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娟利,孫艷萍
寶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科1、小兒神經康復科2,陜西 寶雞 721000
孤獨癥譜系語言障礙是一種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反應均不相同的一組疾病,該病對患兒的生理和心理影響持續且嚴重,尤其對患兒的認知能力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3]。目前臨床上給與患病兒童經顱磁刺激結合常規康復治療,治療后患者認知能力、生活質量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且治療總滿意度不高。多媒體感覺及言語訓練在兒童發育過程中,通過言語、運動等加深孤獨癥譜系語言障礙兒童與外界的接觸來改善患兒患病癥狀。目前臨床上治療孤獨癥譜系語言障礙兒童方法眾多,但多媒體感覺及言語訓練聯合經顱磁刺激治療孤獨癥譜系語言障礙兒童研究較少。本文主要探討多媒體感覺及言語訓練聯合經顱磁刺激治療對孤獨癥譜系語言障礙兒童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間寶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0 例孤獨癥譜系語言障礙兒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病兒童臨床診斷與孤獨癥譜系語言障礙診斷標準相符合[4-6];②心率、心電圖、聽力、視力、嗅覺檢查均正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腦部功能異常疾病患者;②對研究所用藥物有相關禁忌者;③聽力、視力、嗅覺、精神障礙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將患者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 例。觀察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2~10歲,平均(6.9±3.1)歲。對照組中男性17 例,女性23 例;年齡2~11歲,平均(7.3±2.9)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和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在知情情況下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兒童均進行療程為6 個月經顱磁刺激治療。首先對兩組兒童進行神經遞質檢測,根據檢測數據,在進行治療的經顱磁刺激儀中輸入檢測出的過強表達神經遞質名稱,并針對兒童個體情況及時調整儀器磁場的強度(注意:磁場強度要小于450GS)。強度調節好后便開始對兒童進行神經遞質調節治療,每次時間為5~15 min,每日總治療時間不超過30 min,持續治療10 d;患兒神經遞質調節治療情況有好轉跡象后,調整治療時間,治療頻率減為每周2次,持續2周;患兒神經遞質調節治療情況持續好轉后再次調整治療頻率為每周1次,持續3周;對患兒再次進行神經遞質復查,根據結果臨床醫生判斷是否停止治療或進行每周1 次治療,直至患病兒童神經遞質檢測結果合格。
觀察組兒童在以上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多媒體感覺訓練和兒童言語訓練。(1)多媒體感覺訓練:①單獨個人訓練:患病兒童在家長陪同下進行滑滑梯、插棍、獨角椅、平衡臺、蹦蹦床、圓木馬吊纜、陽光隧道、跳繩、袋鼠跳、大龍球、萬象組合、秋千、籃球、羊角球、按摩操等15項運動使患病兒童前庭、視覺、聽覺、本體等方面得到訓練,訓練時間為30 min/次,每周3次;②集體性訓練:多媒體協助下,通過在背景音樂或跟練視頻下讓一組患病兒童跟隨音樂或視頻完成一組舞蹈,或進行穿針、串珠、拼圖、組裝等游戲,使患病兒童手腳協調能力得到訓練,訓練時間為30 min/次,每周3 次。注意多媒體感覺訓練每日時間不宜超過60 分鐘。(2)言語訓練:①興趣激發訓練:通過患病兒童感興趣物品吸引患病兒童注意力,讓患病兒童在訓練者面前說出該物品名稱;②基礎發音訓練:指導患兒進行發音肌肉訓練,包括嘴唇張合、舌頭前后伸縮等;③正常發音訓練:包括發音、跟讀、復述,從簡單符號,字再到詞、句;④動作模仿:讓患兒跟隨訓練者做相同的簡單動作,重復,讓患兒熟練并大致了解該動作意義;⑤指認訓練:訓練師先向患兒口述圖片指認指令,然后將兩張生活化圖片放在患兒面前讓其根據指令完成指認,根據情況逐漸增加圖片數量,訓練中加入日常交流用語,激發患兒與人交流的欲望;⑥家庭常態化訓練: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對患兒進行言語訓練。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方法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6 個月后的孤獨癥行為評定量表(ABC 評分)、兒童孤獨癥評定量表(CARS評分)、0~6歲小兒神經心理發育量表(DQ 值)和視聽整合連續執行測試表(IVA-CPT 評分),并讓患兒家長對診療的滿意度進行評定。①ABC評分:感覺、交往、軀體運動、語言、生活自理,共5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0~4分5級評分法,總分0~158 分,分數越高表明患兒該項癥狀越嚴重;②CARS 評分:總分為60 分,總分≤30 分為非孤獨癥,30~36 分為有孤獨癥傾向,≥36分為可疑為孤獨癥;③DQ值:利用0~6歲小兒神經心理發育量表對患者大運動、精細動作、語言、社交行為、適應性等五方面的發育商綜合評定,≥85 分為正常,≤75 分為低下;④IVA-CPT評分:采用相關儀器對患兒進行反復的視覺、聽覺刺激,觀察錯選、遺漏、反應時、穩定性4 個認知變量的情況,記錄綜合反應控制商數(FRCQ)和綜合注意力商數(FAQ);⑤家長對診療的滿意度以調查表形式進行評分(發放給患兒家長),滿分為100 分:非常滿意:評分在80分以上;滿意:評分在60~80分;不滿意:評分在60 分以下。患兒家長對診療的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8.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較,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兒童治療前后的ABC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兒童的ABC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ABC 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兒童治療前后的ABC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觀察組例數40對照組4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感覺10.09±2.87a 6.72±1.13b 6.910 0.001 9.88±2.83 8.12±2.55 2.922 0.002交往17.63±2.97a 13.29±2.21b 70 414 0.001 17.38±2.92 15.22±2.53 3.536 0.001軀體運動10.11±1.83a 7.62±1.25b 7.106 0.001 10.49±1.88 8.85±1.47 4.346 0.001語言11.06±1.84a 8.85±1.49b 5.904 0.001 11.28±1.86 9.62±1.60 4.279 0.001生活自理12.96±3.03a 9.25±2.42b 6.051 0.001 13.07±3.08 11.17±2.86 2.859 0.003總分59.64±8.92a 45.50±7.56b 7.648 0.001 60.57±8.98 52.83±8.54 3.950 0.001
2.2 兩組兒童治療前后的CARS 評分、DQ 值比較 治療前,兩組兒童CARS 評分、DQ 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兒童的CARS 評分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兒童的DQ值升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兒童治療前后的CARS評分和DQ值比較

