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烏魯木齊市職業中專
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一方面緊跟行業技術發展,但教學內容難度把握不準,本地信息技術企業因規模不大產業形態不全,急需部分高級技術人員但因門檻要求高,中職學生能力根本達不到;另一方面更多的本地企業需求的是設備維護、庫管、文字、表格信息處理等崗位工作人員,技術含量低要求不高,實習就業質量不高,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整個市場出現了明顯的結構性就業矛盾。特別在當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的同時,計算機應用專業到底應該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借助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工作進行課證融通,本著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完成多角度多層次的課程融通,變被動為主動,在兼顧傳統的同時緊跟產業趨勢,使得專業人才培養站到新的高度和新的起點,課證融通也促進了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等的革新。
筆者所在學校是“1+X”證書的試點學校,試點證書為云計算平臺運維與開發初級,所涉及的內容與之前的專業培養方向有很大的不同,于是我們將原有專業課程體系對照試點證書的初級評價標準,按照崗位的具體知識及技能要求,根據涉及的幾大模塊,分清層次,理順關系,找到重點,通過新增、補充、替換改變原有的專業課,例如增加網絡操作系統課程、改原有數據庫基礎課程、補云計算技術相關基礎知識與實操技能,更好地服務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取以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相比以往專業培養偏向應用軟件類的教學,課證融通后的應用軟件課程,例如數據庫、網絡設置等,都是在對接了證書要求的具體工作項目任務后進行選擇性的知識學習和技能強化,針對性更強,更注重解決問題而不是泛學軟件。對接試點證書最新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課證融通,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設置最優化的最有力、更科學的依據,是落腳點也是出發點,使得計算機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找到突破口,柳暗花明、升級換代,告別“舊”和 “雜”走向“新”和“清”。
目前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都是國家根據市場行業發展趨勢和用人需求由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制定的標準,新證書是掌握新技術、新規范、新工藝能力的證明。課證融通不能局限于一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必須全面、全方位進行融通。根據一個專業面向多種證書,專業學生可以考取若干證書的要求,必須在原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盡可能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再對照最接近的證書標準,進行再次課證融通,為學生向更多的職業技能方向發展奠定基礎。通過仔細研讀網絡安全、網絡搭建等計算機領域的證書評價標準,找到共通點、交叉點和不同要求,再次進行課證融通,也是對前一步試點證書融通的確定和補充,再進行具體安排,即增加網絡操作系統課程,也可作為網絡類方向的課程基礎;數據庫基礎課程也是相關領域的重要支撐內容;云計算技術相關基礎知識與實操技能,是云計算類技能的重要支撐;對于計算機應用專業必須掌握的編程基礎能力,編程語言的選擇就必須結合行業新領域,必須在新證書中選擇確定,例如:Python語言編程,這也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編程基礎。課證融通要有主次和先后,直接對準試點證書之后,專業基礎并沒有變,仍要考慮國家標準、專業面向,只是在此基礎上與時俱進為學生拓寬技能基礎,使學生通過努力可以考取一個以上證書。同時,課證融通的深度要兼顧本地中高職銜接的培養層次,及未來技能大賽的要求,有些內容不能局限在初級水平。基于一個以上證書的課證融通使計算機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更新更準、更符合規格,符合新形勢下緊密對接市場掌握行業最新技術動態,有層次、有重點,全面服務學生的人才培養要求。
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離不開本地市場企業的依托,同時要為本地市場用人需求服務。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立足專業現有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基礎上,通過對歷屆本地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就業及升學情況進行調研分析,排除起點低、技術含量不高的工種,挖掘提煉了適用于本地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職業發展的崗位,如計算機輔助設計制圖,按照崗位工作內容及特點,反過來再參照最接近要求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評價標準再次修訂學習內容,按新的技術要求新的規范去培養學生,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這實際是將課證融通的思路借鑒到課程建設中,充分借助新證書完善課程教學內容及考核標準,雖然學生不考取此證書,但人才培養將市場前瞻性,學生職業發展需求與立足本地,滿足市場需求很好地結合,緩解了就業矛盾,也提升就業能力,避免了專業培養雜而不精、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進一步明確了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瞄準新領域技能、厚基礎強支點的人才培養思路。
課證融通完成了專業培養的骨架、保證專業技能學習的同時,還需要“有血有肉”的充實,專業人才培養必須堅持立德樹人,人才培養必須進一步融入愛國情感、中華傳統文化等相關內容,例如書法、戲曲等,配合課證融通形成專業培養完整體系,為專業學生創造技能提升、文化熏陶、情感升華的良好專業學習環境,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做到全面發展,計算機應用專業的人才培養緊跟時代要求,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還能更充分地呈現出專業培養的特色。
課證融通促進了專業與產業的對接,課程和崗位的對接,更符合行業發展的趨勢,最快捷最科學地將新技術、新領域、新規范、新工藝帶入課堂。課證融通不只是簡單地調整課程體系,通過此產生了對人才培養的全面影響,包括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學校專業群綜合發展、具體課程建設中要教授的內容、要掌握的關鍵技能、課程協調統一與具體實施策略,學生專業評價與考核方式、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資源建設等,最終促成了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以及實施,切實提高了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
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課證融通下人才培養更突出地體現了校、企、第三方評價組織以及考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就業、升學等多種因素,因此“標準引領、課證融通、雙軌并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呼之欲出,在實踐中將得到進一步檢驗,并且為打破專業瓶頸著眼專業群具體實施教學,更好地服務學生拓寬專業技能,提高就業能力。
課證融通帶給專業人才培養最大的改變在于,使專業的教學成績有了參照和對比,而且可以是在全國范圍內,因為有第三方機構組織的培訓、考試、成績匯總等,形成了對專業教學評價最有力并且相對客觀的評價,甚至成為最重要的衡量標準。這相比較長期以來專業課教學的質量監控是實實在在落地有聲的,這就促使專業的評價模式發生了變化,以證促學,既評價了學生的學,也評價了教師的教,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那么在學生是否考取相應證書,或者考取了一門或若干門證書之間如何進一步去考核,今后還有更多的實踐空間去探究。
課證融通可以促使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邁上新臺階。教師團隊在課證融通的帶動下,以證促教,壓力與動力并存,主動學習更新專業知識及技能,專業師資隊伍的培訓也有目標有方向地根據第三方評價組織去安排,分批次甚至多輪次,有的放矢而且“學以致教”,結合教師自身的優勢特長進行模塊化、項目化教學,使教師隊伍專業素養也邁向新的臺階。
課證融通也進一步促進專業教學資源體系建設補充更新,特別是不斷充實新課程的典型案例、教學設計、課件、講義等;通過對接證書標準和崗位實操要求,升級配置、改造教學環境,完善實訓環境建設,也成為課證融通背景下實現人才培養的重要保證。
專業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自己把握重點和方向,自己選擇專業方向成為可能。根據要考取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者就業方向,學生從若干個專業方向中選擇一個技能方向,因為課證融通為學生奠定了寬基礎,經過專業基礎課學習,提高并根據證書評價標準及工作崗位要求進一步強化技能,使得選擇性學習、發揮特長成為可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考取證書的自信心增強,學習的內生動力更足,專業人才培養為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保證。
課證融通促使專業團隊加強和相關技術企業的合作,共同加強新技術的學習和人才培養的全新打造。課證融通以證促建,撐起專業發展、新方向確立、甚至孕育新專業的成長。對接國家新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只要“融”得準、“融”得對,計算機應用專業就可以向大數據、網絡技術等發展,實現蛻變,找到新出路,專業人才培養也必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