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杰 仲春燕 邱俊毅
1.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第一人民醫院普外科,江西贛州 341400;2.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第一人民醫院超聲科,江西贛州 341400;3.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江西贛州 341400
下肢靜脈曲張為臨床常見病及多發病,其主要發病病灶以下肢淺靜脈為主,主要涉及大、小隱靜脈及其分支,其中以大隱靜脈曲張最為常見,嚴重危害患者機體健康[1]。大隱靜脈曲張發病誘因較多,臨床病理Logistic 非線性回歸因素顯示,長期臥床為大隱靜脈曲張發生的獨立風險因素,考慮大隱靜脈曲張病灶生理解剖學特異性,臨床針對其病理改變及治療需求,多采用手術治療方案[2]。傳統手術針對大隱靜脈曲張,多采用高位結扎、剝離為主,以改善曲張情況,但臨床應用具有創傷大、切口多、術后預后時間久、集體美觀性差等弊端,患者接受程度較低,臨床應用具有較大局限性[3-4]。隨著臨床醫學不斷發展,臨床專業設備的完善,為微創技術開展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微創手術于臨床應用中得以推廣,針對大隱靜脈曲張微創手術采用激光閉合術進行治療,可有效規避傳統手術弊端,縮小手術創傷、減少手術切口、縮短預后恢復周期,幫助患者早日恢復機體健康。隨著超聲技術不斷完善,于超聲引導下采用腫脹液局部注射的方式實施局部麻醉,可有效提高手術實施的安全性,確保手術安全開展,提高手術開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為臨床激光閉合微創手術常用的輔助手段之一,于臨床大量應用中取得了較好的反饋[5-6]。本研究選取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第一人民醫院住院部收治的60例大隱靜脈曲張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超聲引導下注射腫脹液在大隱靜脈曲張微創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第一人民醫院住院部收治的60例大隱靜脈曲張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藍紅雙色進行1~30 數列分布隨機抽簽,紅色設為實驗組,藍色設為傳統組,每組各30例。實驗組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42~79歲,平均(59.07±1.59)歲。傳統組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43~76歲,平均(58.92±1.6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患者均滿足臨床對大隱靜脈曲張的評估依據,入院后經B超檢查等綜合手段確診,均遵醫囑接受外科手術治療;②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③患者均對本研究項目知情,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8]。排除標準:①拒絕參與研究者;②對本研究使用藥物不耐受者。
兩組患者均行大隱靜脈激光閉合術治療,實驗組患者以超聲引導下注射腫脹液,指導患者呈仰臥位,于穿刺點及周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皮膚,采用1%利多卡因(北京紫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2396;生產批號:20200802)浸潤麻醉,于膝關節上方置入探頭,探尋大隱靜脈主干,于超聲引導下行大隱靜脈穿刺,輔助合適導絲置入,沿導絲送入4F 規格的導管鞘,在導管鞘內送入4F 規格的單彎導管及0.035 in 規格的超滑親水導絲;借助超聲針對髂外靜脈狹窄情況進行排查,明確大隱靜脈反流情況,借助超聲定位隱股匯合口,沿導管將激光纖維置入到距隱股匯合口2 cm處,確認激光纖維置入位置,于超聲引導下分段以穿刺針經皮穿刺隱筋膜間隙,并于超聲下沿穿刺針在隱筋膜間隙內注入500 mL 腫脹液{腎上腺素(遂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1054;生產批號:61912261)0.2 mg+2%利多卡因20 mL+碳酸氫鈉[上海現代哈森(商丘)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6020283;生產批號:2003060141]10 mL+0.9%生理鹽水},確保大隱靜脈被腫脹液包繞后,采用20 W 功率緩慢后撤激光纖維,實施大隱靜脈激光閉合術,于小腿段大隱靜脈及小腿散在曲張靜脈點式剝脫術。傳統組于傳統腰麻輔助下,指導患者呈仰臥位,于穿刺點及周圍皮膚進行常規消毒皮膚,于超聲引導下行大隱靜脈穿刺處理,具體方法同實驗組。
比較兩組患者的麻醉阻滯情況、不同時間心率、平均動脈壓及疼痛情況。①麻醉阻滯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阻滯起始時間、阻滯感覺評分及阻滯成功率,阻滯感覺評分與阻滯效果呈正相關;②記錄不同時間點(麻醉前、手術開始即刻、手術30 min、手術結束即刻)兩組患者的心率與平均動脈壓;③疼痛情況:借助視覺模擬量表(VAS),比較術后不同時間(清醒即刻、術后1、3 d)兩組患者的VAS評分,疼痛程度與VAS評分呈正相關。
采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阻滯起始時間短于傳統組,阻滯感覺評分及阻滯成功率高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麻醉阻滯情況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麻醉阻滯情況的比較(±s)
