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要求教師重視挖掘本土美術教育的元素,要拓展初中美術課堂內容。首先,教師要拓展美術欣賞課的內容;要把本土的自然環境畫出來,形成本土魅力的展現;結合本土人文情況開展設計,提升學生的設計能力;要重視指導學生學習傳統的人文工藝,豐富學生人文內涵。文章分析了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的可行性,探索了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的措施。
關鍵詞:初中美術;本土人文;元素融入;有效;教學
一、 引言
人文教育在新課程改革的趨勢下逐漸恢復了活力,家長和教師也開始意識到美術教育對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作用。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形成兩者的有機結合自然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文章分析了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的可行性,探索了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的措施。
二、 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的可行性分析
初中美術教學之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符合生活教育的理念要求,本土人文就是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美術資源的收集與整理,所以有著生活化的生活教育理念,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能夠讓美術教學貼近學生的經歷,自然能夠得到更多的感悟,也使得美術學習能夠有更多的立足本身,創新思維的機會。此外,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本土教育元素符合美術課程改革的要求,本土教育元素能夠提供更為豐富的美術資源,也能夠形成活用教材的形式,這些都是符合新教育改革的需求的。美術教學融入本土人文元素符合追求美的本質,學生生活的環境本身就是美的元素,教師如果還是一味地要求學生去感受教材之中的美,就使得美變成了一種刻意追求,而實際上美不是刻意的追求,美的感受應該是自然流露出來的,追求美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和能力。在美術教學方面加強具有本土教育文化特色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提升審美的認知。
三、 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的措施
(一)挖掘本土美術教育的元素
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要求教師重視挖掘本土美術教育的元素。首先,教師要結合教材來挖掘本土人文元素,例如: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古城鎮美術文化考察”中《民俗文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在自己的家庭內進行收集整理,找到祖父輩進行談話,了解當地有哪些特殊的民俗文化,這些文化有哪些是還在延續的,有哪些是被人們遺忘了的;有哪些是積極向上的文化內容,有哪些的封建迷信思想的糟粕呢。在這樣的探索下,教師結合民俗的內容,組織學生繪畫出民俗文化的內容,展現當地民俗風氣,形成對繪畫作品的有效拓展與延伸,也是學生美術創意的靈感所在。其次,教師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挖掘本土人文元素。例如:各地風景形象美的特征主要表現為雄、秀、奇、險、幽。雄:雄偉是一種壯觀、壯美、崇高的形象,它表現為宏大的形狀,巨大的體積,寬闊的面積,沉重的深度,滾滾的氣勢等,這些都是本土自然環境之人文特點,都是美術教育可以挖掘的內容。此外,教師要從專業的角度來挖掘本土的人文資源。例如: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古城古鎮考察”中《民俗文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先對當地的古城古鎮等進行考察,選定具體的城鎮遺址,然后再組織學生去參觀考察,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美術感知力。當然,如果出行條件不允許,教師可以獨立去考察,然后將自己考察到的視頻錄像播放給學生,形成錄像課程,在錄像之中找到古城古鎮的特點總結,再結合中國其他地區的古城鎮的特點,把當地古城鎮進行劃歸分類,形成統一的教學引領。
(二)拓展初中美術課堂內容
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要求教師要拓展初中美術課堂內容。首先,教師要拓展美術欣賞課的內容。結合本土人文元素,教師要拓展美術欣賞課的內容。例如:當地的編織工藝就是很好的欣賞內容,竹葉編織、竹條編織都會形成各種手工藝品,這些工藝品不僅僅是擺起了欣賞的,更是具有實用功能,也能夠避免實用塑料制品,更是環保的有效手段。教師讓學生睜開審美的雙眼,看到這些美妙的工藝制品自然就能夠更好地體會到美其實就在身邊。雖然教材上也許沒有類似的欣賞課的內容,但是教師可以適當地活用教材,將本體的藝術品位、藝術魅力、藝術成效帶給學生。又如:本土的花卉樹木等也是美的象征,中國各地都有代表性花卉樹木,教師要善于挖掘這些花卉樹木的特點,比如常見大白楊樹看起來是沒有可以審美的點,但是老師就發現了白楊樹干上面的樹瘢痕就像一雙雙睜開的眼睛,幻想著這些眼睛看著世界,看著人類,加上文學的描繪“白楊樹眨著多情的眼睛”,整個畫面就變得藝術范兒了。教師適時地要求學生畫出白楊樹和他們的眼睛,這樣的本土人文藝術感受就形成了。
其次,教師要開展美術綜合實踐學習活動。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要結合本土美術資源,形成“發現——探尋——了解——整理——創作”的閉合學習圈。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造型的表現力》的時候,教師組織學生觀察本地的建筑物,先請學生去生活中發現身邊有哪些給人印象深刻的建筑物(古代現代均可,因為均可以反映出當地的人文特色),然后探尋這個建筑雕塑的內涵,了解雕塑的基本特征,整理造型魅力的基本特征內容等,然后介紹這處雕塑,并且自己用黏土創作小型雕塑,形成美術綜合活動。
此外,教師要拓展現代化本土美術的拓展活動。例如:攝影活動深受初中生喜愛,屬于現代化的美術范疇。雖然教材之中沒有想過的內容,但是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構圖的作用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構圖思想來讓學生思考怎樣安排整個照片的畫面,因為畫面的布置會使得攝影的效果不斷提升。同時配合上現代軟件工具的修圖作用,讓學生用更為精準的美術學思想與理論去完成生活之中的藝術創作,這樣初中生會更感興趣。
(三)本土自然環境入畫
