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全球抗疫治理領域的具體化理論與實踐,彰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厚意蘊,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關照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部價值旨歸,有力地駁斥了西方中心論,為后疫情時代的全球現代化發展開辟出“中國道路”。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充分驗證了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預見性和科學性,其構建過程以遵循世界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為前提,致力于加強國際衛生合作、維護雙邊及多邊合作機制、建立全方位衛生安全保障機制等多個關鍵舉措。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和價值邏輯的統一,為世界有效應對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提供了“中國方案”。
關鍵詞:人類衛生健康?人類命運共同體?歷史意義??
隨著世界歷史不斷發展,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全球化政治經濟格局逐步形成,西方中心論愈發成為西方政治、經濟行為的不自覺前提。時至今日,在嚴峻的全球疫情面前,西方中心論強化了狹隘的民族主義,在全球范圍散布了民粹主義思潮,部分西方國家不僅對事實置若罔聞甚至以非理性言論煽動世界民眾情緒,且不顧事實、主觀臆斷采取諸如指責、歧視、污名、甩鍋等,將全球衛生健康問題政治化,引發不必要的國際輿論。在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中,以西方中心論為邏輯起點的單邊主義道路不僅無助于度過這場“瘟疫”,而且會進一步加深人類衛生健康風險。與之相對,中國在此時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立足世界歷史視野,高度重視全球抗疫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對此發出“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倡議,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闡明了國際社會在全球抗疫中應采取的國際合作和攜手應對,共同維護人類共同的健康家園,充分彰顯了東方大國的責任和擔當,開辟出了一條致力于構建全球抗疫治理體系的中國道路。
一、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價值追求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繼承馬克思共同體理論的內在邏輯,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意蘊,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衛生健康領域的生動表達,反映馬克思共同體理論的價值追求,即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終將跨越地域、民族和國家的局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普遍交往,馬克思指出,人是“類存在物”,隨著世界歷史的演進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人類社會必然從“虛幻的共同體”向“真正共同體”演進從而推動人類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最終把人類凝聚成一個相互依存的“真正的共同體”,實現每個人在聯合共同體中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一)馬克思共同體理論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奠定理論邏輯
馬克思共同體理論闡明人類的普遍交往,必須消滅以往地域、民族和國家之間的隔閡為前提,以形成世界歷史為結果。馬克思共同體理論是基于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之上所實現的“創造性轉換”。所謂“創造性的轉換”,以唯物史觀視域來說,便是“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1]89過程。在馬克思眼中,這一“地域”向“世界”的轉變過程既是共同體理論的邏輯起點,也是人類的普遍交往形成的現實依據。人類的普遍交往發端于前資本主義時期的地理大發現,生產活動和經濟行為的巨大變革,使得資本主義仿佛具有無窮的“魔力”,在不到百年的時間里“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1]227。馬克思認為,“只有隨著生產力的這種普遍發展,人們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來”[1]86。隨著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商品的生產與交換范圍日益擴張,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成為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普遍交往關系。至此,整個世界歷史在新的生產方式和普遍交往關系的相互作用下正式生成,標志著人類進入了現代文明階段,進而也由此為當代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實現全球有效治理奠定理論基礎。
(二)守望相助攜手合作是世界各國戰勝公共衛生危機的實踐邏輯