組別例數 阻滯起始時間(min)阻滯感覺評分(分)阻滯成功[n(%)]實驗組傳統組t值P值30 30 2.36±0.14 5.11±0.16 10.253 0.000 1.43±0.05 0.72±0.02 8.926 0.000 30(100.0)24(80.0)7.415 0.000
麻醉前兩組患者的心率及平均動脈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手術開始即刻、手術30 min 及手術結束即刻的心率及平均動脈壓均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手術開始即刻的心率高于麻醉前,手術開始即刻、手術30 min 的平均動脈壓低于麻醉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傳統組患者手術開始即刻、手術30 min及手術結束即刻的心率高于麻醉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清醒即刻,兩組患者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3 d,兩組患者的VAS評分低于清醒即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3 d,實驗組患者的VAS評分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心率與平均動脈壓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心率與平均動脈壓的比較(±s)
與本組麻醉前比較,*P<0.05;與傳統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例數 心率(次/min) 平均動脈壓(mmHg)實驗組麻醉前手術開始即刻手術30 min手術結束即刻傳統組麻醉前手術開始即刻手術30 min手術結束即刻30 69.03±6.24 75.26±6.82#*72.36±6.77#71.86±6.59#85.02±7.41 72.53±7.02#*71.53±6.93#*80.15±7.14#30 69.11±6.38 85.25±7.01*85.26±6.96*76.58±6.67*85.73±7.51 81.43±7.49 80.25±7.05 85.03±7.35
表3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VAS評分的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VAS評分的比較(分,±s)
與本組清醒即刻比較,#P<0.05
組別例數 清醒即刻 術后1 d 術后3 d實驗組傳統組t值P值30 30 8.15±0.61 8.41±0.66 0.925 0.175 3.52±0.15#6.28±0.21#7.859 0.000 1.25±0.02#2.96±0.08#9.628 0.000
外科手術作為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常用手段,傳統手術于大隱靜脈曲張治療中,因其手術操作于施術者視野下實施,對大隱靜脈周圍組織及神經具有一定影響,且術后留下瘢痕情況較多,嚴重影響肢體美觀性,患者接受程度較低,且手術耗時較久,預后周期較長,于患者生活質量無顯著增益效果。經臨床應用中反饋,傳統手術于大隱靜脈曲張治療中極易損傷淋巴管,導致術后淋巴瘺、血腫情況的發生,增加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臨床應用價值受限[9-11]。隨著微創創手術的不斷發展,激光閉合術被逐漸應用于臨床,為微創手術的實施提供了技術支持,其主要原理是借助激光高熱能針對靜脈內壁進行灼燒,促使黏膜黏連,可有效改善靜脈內部血流情況,進而起到消除靜脈曲張的效果,臨床應用具有手術用時較短、手術創傷小、切口少、術后瘢痕較小、預后周期短等優勢[12]。
考慮激光閉合術臨床操作對溫度具有一定要求,主要借助溫熱能促使血管內膜閉合,手術為侵入性操作,需輔以有效的麻醉誘導,促使手術安全實施。研究借助超聲監測機制,于超聲引導下注入腫脹液,于局部實施麻醉誘導,以確保手術安全開展;并經由超聲監測,充分考慮大隱靜脈長度個體差異性,避免盲穿導致的風險因素,經由超聲明確穿刺部位、穿刺深度,可有效輔助激光閉合術手術安全開展,有效規避手術對周圍組織及神經的損傷,于術后誘發并發癥的概率顯著降低,提升手術治療的安全性[13-16]。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阻滯起始時間短于傳統組,阻滯感覺評分及阻滯成功率高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前兩組患者的心率及平均動脈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手術開始即刻、手術30 min 及手術結束即刻的心率及平均動脈壓均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清醒即刻,兩組患者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3 d,兩組患者的VAS評分低于清醒即刻,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3 d,實驗組患者的VAS評分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超聲引導下注射腫脹液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于大隱靜脈曲張微創治療中輔以超聲引導下注射腫脹液,于麻醉阻滯、手術開展及術后轉歸均有顯著增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