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麟
摘 要:情緒管理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情緒管理不僅包括對自我情緒的管理,還包括對他人情緒的管理。在教育行業,教師情緒管理能力會對學生的課堂情緒產生影響,情緒好壞會明顯影響課堂效果。教師和學生作為特殊群體,研究其情緒管理有著現實意義。本文從小學教師課堂情緒管理的現狀及面對的問題出發,從社會政府和學校兩個角度提出干預小學教師課堂情緒以提高授課效果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師; 情緒; 課堂情緒管理;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187-002
情緒具有感染性,一個人的情緒不僅會對自身心身健康發展產生影響,還會對身邊人產生不可忽視的感染力,尤其在服務行業,員工如何做好情緒管理來完成工作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同樣教師行業作為特殊的服務行業,也需要教師做好情緒管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處于引導者、控制者的角色,其如何表達情緒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心理發展等都會產生影響。為此,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去合理表達情緒,與學生完成良性互動,讓學生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下完成課程學習。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有著很大的不同,教師需要迎合不同階段學生的接受能力來做出恰當的情緒表達。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剛接觸知識和各種新鮮事物,正是建立認知的時機,由于小學階段持續的周期時間最長,且這一階段的任務最重,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認知、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為此教師在面對這一階段的學生時需要更多的耐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繁雜且周期長的教學任務很容易讓小學教師情緒失控,甚至會將這種情緒帶到課堂上而影響學生,比如在面對小學生始終無法學會加減法計算、古詩等背誦不下來、字詞寫不對等情形時,教師很容易情緒失控而出現言語或行為過激的現象,這可能會給小學生的心理帶來陰影而讓小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進而更加學不會,最終形成教學上的惡性循環。這些現實問題的存在使得提升小學教師的情緒管理能力愈發重要和緊迫,本文以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分析如何借助干預手段來提升其情緒管理能力。
一、小學教師課堂情緒管理的意義
課堂情緒管理一方面體現在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管理好自身情緒,摒除消極負面情緒,呈現積極情緒狀態進而感染學生,另一方面則體現在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情緒,需要借助課堂互動等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以確保學生最大程度的接受知識。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后者更為重要,即教師需要盡可能消除不利于教學活動展開的各種言語、行為等,需要借助教學道具、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互動次數等多種途徑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讓學生在課堂上擁有學習知識的良好情緒體驗。小學教師在教學課堂上注重情緒管理會顯著提高教學質量,進而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堂上積極的情緒表達,會讓小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熱情和感受到知識帶來的樂趣,對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有很大幫助,顯著提高小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能力。相反,當教師缺乏情緒管理的經驗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會很容易受到小學生各種課堂行為的干擾,進而產生不同的情緒甚至負面、消極的情緒表達,這就使得小學生置身于一種時刻警惕的緊張學習氛圍中,小學生要時刻關注著老師的情緒變化,注意力往往會被分散,不能將全部精力放在學習、理解知識上。小學教師在教學課堂上注意情緒管理會帶動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健康身心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扮演著重要角色的老師的情緒變化也會影響到學生,積極、健康的情緒會正向影響學生,潛移默化的帶動小學生的心理和身體健康發展,會讓小學生學會正確的表達情緒以及管理、控制情緒的能力。但是當教師所傳達的情緒是負面、消極的時,長期在壓抑環境下學習的小學生也會受到感染,最終會使小學生在學習能力、人際關系、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會產生情緒表達失敗的現象,不利于小學生的長期健康發展。
二、小學教師課堂情緒管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當前大多數小學教師已經意識到自身情緒管理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為此,小學教師在課堂上會刻意的去掌控自己的情緒,盡量減少情緒對小學生產生的影響,但是依舊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首先,小學教師處理自我消極情緒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小學教師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情緒,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在課前受到自身主觀因素的影響使得情緒狀態不佳,并沒有及時消除而帶到小學課堂中來的,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小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不佳導致教師情緒逐漸變差。