美術課程教學要與人文背景有機結合,還要有意識地進行課堂教學情境設置。美術教師不能一味追求專業技能的提升而忽視人文知識的累積,而本土自然環境能夠將當地的人文元素與美術的專業技能訓練有效地結合起來。所以,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要求教師要把本土的自然環境畫下來,形成本土魅力的展現。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春天的暢想”的第2課《春天的暢想》的時候,教師選擇一節課讓學生觀察校內,校園附近的春天,讓學生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感受春天的主要色調是什么?為本節課的藝術創作做好鋪墊。學生欣賞了校園的綠樹,感受到了校園周邊人越來越多,小草遍地之后就會領悟到春天是變化的季節,是有著自然生長和人的忙碌的季節。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來說出自己覺得可以用那種形式來表現春天。這里就要考慮到本土自然情況的不同,南方的春天是略熱的,北方的春天則是剛剛溫暖的,有的地方的春天是多風的,有的地方的春天則是鳥語花香的。教師不要把學生框架在固定的對春天的理解之中,不要被教師的示范框住思維,目的是結合本土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發揮個人所長、個人風格,體現個性。接下來,通過自由組合,討論交流,小組成員間達成共識,確定意圖和主題,用國畫、水彩、兒童畫、剪紙等手法進行表現練習。教師要適度進行指導,提示畫作要表現出一定的主題,在主題下開展創作就更為成功。
(四)結合本土人文開展設計
美術核心素養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的講解中,應當注重采用多元手段,引導學生理解素養的發展,從而讓學生感受美術學科與人文素養之間的關聯,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所以,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要求教師要結合本土人文開展設計,提升學生的設計能力。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美麗的校園”之中第2課《設計我們的校園》的內容就是要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設計。教師先布置了問卷調查的活動,請學生來填寫問卷,重點回答:自己最希望改變校園內的哪一處地方?整理好問卷結果之后,教師就組織同學分組來設計問卷排名前三名的地方,如體育場、休息室、讀書室、餐廳等。小組合作完成具體的設計活動,在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到本土的人文特色,也就是具體的校園文化,這樣就能夠確保所設計的內容能夠得到學生與校方的滿意。因為本地的校園文化是凸顯出精神風貌的關鍵,結合問卷調查的內容,是學生需求得到解決的關鍵。結合本土人文的設計才是有效的設計,通過實踐操作自然就能夠得到經驗,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美術活動。
(五)傳統人文工藝的學習
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中國傳統工藝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史上有著獨特的美名,讓學生通過學習與體驗的方式,走進傳統文化,不僅能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見識,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本土人文元素要求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學習傳統的人文工藝,豐富學生人文內涵。例如: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情趣濃郁 能工巧匠”的教學內容之中就包括了《剪紙》《編結藝術》《線材造型》《蠟染與扎染》《彩塑》等內容,教師可以結合這些內容具體地傳遞中國傳統人文工藝。例如:在《蠟染與扎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操作,用白蠟在紙上涂上自己喜歡的花樣兒,然后將顏色潑在紙張上面,想要的美麗圖案就出現了。這樣的簡單操作下,學生會對“蠟染”有更為真實的認識。接下來,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思考:這種藝術創作的手法和平時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效果等。學生簡單回答之后,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來播放課件,介紹“蠟染”這項傳統工藝,其歷史來源以及特征、藝術風格等,也要有優秀的蠟染風格作品的欣賞,讓學生對蠟染有更為親切的、審美的感受。然后,教師組織學生也創作蠟染的作品,要凸顯出蠟染的藝術風格,保證民族的特色,能夠體現出中國勞動人民艱苦樸素的風格,也要有獨特的民族美感。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基礎,這里面不僅有獨特而深刻的倫理道德、人文精神,還有著豐富的傳統技能技藝資源。幾千年來,人們的手工技藝應和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節律而發展;它所有的品類在其最初的狀態都與使用有關,實用,樸素,溫情,具有與農業文明相適應的智慧,傳遞傳統文化的美術內容能夠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四、 總結
綜上所述,教育部正在大力提倡人文教育,這不僅僅要求在一些文化課程當中施行,在美術教育當中也應當如此,因為美術教育歸根結底來說也是一種人文教育。初中美術要融入本土人文元素必須從挖掘素材、合理設計教學內容、豐富傳統文化思想的融入、開展有效繪畫與設計教學等方面入手,突破傳統的培養學生技能技巧的教學理念,承擔起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追求、價值取向、審美情趣,以及傳承人類文明的重任。這是時代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美術教育內在規律的使然。
參考文獻:
[1]曹建華.淺談初中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J].藝術大觀,2020(12).
[2]顧勇.初中美術人文素養教學策略探究[J].科普童話,2019(45).
[3]朱海霞.通過人文教育的融合優化初中美術教學[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15).
[4]周劉波,宋杰.以傳統文化教育為載體培育中學生人文素養研究[J].教育探索,2016(1).
[5]王芊.淺談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中學生英語,2020(38).
作者簡介:
徐振軍,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忠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