隨著地理大發現和人類交往的擴大,人們得以超出地域、民族和國家的狹隘眼界,形成符合實際的“世界歷史”的概念和視野。尤其是到了近現代以來,隨著世界各地工業化、信息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的迅猛發展,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聯系日益頻繁,網絡信息使世界形成一個休戚與共、命運相連的“地球村”,當今世界已進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時代。然而,資本的逐利本性讓人們錯誤地認為個人利益最大化必然導致社會利益最大化,一旦將個體對利益的瘋狂追求上升為國家間的競爭,必然造成國家間的隔閡。譬如當今面對新冠疫情,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度采取隔岸觀火的政策,自私自利地推諉責任,并將國際衛生安全問題政治化,希望借此鞏固自己的“中心”國家地位,進一步加強對“外圍”國家的控制。這種世界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性,在馬克思眼中是一種“虛幻的共同體”,即充斥著對立與剝削的人類社會。當今形勢下,面對病毒這一全人類的共同敵人,在全球衛生與健康問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公共衛生事件之外。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當每一次重大世界性公共衛生危機來臨,如鼠疫、霍亂、埃博拉等,攜手合作是人類多次戰勝病毒的關鍵所在。面對這次疫情,同樣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在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下,世界各國要守望相助攜手合作,各國人民的生命健康才能有所保障。
(三)自由全面發展的最高追求是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價值邏輯
為了跨越“虛幻的共同體”,從而實現“真正的”人類的普遍交往以及人向自身本質的復歸,人類必須邁進“真正的共同體”。馬克思明確指出,在未來社會,“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會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294。可以這樣理解,真正意義上的發展與自由,是在不斷化解個人與社會、資本與勞動、自由與必然等多對矛盾的過程中實現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向“真正的共同體”的過渡階段,旨在化解當前歷史階段的時代矛盾。適逢后疫情時代,作為馬克思共同體理論具體化的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提出,正逢其時,在疫情還沒有結束的當下,世界各國如何團結一致,擺脫新冠疫情對人類未來發展的束縛已經成為亟需解決的時代矛盾。馬克思共同體理論所蘊含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最高價值追求為化解這一矛盾提供了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恩格斯曾指出:“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2]從馬克思共同體到習近平總書記倡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都始終以“每個人的自由發展”、“實現全人類解放”為主線而展開的價值邏輯,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由此可見,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與馬克思共同體理論的最高價值追求完美契合,彰顯出一種世界各國人民休戚與共、守望相助、平等相待、謀求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意識。
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進一步豐富,二者之間形成雙向構建,猶如兩道雨后出現的彩虹,成為疫情時代下兩道明亮的色彩,搭建起推動全球抗疫治理體系構建的中國道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全球價值觀旨在維系全人類命運、關照世界各國共同發展,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使這一理論成果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得以體現,二者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彰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在后疫情時代繼續前進的雄心壯志。
(一)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搭建了橋梁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旨在打造全球抗疫治理體系,其全部價值旨歸繼承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所謂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努力建設出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其中,“普遍安全”的世界意味著不僅要實現政治、軍事和國家領土的安全,更要包含維護人類健康衛生的安全,即如何有效應對全球性疫情危機。由此可見,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必然是具有和平性質,面對全球性疫情危機,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強調和平合作、團結攜手、踐行多邊主義,避免將人類衛生健康安全問題上升為政治問題。其世界歷史意義在于,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始終嘗試克服與西方發展模式所產生的內在邏輯沖突,為推動全球現代化發展和構建“真正的共同體”提供可能,它向世人描述出休戚與共的發展前景,啟示人類攜手面向未來的光明前景。因此,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的進一步細化和豐富,深刻表達出人人享有健康安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憧憬,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終實現搭建了橋梁,充分反映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歷史意義。