教師對情緒的管理失控大部分是后者造成的,即教師在面對小學生上課狀態不對、對知識的理解吸收存在較大困難時,在責任心的驅使下,很多教師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情緒失控的狀態,甚至有些教師在情緒表現時并沒有意識。為此教師還需要去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去控制課堂情緒。另外,學校過分注重教師的業績、學生成績的提升,忽視了對教師本身的關心,教師一方面要去應付學校制度上的各項形式要求,還要面對業績的巨大壓力,學校缺少對小學教師的人文關懷,加上面臨的雙重壓力,使得教師自身存在很多負面情緒,這些情緒很容易被帶到課堂中去,最終影響小學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其次,小學教師穩定和提升小學生積極情緒的能力還明顯欠缺。小學教師已清晰的意識到自身情緒會對小學生產生重大的影響,為此教師在備課及授課的過程中會刻意的去采用積極情緒表達。但是在實際講課過程中卻由于各種因素使得教師無法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情緒。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的課堂氛圍過于枯燥乏味,小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不能被調動起來,導致小學生與老師在課堂上的互動存在斷層,課堂氛圍略顯沉悶,在這種狀態下,老師的授課壓力明顯提升,消極情緒表達也隨之出現,而這就使得小學生更加被動,更無法參與到老師的互動中去,歸根結底還是教師調動情緒的能力明顯不足。另外,小學教師在課堂中對單個小學生的消極情緒處理方式不當。在課堂上,難免會出現個別學生無法跟上課程或者擾亂課堂秩序等現象,面對這些個別小學生出現的消極情緒,小學教師為了完成本次課堂的教學任務或者為了趕上教學進度,其往往選擇忽略個別學生的情緒變化。當小學生的消極情緒影響到課堂進程或影響到周邊其他同學時,老師為了快速解決,往往不詳細詢問學生產生這些消極情緒的原因就急于批評學生。教師對這些個別問題的處理較為單一,并沒有針對具體的情況而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方式,反而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來達到切斷學生消極情緒的目的。但實際上這種單一的處理方法對消除學生的消極情緒沒有幫助,甚至還會進一步擴大學生的消極情緒。在面對個別同學的消極情緒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為孩子的好朋友,給予學生無限的關心,發現學生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源以協助學生克服消極情緒,用因材施教的幫助影響學生完成自身情緒的管理。
三、提升小學教師課堂情緒管理的干預策略分析
為了提高小學教師的課堂情緒管理能力,離不開社會政府和學校兩個層面的干預。
(一)社會政府對小學教師工作給予支持
小學教師課堂情緒難以控制很大程度是因為來自于社會、家長的壓力過大。為此,社會政府可以通過各項政策、活動等來無限的支持教師的工作,給小學教師提供溫暖,讓他們有動力去面對來自社會和家長的巨大壓力。比如,社會可以通過增加公益活動、擴大宣傳等方式來提高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讓他們獲得社會的尊重,并試圖去減少當今社會關于小學教師的負面事件帶給他們的心理壓力;社會政府還需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不能將孩子的教育一味地交給教師,對教師的教育成效有過高的期望,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長切不可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等借口而忽視孩子的身心發展,而將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提高成績等與孩子成長有關的事項都交給小學教師來完成,這對于小學教師來說是責任過于重大了,畢竟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長和教師的雙重關注;最后政府還需要盡快出臺與提升小學教師福利待遇有關的各項政策,讓小學教師在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能夠做到心無旁騖,通過有效的正向激勵措施來正向影響小學教師的情緒。社會政府為小學教師提供的這些正向措施可以有效的緩解小學教師的心理壓力,對緩解小學教師的情緒,提升其課堂情緒管控能力有著正向作用。
(二)學校對提升小學教師的情緒管理能力提供系統支撐
學校在確保小學生健康成長之外,還需要多多關心學校職工即小學教師,要提高對小學教師的人文關懷力度。在安排學生課程時,學校要從學生及任課教師雙重角度出發,要確保小學教師的精力充沛,避免出現小學教師排課過滿的現象,要給小學教師緩沖調整情緒的時間。學校在完成小學教師的績效考評過程中,要出臺細致化的方案,切忌只以成績作為評價教師好壞的標準,堅決抵制一刀切現象,要多多給予教師肯定評價,建立教師的自信心,提升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學校要多多關注小學教師的情緒狀態和心理健康,不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影響情緒的事情或困難,如果學校可以及時發現小學教師面臨的這些問題,及時給小學教師送去溫暖,幫他們疏導心中的煩悶和遇到的難題,就會使得教師的不良情緒得到有效緩解。學校還可以為小學教師搭建一個互相交流分享課堂情緒管控經驗的平臺,給小學教師提供一個可以抱怨和學習的地方,讓有經驗的教師去為處于“迷茫期”的教師提供點子,實現小學教師之間的互幫互助和高效成長。學校應加大對所有小學教師的課堂情緒管理的培訓教育力度,讓每一位老師都了解到課堂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比如可以通過采取錯誤示范的方式讓小學教師切身感受消極情緒給學生帶來的影響以及積極情緒給學生的學習帶來的促進效果,最終通過給其提供專業的授課指導機會,讓其可以意識到自身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幫助教師尋求適合自己的恰當的授課模式。
情緒會伴隨人的一生,為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會與情緒做朋友。小學生正處于與世界建立有效連接的關鍵時期,小學教師有義務在課堂上有效管理情緒,提高授課效果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生如何掌控情緒。為了確保小學教師在課堂上有效的管理情緒,也離不開社會政府、學校這兩個外界條件的干預和小學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