表2 兩組兒童治療前后的CARS評分和DQ值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觀察組例數40對照組4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CARS評分39.69±6.87a 31.15±5.90b 5.964 0.001 39.55±7.13 36.95±7.31 1.610 0.055 DQ值57.13±11.97a 65.63±10.10b 3.433 0.001 56.99±12.21 59.29±9.89 0.926 0.179
2.3 兩組兒童治療前后的IVA-CPT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兒童的FRCQ、FAQ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兒童的FRCQ、FAQ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兒家長對診療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診療的滿意度為9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223,P=0.04<0.05),見表4。
表3 兩組兒童治療前后的FRCQ、FAQ評分比較

表3 兩組兒童治療前后的FRCQ、FAQ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觀察組例數40對照組4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FRCQ 81.15±13.52a 109.85±17.90b 8.091 0.001 81.87±13.52 96.95±16.14 4.530 0.001 FAQ 67.93±13.36a 97.18±16.27b 8.787 0.001 68.49±13.40 86.29±14.89 5.620 0.001

表4 兩組患兒家長對診療的滿意度比較(例)
近年來,治療兒童孤獨癥譜系語言障礙已成為醫學的重要課題之一。兒童孤獨癥譜系語言障礙主要是指兒童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臨床多表現為不完整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等等。由于該病能嚴重損害兒童認知能力和與人溝通能力,導致兒童出現重復性刻板行為,嚴重可誘發精神疾病,影響患兒終生身心健康、社會交往、學習、生活、就業,因此一旦發現兒童出現該病癥狀必須要及時治療[7-9]。目前,隨著科學技術進步,經顱磁刺激技術在兒童孤獨癥譜系語言障礙治療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普及[10]。經顱磁刺激技術是利用脈沖磁場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改變皮層神經細胞的膜電位,使之產生感應電流,影響腦內代謝和腦電活動,從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的來調節神經遞質[11-12]。雖然經顱磁刺激技術不僅具有無痛、無創、無損等優勢,還能通過不同的頻率在不同的部位實現不同的治療效果,但孤獨癥譜系語言障礙疾病存在的心理上與人溝通的障礙并不能因此項治療得以消除,因此為了使孤獨癥譜系語言障礙兒童能走出心理疾病的陰霾,讓患兒對周圍環境的加深感知顯得尤為重要[13]。目前臨床上給與孤獨癥譜系語言障礙兒童進行經顱磁刺激結合常規康復訓練的治療,治療后患兒病情并沒有得到改善,且治療總滿意度不高,因此對孤獨癥譜系語言障礙兒童實施有效治療顯得非常有必要。
多媒體感覺及言語訓練聯合經顱磁刺激對孤獨癥譜系語言障礙兒童實施治療成為近年來一種新型選擇[14-16]。在患兒治療期間實施多媒體感覺及言語訓練聯合經顱磁刺激治療,一方面通過物理治療調節在患病兒童中樞神經中過強表達的神經遞質,使其趨于正常。另一方面通過多媒體感覺及言語訓練患病兒童,使患病兒童在訓練中激發與人交流的強烈愿望,并有效提高患病兒童的認知能力。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兩組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一組采用采用經顱磁刺激治療,另一組在經顱磁刺激治療的基礎上介入多媒體感覺及言語訓練。采用多媒體感覺及言語訓練聯合經顱磁刺激治療患兒,治療后ABC 評分(包括感覺、交往、軀體運動、語言、生活自理的評分)以及CARS 評分都降低,且明顯低于僅僅采用經顱磁刺激治療患兒。同時治療后,采用多媒體感覺及言語訓練聯合經顱磁刺激治療患兒DQ值、FRCQ、FAQ評分、治療總滿意度均升高,且明顯高于僅僅采用經顱磁刺激治療患兒。因此,多媒體感覺及言語訓練聯合經顱磁刺激對孤獨癥譜系語言障礙兒童實施治療是一種有效的措施。
綜上所述,多媒體感覺及言語訓練聯合經顱磁刺激對孤獨癥譜系語言障礙兒童實施治療,能有效提高患兒溝通表達能力,能讓患兒感受到周圍世界的溫暖,愿意與人交流,具有實用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