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來,紅色文化都能夠幫助人們去進行更好的幼小銜接,這是因為紅色文化作為歷史給人們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它不僅蘊含著人們先輩的革命精神,更含有厚重的文化魅力。將這種凝結先人智慧結晶的紅色文化運用到幼兒園教育中,就能夠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去培養幼兒的愛國理念。在紅色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幫助幼兒積累對歷史文化的知識經驗,從而幫助幼兒去樹立更加崇高的理想信念。根據地方紅色文化的不同,要想讓紅色文化更好地融入教育中來,就必須去研究如何讓紅色文化更加的園本化。因此,文章基于幼小銜接的角度去探討,如何更好更快地將地方紅色文化進行園本化。
關鍵詞:幼小銜接;地方紅色文化;園本化實踐
正因為幼兒大多具備了強烈的愛國心與責任感,對其進行紅色文化教育也就能夠收獲更高、更好的效率。因此,往往將紅色文化教育作為幼小銜接的重要部分在幼兒園展開,但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在這方面的探索研究仍然存在著些許的局限性。紅色文化不能與地方特色進行一定的結合,就導致在展開教學時受到一定的阻礙。而在探索過程中發現,園本化實踐這樣一個探索,能夠將紅色文化與地方進行有效結合,以此來推動在幼小銜接過程中的紅色文化教育。
一、 紅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幼兒的學習需要
教師要想做好幼小銜接就必須意識到,在幼兒園中進行幼小銜接的目的是什么。究其根本,之所以進行幼小銜接,就是為了讓幼兒在學前這個階段,能夠初步具備一定的意識與粗淺的能力,滿足幼兒將步入小學時的學習需要。而紅色文化所具備的濃厚文化魅力,能夠讓幼兒在體驗紅色文化的過程中,去牢固樹立自己的愛國意識與責任感,從而樹立幼兒正確的價值觀念。
從這個方面來說,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去進行紅色文化教育,目的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去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可以通過一些有效的教學方式,為幼兒展示教師充滿了愛國心、奉獻心的紅色精神。在這樣的過程中,去讓幼兒體會一定的共情,從而不斷地去培養幼兒珍惜糧食,以及愛護環境等的良好行為習慣。只有具備更加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幼兒在小學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更好更快地去適應環境。學前階段可以說是幼兒進行世界觀、價值觀建立的一個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去滲透一些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就能夠幫助幼兒去塑造一個正確的三觀,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去培養幼兒的使命感,以及幫助幼兒建立一定的價值觀。最重要的是為幼兒展開紅色文化教育,也為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發展與繼承,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地為幼兒滲透德育方面的教育。
教育就是為了去不斷地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從而不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這也就意味著教育需要不斷地完善,從而讓教學更符合學生的需求。也就是說,在進行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利用紅色資源,就必須要將其發揮到最大效用。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利用本校的已有資源,再結合學校特色去展開教育,才能夠去不斷地充實給幼兒帶來的教育教學內容,才能夠在資源的有效利用中,讓紅色文化更好更快地走進課堂。在這個決定幼兒德育觀的關鍵時期,為幼兒打好思想基礎,幫助幼兒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 園本化的具體實踐探索
(一)“故事化”教育活動
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是為了幫助幼兒形成一定的意識與能力,紅色文化在園本化的具體實踐中,就不能脫離傳統文化教育,一旦脫離了傳統的文化教育,就失去了園本化的意義。因此,就要在結合傳統文化教育的基礎上去展開紅色文化教育,也就是說,紅色文化教育開展過程中要融入傳統德育、美育的內容。為了讓兩者更好地融合,可以采用教育活動故事化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之下,開展的教育活動是以故事的基礎去展開的,這樣的方式更加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可以讓幼兒在生動活潑的語言中去更好地理解紅色文化。這樣,才能夠幫助幼兒在認知層面更好地去對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產生一定的共情。只有幼兒能夠充分地將情緒投入故事中,才能夠在故事中感受那些濃烈的愛國情懷,以及責任感、信念感。這樣,才能讓紅色文化與課程進行更加緊密的銜接。
比如說,教師可以以小兵張嘎的故事來作為教育活動開展的主要內容,將這個故事用更加生動的語言來表述,從而做好課堂的導入。用這樣的故事去引導幼兒感受愛國的信念與責任感,進而加深幼兒對愛國奉獻精神的理解。在開展故事化的教育活動過程中,不能僅依托于教師的理論講解,而是要充分利用園本化的園區資源進行一定的環創設計,可以在區角內放置一些紅色故事中的模型,可以是小兵張嘎的木質模型,或者是一些木質槍械等。用這樣的園本化資源去輔助開展課堂教學,能夠帶來出其不意的效果。除此之外,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所用的語言必須要生動,正是因為幼兒園中的幼兒在理解能力和生活經驗方面沒有過多的積累,在為他們講述故事時就不能夠使用如“犧牲、奉獻”這樣比較抽象的詞匯,而是要轉變成“勇敢、熱心”等幼兒可以理解的詞語,他們就能夠更好地去明確故事的意思。在這樣的故事話課堂中,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在理解故事大致意思的基礎上去對故事進行一定的演繹,在這種角色扮演游戲過程中,幼兒能夠對故事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去引導幼兒不斷地理解故事背后所蘊含的深刻內涵。
