傳授理論性的的東西。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現在高校體育課中都有關于太極拳的學習和教導,但部分高校只是將太極拳的起源、代表人物、招式拳法等這些理論性的東西教給學生,沒有一個學生真正會打太極拳,這就是典型的“教學分離”。再比如籃球、排球、足球以及游泳等這些科目,不是在課堂上傳授學生就可以學會,而是需要通過真正的實踐和練習才能學會。所謂體育課程,指的就是以發展學生體能、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的一種特殊的教育性課程,它與德育課程、育智課程、美育課程、勞動課程等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共同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是高校中“實踐性”課程的代表科目之一,然而在當前高校的體育課堂教學管理中,并沒有很好地做到這一點,仍需繼續改革。
2.“教學分離”問題的成因分析
“制度課程”是造成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管理“教”與“學”分離的主要原因。所謂的“制度課程”,指的是特定社會在特定歷史時期內規定并實現的合法化的學校教學內容,具體體現為國家教育部或各省級教育部門所制定的課程文件,主要包括課程標準、課程指南、所用教材等,除了課程文件以外,還包括這些文件的操作形態。縱觀我國教育行業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這些所有的課程文件及操作形態,都沒有脫離“制度課程”的范圍,是我國社會在每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對學校體育做出的規劃和規定。在實踐中,體育課程的“教”與“學”極易被分成兩個領域,兩者之間呈線性關系。“教”是高校體育的實體或內容,它規定了高校體育“怎么教”,“學”是高校體育的方向或目標,是一種人為干預而產生的“人工合成物”,體育教學的過程就是忠實而有效地傳遞體育課程的過程,不應該因為人為干預而做出變革,因此,教育課堂教學管理中的“教”與“學”就被分割開,二者之間難以有效結合,朝著不同的方向進行單線發展[2]。
二、“教學合一”與課堂教學管理的關系討論
“教學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他認為只教不學,不能算是教;只學不教,不能算是學。在教學課堂上,不是只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育灌輸就行,而是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各項教學活動中,通過自身的參與和體驗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獲得知識。只有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教學合一”,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學的真正意義,不僅僅指的是學習,更多代表的是實踐。
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下,體育課堂教學強調“健康第一”,突出實踐的重要性,強調學生是課堂主體的地位,注重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引導學生掌握與體育有關的基礎知識、運動技巧和運動方法,以達到增強學生體能體質的目的。體育教學在所有的課程中具有特殊性,對于“教”來講,它強調的是教師要以身作則,親自做各種示范動作;對于“學”來講,它強調的是學生要親自去做,需要身體的直接參與,只看不實踐也消化不了所學的理論知識,因此體育教學課堂是“教學合一”典型的示范課堂之一[3]。
1.追求“教學合一”的體育課堂教學管理價值探析
“教”與“學”是一件事,而不是兩件事,要在“教”中去“學”,在“學”中去“教”。“教學合一”的教學模式是對“教學分離”的糾正和改革,它將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有關于體育的知識。在好的體育課堂教學中,不僅能使學生學習到體育運動的技能,還能在活動中有所收獲,而不是一味的灌輸理論性的東西。陶行知先生強調在實踐中獲得知識,體育教學就是以“學”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加學生的運動技巧。
2.追求“教學合一”的體育課堂教學管理模式探討
要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實現“教學合一”,要求教師的示范動作要規范,講解要清晰,教學方法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同時也需要教師在“教”中不斷地進行“學”,通過實踐完善自身的不足之處,珍惜交流和聽課的機會,積極參加各種學習培訓,用心將每一節課上好,爭取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服務。然而體育教學的最終成果,還是要歸結于學生能否主動去“學”,能否主動參與到實踐當中。在體育教學中,往往教師傳授的時間并非很久,更多的是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得到的理解與認知,課改中所提出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的是教師要在講解完畢后進行任務的分配,比如分組練習,此時就需要學生自主的去研究某個體育動作,在研究的過程中獲得體驗,學到知識[4]。
“教學合一”思想的運用,能夠促進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管理的改革與發展,使課堂教育順應新課改的潮流,以“學”為中心,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促進體育教學乃至整個教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課題名稱:追求“教學合一”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管理研究,項目編號:HTXYJYZ18005
參考文獻:
[1]朱靜雯.陶行知教學合一理論對現代課程教學的借鑒啟迪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7):31-32
[2]劉玉珍.借鑒教學做合一理論,改革英語課堂教學[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6):20
[3]柳劍.基于“教學做合一”思想的語文課堂教學變革——以蘇教版《想北平》課堂教學設計為例[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7):100-104
[4]徐濤,母忠華.應用轉型背景下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對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啟示[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