(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構建全球抗疫治理體系貢獻出中國智慧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全球抗疫治理領域的具體細化與實踐,在構建全球抗疫治理體系方面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有效范式。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遵循唯物史觀的內在邏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內核,涵攝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形成辯證統一的完整體系,凸顯批判性、包容性和人文性的本質特征。這一充滿智識的中國方案不僅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進程,也為構建全球抗疫治理體系貢獻出了中國智慧、中國精神和中國方案。馬克思預言:“在真正的共同體的條件下,各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己的自由”[1]294。這表明只有實現真正的“聯合”,才有可能真正消除個人與集體、國家與社會以及不同民族之間存在的一系列矛盾。當新冠疫情在武漢爆發之時,受到不正當國際言論的影響,市民與城市,城市與國家之間的關系一度變得微妙而緊張。面對突發且嚴峻的疫情,我國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自身的制度優勢,在極短的時間內調集全國物資對疫情地區展開大規模的醫療援助,史無前例地采取了最為全面和嚴格的防控救治措施,力求做到不拋棄每一位病患。中國制造在疫情期間更是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將抗疫需要作為生產的需要,全國上下萬眾一心,不僅克服了人類健康安全與病毒危機之間的矛盾,更為重要的是有效化解了個人與社會之間的沖突,也在第一時間向世界各國發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從而推動了由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向“真正的共同體”邁進。
(三)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馬克思共同體理論在當代發展開辟出新的路徑
2020年3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就新冠肺炎疫情致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慰問電中,首次表達了要與法方共同“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意愿。[3]其中明確表達了中國愿與世界各國開展國際合作、攜手抗擊疫情、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主張。在當今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世界歷史進程中,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全球蔓延,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提出已成為后疫情時代實現全球抗疫治理的關鍵一招,不僅是人類抗擊疫情的生動案例,為人類社會攜手抗疫提供了思路、注入了動力,還為當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未來邁進“真正的共同體”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持和精神力量。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馬克思共同體理論的當代發展,它不僅僅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世界政治經濟新格局的形成。當下的中國將繼續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為世界各國提供更多公共產品和服務,在增強我國自信心的同時,對世界各國的發展理念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和廣泛的借鑒意義,同時也為馬克思共同體理論在當代發展開辟出新的路徑。
三、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實踐路徑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在抗疫實踐中淬煉出“抗疫精神”,以唯物史觀視域而言,一切精神現象必須在實踐中才能找到最終的根源。正如馬克思指出的那樣,“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不是自我意識‘宇宙精神’或者某個形而上學怪影的某種純粹的抽象行動,而是完全物質的、可以通過經驗證明的行動”[1]89,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這一中國道路吸收現代唯物主義的理論精髓,積極發揮各方主體的能動性,運用多種實際手段協同抗擊疫情,搭建起有效的實踐路徑,為世界各國抗擊疫情指明了方向。
(一)彰顯生命健康至上,秉持人類共同健康
生命健康權無國界之別、無種族之分,生命權和健康權是首要的基本人權,享有健康是全人類的共同愿望。尊重世界各國人民平等的生命健康權,這是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題中應有之意。面對全球性新冠疫情的威脅,習近平總書記適時提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充分體現了以民為本、生命至上的核心理念,進一步體現了中國對世界各國人民平等的生命健康權等基本人權的尊重。國際社會唯有運用理性和智慧,以此為契機摒棄意識形態偏見,以遠見的政治卓識和生命健康至上的精神,以理性的態度在差異性防控過程中尋求共性,堅持全球一體、平等尊重、化危為機,筑牢保障全人類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堅固防線。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人類立足當前戰勝新冠肺炎疫情、著眼長遠應對各種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根本大計。[4]這一中國主張,不僅呼吁世界各國共同佑護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護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而且在具體抗疫行動中為當代全球抗疫治理合作提供實踐路徑,為當前打贏疫情保衛戰開辟出有效途徑,還著實意味著讓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發揮出思想的引領作用,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向著“真正的共同體”邁進,為未來實現“真正的共同體”、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一終極目標提供了現實的可能。
