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玲 日照市海洋工程學校
中職院校是我國教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為主,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中職院校文化課教學的緊迫性日漸提高。其中語文同英語、數學并列為三大學科,是涵蓋語言和文化的一門綜合性學科,設計學生聽、說、讀、寫、編等能力的學習與應用[1],為了順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加強語文教學建設是中職院校文化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本文基于當前現實,并結合個人教學經驗,從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入手,探討信息化教學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希望能夠為一線的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信息化教學是一種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即在現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計算機、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將教學環節數字化處理,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2]。
無論是語文教學還是其他學科的教學,信息化教學方法涉及到整體、系統方法的應用,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對信息化的理解不足,信息化的應用手段缺乏單一,當前語文信息化教學應用最普遍的方式就是PPT課堂展示,但是現有的課堂PPT主要來源于兩部分,一部分是網絡下載,一部分是教師自行制作,網絡下載的PPT對學生、課堂內容的針對性不強,而教師自行制作的PPT則表現在素材的單一、內容的枯燥,部分教師對如何獲得與課堂相關的、生動的文字、圖片、動畫、背景音樂等素材的途徑了解較少,素材來源渠道單一,導致PPT制作的質量不高,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小,進而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并且素材來源受限,增加了教師搜索相關素材的難度和精力,從而降低了教師備課的效率。
互聯網、計算機技術為一線教師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是一旦應用不好,也會造成師生對信息化的高度依賴,不利于其人格和語文素養的培養。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豐富,甚至有現成的課堂PPT、考題設置和練習答案,唾手可得的現成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一方面助長了師生的惰性,助長其走捷徑的思維,不利于其能力的發揮和培養,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其思維的開拓和創新,對教師來說,無益于新興教學方法的研究,對學生來說,解題思路受限,其思維創新能力遲遲得不到提升。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引導者,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首先學校需要加強對教師的信息化培養力度,并且定期召開學習小組和經驗交流會,以互聯網信息應用為核心,讓教師學習了解獲得相關教學素材的有效途徑,并加強其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制作獨特PPT的能力,可從包圖網、昵圖網、瑞普商城、千圖網、站長之家、第一PPT等網站選取下載契合課文內容的相關圖畫背景的精美PPT模板,根據教學需要可對模板進行進一步的加工。
此外還應積極拓展素材資源的獲取途徑,可閱覽百度文庫網站上與所講課文相關的獲獎教案,博取眾長,再根據自身理解,在將重點知識內容根據需要輸入到空白PPT模板中的同時,保證教學設計的通俗易懂、邏輯清晰、畫面美觀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除了拓寬備課素材的來源渠道,提升教師備課的效率,要想合理發揮信息化教學的作用,就要將其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方法與其它教學方法相互配合,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藍墨云班課的教學包與數據導出功能,將制作好的PPT存儲于教學包中,學生則可以通過數據導出端口獲取有效信息,藍墨云班課中的庫管理功能還可提升學生信息檢索的效率;另外在創建藍墨云班課后,學生可通過云教材獲取信息以便進行自我補足,課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搶答、作業提交檢查、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進行教學互動,設置評分機制,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組給予一定獎勵,有效利用多媒體手段及信息化平臺授課,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知識。
同時教師要注意了解學生基礎知識和掌握能力的差異,在進行信息化教學前,首先要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進行大致的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興趣點,選擇符合學生年齡階段的,網絡流行的素材,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保障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
除了在課堂上應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師生之間還可以通過課下線上交流的方式彼此了解。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線上的APP、網站向學生發布作業,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線上渠道及時向教師反饋課堂上不好意思或者來不及反饋的問題,由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問題對其進行及時解答,反思其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紕漏,便于在之后的備課過程中抓住學生問題的重難點,規避可能存在的不足,除了課堂內容,線上途徑也是師生進行溝通交流、彼此了解的有效方式。
結語:從粉筆到翻頁筆,隨著科學技術的變遷,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都在不斷變化,教學改革不是一本萬利,一蹴而就的事業,無論是國家,學校還是一線的教學工作者,都需要及時了解當前教學的新動態,創新教學方法,才能緊跟時代,不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