(二)“直觀化”教育活動
紅色文化因為本身具備了深刻的文化內涵,幼兒在進行理解時就很難直接內化這種比較抽象的概念。這也就意味著,教師要通過更多的探索,將紅色文化的概念性和抽象性轉化為更加直觀可見的內容。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正處在直觀思維能力發展迅速的幼兒快速地去內化紅色文化。幼兒在這個時期處于直觀思維高速發展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他們可以通過直觀的接觸去進行學習,也就是說他們可以邊做邊學,教師去利用多媒體設備讓教育活動更加直觀化,讓原本抽象的理論直觀地、具象地去展現給幼兒,就能夠讓幼兒去在這種直觀演示中,更加身臨其境地去感受紅色文化。并且這種利用多媒體設備的教學方式能夠很好地將校園的資源利用起來,在調動幼兒視聽兩方面的靈活應用中去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不斷培養幼兒的紅色精神。
比如說在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時,可以打造文化月,在這一個月內進行單元主題活動的教學,單元的總主題就是向幼兒傳遞紅色精神,就可以設計如“小小電影院”“故事我知道”的具體活動。在小小電影院的具體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幼兒播放如《小兵張嘎》《地道戰》《小英雄雨來》等的電影,在這種紅色文化具象化的過程中,就能夠直觀地去向幼兒傳遞紅色文化,讓幼兒在這樣的電影視頻中去感受到中華兒女的愛國信念,增強幼兒的民族認同感,從而不斷地培養幼兒的正確價值觀念。而在具體活動中,就可以給幼兒布置一定的活動作業,也就是說讓幼兒在課下和家長一起去尋找一些紅色文化的漫畫書或者是小故事。在找到故事之后,讓幼兒和家長共同演繹這樣的紅色故事,并將演繹的視頻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幼兒更加直觀地去接觸到紅色文化,還能夠讓幼兒在身臨其境中產生更加濃烈的理解。
(三)“實際化”教育活動
在一些實際的案例中,可以發現,如果教育僅停留在理論的階段,必然不會有更強烈的反響。大多純理論的教育都沒有收到很好的成效,在吸收這樣的經驗教訓之后,就能夠發現對幼兒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時,不能僅僅地停留在課本與互聯網教學中。如果只是這樣的教學,注定是不完善的,不能夠讓幼兒真正地通過實際將已經內化的紅色文化精神進行外化。要想讓教育活動更加的實際化,教師就要充分地利用地方資源,可以在學習了紅色文化之后,帶領幼兒去相應的紅色景點進行打卡。在打卡之后,還可以組織幼兒去幫助幼兒園內或者是社區內的人員,讓他們在這種理論踐行到實際的過程中去樹立他們的文化意識。這種利用地方資源去輔助開展紅色文化教育,也是一個園本化的過程,讓這種園本化不斷地融入幼兒課程中來,能夠更加有效地讓幼兒把理論的紅色文化精神外化到現實中。
比如說,幼兒在接觸和學習到了革命戰士的紅色精神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一起到博物館去進行實際的觀看學習,這樣才能夠讓幼兒感受到革命烈士的愛國情懷。在此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一次踏青活動,組織幼兒共同去公園內幫助清潔人員共同地維護公園的環境。將孩子們分成各個小組,在小組之間又分別選拔小組長。讓這些小組長帶領孩子們共同去維護公園的環境,教師再給這些小組分別布置撿瓶子、掃落葉等不同的清理任務,讓小組長負責帶領和監督組內成員共同完成。這樣既能夠發揮幼兒作為小組長而產生的責任心以及責任意識,又能夠讓孩子們在團體合作中感受到集體的力量,這樣才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愛國情懷是在一點一滴中積累、是在每一件小事中體現的。在實際的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還可以及時地布置一篇小作文來讓幼兒及時地將自己在這次實踐活動中的感受說出來,這樣不僅僅是對實踐活動的總結,更能夠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們在課堂上去把這篇小作文講給大家聽,這樣既能鼓勵幼兒自信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又能夠培養幼兒的勇氣。
三、 結語
在幼兒園階段中帶給幼兒的教育,不管是什么形式,或者是什么模式,都是為了促進幼兒更好地發展。之所以在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教學工作中不斷展開紅色文化的教育,就是為了讓幼兒在紅色文化的學習中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樹立紅色文化意識,這樣才能夠幫助幼兒更快地去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讓教育活動更加生動直觀且能夠運用到實際中,這樣才是更加完整的教學,才能實現幼兒對紅色文化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實地讓紅色文化去影響幼兒的價值觀形成,以及良好的行為活動。
參考文獻:
[1]魏本權.2015年中國紅色文化研究綜述[J].井岡山大學學報,2016,37(3):28-34.
[2]王炳林.打造紅色文化研究的學術精品[J].紅色文化學刊,2017(1):12-14.
[3]蘭婉娟.讓本土紅色文化走進幼兒園[J].教育研究學刊,2017(24):203.
[4]渠長根.紅色文化學科建設芻議[J].紅色文化資源研究,2017(2):1-7.
[5]周宿峰.紅色文化基本問題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6-8.
[6]張寒梅.紅色文化的內涵、特征及傳播創新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14,31(1):157-160.
[7]李水弟,傅小清.紅色文化的政治內涵[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08,27(5):2-4.
作者簡介:
左永鶴,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四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