(二)推動抗疫國際合作,全力貢獻中國力量
世界歷史的發展趨勢以及全球抗疫治理體系的構建,都迫切需要基于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所打造全球抗疫治理體系,要求世界各國要發揮出主權國家的能動性,各個國家應該基于自身實際能力承擔有區別的責任,國際社會必須戮力同心、群策群力,堅決反對把病毒污名化和政治化,樹立病毒無國界、合作才有出路的國際共識,消除不必要的意識形態分歧,減少疫情防控力量內耗。作為有重要世界影響的東方大國,中國負有守護全人類生命安全的重要責任,中國必須發揮大國作用,在全球治理中勇于擔負起大國責任與擔當,充分展現出天下為公的大國情懷,為抗擊新冠疫情,克服國家、地區和種族矛盾以及協調國際關系實現共治共享開辟“中國道路”、貢獻“中國智慧”。[5]中國要主動承擔起治理疫情的國際責任,履行大國的擔當,積極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協同合作,在疫情治理上實現互幫互助、共商共享。疫情發生以來,中國主動承擔國際責任,積極開展元首外交、提供國際援助、分享抗疫經驗等,為國際社會樹立了典范。如中國在與法國的合作過程致力于統籌疫情防控和協調雙邊關系的各項工作,兩國作為戰略伙伴共同面對考驗,在與德國的合作過程中共享信息經驗,通過加強疫情防控以及疫苗研發等科研領域的合作實現維護包括雙方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健康衛生安全,呼吁發揮聯合國機構、世衛組織和各非政府組織合作伙伴的作用,促使聯合國啟用應急基金,并同其它各組織機構在海事、旅游、民航等領域進行積極配合,合力抗擊疫情等,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將在推動全球公共衛生治理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國際社會共同抗擊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歷程證明,戰勝各類重大公共衛生疾病,團結合作才是最有力的武器、才能凝聚全球合力,攜手抗疫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全人類的生命安全。
(三)完善全球防控體系,相互分享各國經驗
在人類面臨共同威脅與挑戰的情況下,加強在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領域的信息共享和經驗借鑒,是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有力保障。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為國際社在抗擊新冠肺炎行動中完善全球防控體系提供了指引,中國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為完善全球防控體系做出應有的作用。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相互分享各國經驗,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在尊重個體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捍衛各國人民的生命權和健康權。世界各國要及時發布疫情信息和防控進展,補齊短板不足,加強科學技術交流和聯合攻關,積極開展藥物和疫苗聯合研發,提升公共衛生問題在國際議程中的位置,發揮聯合國和世衛組織的領導和協同作用,建立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新秩序。各國要加強衛生政策協調與政策對話,共享優質醫療資源和健康科技成果,深化衛生人文交流。構建雙邊和多邊合作機制,避免各國無序狀態。呼吁國際社會為建立健全全球公共衛生安全長效聯防聯控國際機制、公共衛生安全監測預警與聯合響應機制、資源儲備和資源配置體系等協調機制,建設惠及全人類、高效可持續的公共衛生全球防控體系而努力。
(四)維護公平合理世界秩序,廣泛開展人道主義行動
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必須建立和維護公正合理、互利共贏的多邊協調機制,盡可能擴大國際參與范圍。尤其對醫療衛生水平低下的地區,國際社會應加強援助,共同努力維護公平合理世界秩序。國際人道主義是人類共同應對災難的前提和保障,它具有一定的崇高性和超現實性,以人為基本立足點,重視人類價值,謀求人類永久的和平發展。各國應當基于人道主義精神,以“己立立人、己達達人”、“達則兼濟天下”為原則,優化全球資源配置,對疫情嚴重的國家給予一定物資和人員上的援助,對脆弱群體,尤其是對兒童、老年人要格外關注。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布,“中國將在未來3年內再提供30億美元國際援助,用于支持發展中國家抗疫和恢復經濟社會發展。”[6]進一步彰顯了中國主持公平公道,始終維護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的正義立場。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9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3
[3]習近平向法國總統馬克龍致慰問電[N].人民日報,2020-03-22(001).
[4]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N].人民日報,2020—06—07(001).
[5]王太明,王丹,王瑞朋習近平關于風險治理重要論述的三重維度[J].理論導刊,2021(01):10—17
[6]攜手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習近平在全球健康峰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5—22(002).
(蘇雯,大連財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